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聲的一生,跌宕起伏,幾起幾落,可以說是緬甸果敢地區動盪世紀的一個縮影。

文 | 河 西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官方公號“果敢民族之聲”2月16日發佈消息,原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於2022年2月16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4歲。

彭家聲生前是緬甸重要的政治人物,素有“果敢王”之稱。他是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即果敢同盟軍)的創建者,曾任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

彭家聲,1931年生於緬甸果敢,他的父親彭積昌共生七子,彭家聲是長子。除二弟夭折外,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職,彭家聲曾任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富跟隨彭家聲常年征戰,有“戰神”之稱,曾任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武裝)總司令,彭家榮曾任老街市市長,彭家華曾任同盟軍某連連長,彭家振是同盟軍副參謀長。

當時緬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他自稱祖籍中國四川。他的祖先四代前來到果敢,做的是“翹頭扁擔”的生意,也就是挑錢銀賣冥幣,後來發了家,才世居果敢。

果敢,全稱爲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爲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

果敢,原爲中國領土,14世紀至17世紀,爲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17世紀至19世紀,爲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1886年,英國吞併緬甸貢榜王朝,將其作爲印度的一個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爲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當時英國的殖民地緬甸。 

由此,生活在果敢的漢族改稱爲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但實際上,果敢地區仍由當地土司楊氏家族統治。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旗反清”,兵敗後從騰越(騰衝)一路出逃,退入緬甸。

清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進攻緬甸東籲王朝,逼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隨從,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幹山(果敢地區)避難,此後又長期在中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清朝在今緬甸北部的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1947年2月,緬甸的“國父”昂山將軍(即昂山素季的父親)與撣邦各族代表簽訂了《彬龍協議》,就共同建立緬甸聯邦達成一致,當時的楊氏土司楊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參加,並在“彬龍協議”上簽字。

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楊文炳之子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被選爲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

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

1949年,18歲的彭家聲和他的朋友羅星漢參加了土司楊振材開辦的進修班,給他們授課的是張文華、趙國柱等國民黨殘軍軍官。

當時,國民黨在大陸潰敗,1950年,國民黨李彌率殘部從中國雲南撤往緬甸、老撾、泰國交界地,即所謂的“金三角”地區。在李彌主力退至“金三角”地區之前,國民黨第八軍七零九團中將團長李國輝因無路可退,帶領部下進入“金三角”,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征軍殘部合併爲93師。他們在當地成立了一所“果敢軍事學校”,彭家聲與羅星漢、萊莫山土司的兒子坤沙等人均爲此學校學員。

1954年,李彌率大部分部隊撤退臺灣,剩下的段希文部隊自願留下,成爲所謂“泰北孤軍”。

這些人,有的甚至畢業於黃埔軍校,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彭家聲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後,結業後被分配到土司自衛隊任分隊長。

年輕時的彭家聲(前排)

1960年3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吳奈溫軍政府上臺後一改文官政府的溫和政策,重點改組東北軍區,開始着手收回撣邦自治權,並將打擊的重點置於果敢族羣。

1963年,緬甸軍政府突然同時逮捕了分別在仰光、臘戍、勐東的楊金秀、楊振材、羅星漢等人,果敢公推楊振聲爲總指揮,短短几天就徵召1000多人入伍,不久果敢部隊調整後分成6個大隊,彭家聲被提拔爲光明大隊副大隊長。

1964年,羅星漢投靠緬甸政府,致使果敢武裝在1965年紛紛投降。楊振聲感到大勢已去帶殘部南下泰國,土司政權自此結束。部隊解散後,彭家聲回到家中。

但是緬軍入駐果敢後,民族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日漸加深。1965年7月,彭家聲成立“果敢人民革命軍”帶領30多個人上山開始打游擊,其中就包括了現任撣邦特區副主席的楊忠衛。

此時,去了泰國的楊氏土司後人楊振業回到果敢,與彭家聲會合,但好景不長,兩人發生內訌。彭家聲處於劣勢,不得不逃到薩爾溫江西岸。1966年年底,與楊振業不和的楊振聲的部隊在泰國整訓一年後回到果敢,帶領這支部隊的是其弟楊振勳,他此次回來主要是與彭家聲合作,彭家聲等親自前往迎接,被其任命爲旅長。

楊振業爲剿滅彭家聲,投降了政府軍,形成了緬甸政府軍、楊振業和羅星漢等人共同對付彭家聲的局面,彭家聲勢單力薄,不得不敗退到中緬邊境。而此時,恰逢緬甸反華高潮,緬甸仰光發生反華大暴動,緬甸人對華人燒殺搶掠,任意欺凌。當時,很多華人、華僑被殺害,華人團體、學校被查封,因而彭家聲的反抗得到更多華人的支持。

並且此時,緬甸共產黨對彭家聲伸出了援助之手。1968年元月,在緬甸共產黨的幫助下,彭家聲的部隊經過嚴格訓練和重新準備後,以“緬甸人民解放軍”的名義進入果敢,連克紅巖、慕太、邦永等地。並在以後的戰鬥中多次擊潰政府軍和羅星漢、楊振業部隊。1969年3月,羅星漢和政府軍放棄果敢,退至滾弄。至此,彭家聲佔領了除滾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區。

但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隨着緬甸共產黨的衰落,彭家聲的政治生涯也隨之陷入低谷,從1977年開始,他一直隱居賀島。後來楊忠衛、羅大才、蔣忠明、白所成及楊茂良兄弟逐漸控制了果敢的局勢,彭家聲才復出來主持局面。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實行果敢民族自治,實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號。從此緬甸境內的16支民族武裝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與政府講和,與緬甸政府達成停戰協定。

果敢同盟軍

但僅僅3年之後,彭家聲爲爭奪兵權與楊茂良發生內訌,雙方兵戎相見。1993年5月,彭家聲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區。楊茂良開始主政果敢。

彭家聲也不甘失敗,與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一起率部進攻楊部轄區,雙方軍事衝突不斷。1995年12月20日,由緬政府、彭家聲、果敢三方代表組成的“果敢臨時政府”成立,局勢才趨於穩定。

2009年8月8日,“8·8事件”爆發,緬甸政府和軍隊力量進駐果敢,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主導與緬政府談判,與彭決裂,成爲果敢自治區領導委員會的新任主席。彭家聲只帶着兩名警衛員跑到薩爾溫江邊,部隊僅剩幾十個人,後面有政府軍緊追不捨,彭家聲輾轉到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又因爲嚴重膽結石,差點喪命。當時,他已經78歲高齡。

2009年12月4日,果敢同盟軍一部被改編成緬甸政府軍1006邊防營,成爲第三支被改編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而另一部分,則仍由彭家聲控制,2014年底,彭家聲突然露面,宣稱重組同盟軍,在克欽等地與緬國防軍激戰,同時宣稱,不放棄武力“光復果敢”。2015年元旦,果敢同盟軍在某地隆重舉行慶祝311組建大會,目前總兵力有五個旅8000多人。

他的大兒子彭德仁出任果敢同盟軍司令。

彭家聲長子彭德仁

彭家聲的一生,跌宕起伏,幾起幾落,可以說是緬甸果敢地區動盪世紀的一個縮影。彭家聲是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彭家聲去世後,緬甸果敢地區又將如何發展呢?就現在的局勢來看,當地武裝與政府軍的軍事衝突仍在繼續,並有擴大的趨勢。除了果敢同盟軍,當地還有若開軍、克欽獨立軍等多股武裝,緬甸軍方事實上根本無力完全剿滅這些地方勢力,因爲這是深刻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2021年2月1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溫敏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之後,緬甸國內局勢異常複雜。特別是銷聲匿跡30多年的緬甸共產黨重新出山並組建軍事武裝,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現在,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緬北民族地方武裝和新生的緬甸共產黨等政治和軍事勢力,成爲了擺在緬甸軍政府面前的燙手山芋,緬甸國內的和平、民主和發展的道路還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