財聯社(濟南,記者 方彥博)訊,新基建建設正如火如荼,與往年不同的是,水利工程和地下管網成爲了今年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新方向,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沉寂多年的管道市場受到市場和投資者廣泛關注。

山東某資深行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國家水網、地下管網作爲今年國家基建發力的重點之一,新管網的建設及老舊管道的改造將在“存量+增量”兩個方面帶動管道市場的需求回暖,其中,作爲市場滲透率最高的管材,塑管行業有望率先受益。

記者採訪了多家塑管企業獲悉,多數企業表示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將對今年的管道市場起到正面作用,尤其是對市政管網的預期較好,企業在手訂單也較爲充足。

但記者注意到,受去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不少塑管企業出現業績滑坡甚至虧損,此番國家新基建政策的加持能否讓塑管企業迎來業績拐點。對此,前述行業人士表示,四季度以來原材料價格雖環比有所下降,但總體仍處於高位,加之與塑管關聯性更強的房地產市場在政策的調控下壓力仍然存在,管材企業能否扭轉業績下滑的局面仍有待觀察。

新基建拉動需求增長

在管道行業,按材料分類,管道主要可分爲混凝土管、陶土管道、金屬管道、塑料管道四大類。其中,塑料管道相較於其他品類的管道經濟性顯著,質輕且耐腐蝕,被廣泛應用於城市給/排水、燃氣等市政和建築工程中。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2年經濟以穩爲主,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並明確提出了支持水利、市政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燃氣管道、防災減災等領域短板,系統治理城市內澇,統籌推進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今年年初,國常會也提出對列入規劃、條件具備的項目要簡化相關手續,特別是前期已論證多年的重大水利項目要推動抓緊實施。

近期,應急管理部和水利部等相關部門也相繼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加強城市地下管網的改造以及有序實施省市縣水網和重大引調水工程的建設。

與此同時,市政管網及水利工程項目也在山東、上海、海南等多地的兩會中頻頻提及。以山東省爲例,近期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2年山東省要在市政公用設施網方面完成30個縣(市、區)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清零、更新城市老化燃氣管道450公里,並圍繞“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打造現代水網。

相關機構預計,目前我國待改造老舊管道長度達11萬公里,按塑料管道50%使用率、3年改造完成計算,僅此一項每年使塑管的需求增速超過6%。加之國家水網建設的增量市場,塑管行業有望在“存量+增量”兩方面促動下迎來複蘇。

國內某塑管上市企業相關人士也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下,目前業內對2022年的管道行業前景普遍看好,企業在手訂單情況都較爲充足,公司年初也對內部組織結構做了一些調整,以求在市政管網和水利工程業務上有所突破。

業績拐點仍需觀望

雖然國家相關政策在需求端對塑管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利好,相關板塊的上市公司也在沉寂多年後重新受到市場青睞,但在高成本原材料的影響下,當下塑管行業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不少塑管行業上市公司都在2021年出現了業績滑坡甚至虧損。

記者梳理後發現,在已發佈2021年度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東宏股份(603856.SH)2021年度預計歸母淨利潤1.25億元,同比降低約60.60%;納川股份(300198.SZ)、顧地科技(002694.SZ)兩家塑管企業則預計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虧損。

尚未發佈業績預告的企業中,公元股份(002641.SZ)、雄塑科技(300599.SZ)和滄州明珠(002108.SZ)也均在去年前三季度出現了利潤的下滑。

對於塑管行業普遍出現的盈利能力下滑,東宏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去年大宗商品漲價影響,塑管行業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導致塑管產品的毛利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納川股份相關負責人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管道市場環境波動,同時全國各地的疫情影響也多有反覆,管材市場的銷售量同期有所下降且價格不高,加之原材料價格所累,致使公司業績承壓。

那在此番國家新基建項目的拉動下,塑管行業能否迎來業績拐點?

前述行業人士表示,下游需求的回暖是企業業績修復的必要條件,但傳導過程需要時間,且對於塑管行業而言,燃氣、水網等市政工程及重點水利項目並非行業主要的下游應用,多數塑管企業的市政工程用產品的銷售佔比不足40%。同時,PVC、PE等原材料的價格雖然較去年三季度有所回落但整體仍處高位,塑管企業在今年能否真正迎來業績拐點或仍需觀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