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農林牧漁板塊明顯活躍,背後除了有政策因素刺激,機構資金的看多也很關鍵。在農林牧漁板塊中,機構最爲看好的是生豬養殖、種業股,尤其種業股,業績增長預期明確。

春節過後,A股市場農牧板塊有部分公司表現明顯活躍,譬如新五豐、巨星農牧、好當家、天馬科技、萬向德農等公司年後漲幅均在10%以上,有的最大漲幅甚至超過了20%。

隨着時間推移,利於農業股發展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即將在近日頒佈,該文件已連續18年以“三農”爲主題,成爲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本週,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的專家和職業投資人表示,今年的“一號文件”仍會聚焦在農業問題上,並由此催化農業板塊的主體性投資機會。

農林牧漁板塊春節前後明顯活躍

今年的“一號文件”出爐時間已愈發臨近。在此前10年,“一號文件”頒佈時間最早的是2018年,在當年1月2日,最晚的則是2021年,在當年的2月21日。因“一號文件”已連續18年以“三農”爲主題,市場人士判斷今年也不會例外。或因這一預期原因,1月28日春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至2月10日春節後的第三個交易日,申萬農林牧漁指數持續拉昇,連續5天收陽,累計上漲了10.82%。而近兩日,該板塊又再次活躍。

從板塊內各細分子板塊的走勢統計,除了標的偏少的農業綜合類,畜禽養殖、種植業表現相對更優,春節後至今指數分別上漲了6.09%和5.21%。在具體個股上,新五豐的走勢最爲凌厲,虎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上漲26.15%,跑贏同期上證指數22.9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好當家、巨星農牧、天馬科技、萬向德農、冠農股份等公司的表現也同樣搶眼,節後累計漲幅均超過了10%。整體上,96只農林牧漁概念股中有78只個股在春節後實現股價上漲,而跑贏大盤的則有48只,佔比高達50%。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年年初的中央文件,特別是“一號文件”總會圍繞農業展開,這已經形成一種習慣。在此背景下,市場也會對農業股形成預期,從而引發一波板塊的上行行情。

重慶文理學院教授趙立軍也向《紅週刊》記者表示,今年的“一號文件”仍會圍繞“三農”展開,由此有望推升行業內個股股價持續異動。

生豬養殖、種業股被高度關注

對於農林牧漁板塊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職業投資人們多數看好生豬養殖和種業板塊。截至2月11日,22個省市生豬均價爲13.96元/千克,周環比降低0.1%。

中航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彭海蘭認爲,目前生豬板塊的博弈已經進入到3.0階段,經典的蛛網模型反映了從降價、減產、供不應求、漲價、增產、再降價的市場邏輯,從歷史和近期的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對於生豬板塊的博弈已經從最初的博“漲價”(1.0階段),到博“減產”(2.0階段),逐步演化到了博“降價”(3.0階段)。雖然近期生豬價格持續下降,但養殖板塊卻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上漲,生豬上市公司多數收穫了不錯的漲幅。這說明,資本市場已經消化了年初降價的預期,提前形成了一定減產和未來週期向上的預期,越降價、越減產、股價越漲,蛛網模型邏輯鏈條不斷前移。

“我認爲養殖板塊供給的出清基本已經走到了中期,半年後可能會達到臨界點,而股價的拐點或將超前於供需拐點出現,當前可以重點關注農業板塊,其中豬肉作爲CPI第一大權重,其結構性上行的背景下還會推動其他肉類的價格趨勢性上行。”上海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也向《紅週刊》記者表示,農業板塊當前在底部徘徊,距離底部已經不遠,結構性上行行情大概率會在今年二季度開始逐漸顯現。

種業板塊上,因南美乾旱氣候影響,2月USDA報告普遍下調了2021/22年度主要農產品的產量預期,大豆、小麥、棉花等作物產需缺口持續擴大。而國內在耕地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大豆和油料的擴種預計也將使得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幅有限,玉米產不足需的格局將中期持續,糧價易漲難跌。招商證券分析師熊承慧判斷,糧價的上漲有望繼續帶動種業的景氣向上。

除了內在因素髮生變化,去年11月24日,全國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中再次強調,“做優做強一批具備集成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種業龍頭企業,打造種業振興的骨幹力量”。而在今年1月21日,農業農村部法規司還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以及《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四部規章的修訂辦法。彭海蘭表示,“種業振興目標是持續且確定的。兌現週期中會帶來‘浮躁’資金的了結,引起波動,但同時也會給長期資金創造逢低配置的機會。”

公募基金持續增持農業股

其實,對於農業股,公募基金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經提前開始關注,對一些龍頭公司不斷增持。

就春節前剛剛披露的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報來看,2021年四季度末,農林牧漁板塊基金重倉持股市值佔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爲1.26%,環比提升了0.25%,在基金持倉的申萬一級子行業中排名第17位,比三季度末上升一位。

從各子行業統計情況看,2021年四季度,除了動物保健子板塊外,其他細分板塊的配置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畜禽養殖和飼料的配置比例環比三季度提升最爲明顯,其中畜禽養殖子行業四季度配置環比上升至0.38%,飼料子行業配置比例環比上升至0.58%,持續穩居公募基金持有的農林牧漁子行業配置比重的前兩位。

對於農林牧漁板塊個股,公募基金2021四季度重倉持股前十名的個股分別爲海大集團、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大北農、隆平高科、登海種業、荃銀高科、天康生物、生物股份、聖農發展。其中飼料白馬龍頭海大集團及生豬養殖龍頭牧原股份重倉的市值合計達234.54億元,佔農林牧漁前十大基金重倉股持倉市值的59.37%。

若從增減持情況統計,溫氏股份、大北農、天康生物、登海種業、牧原股份被增持金額較高,而正邦科技、瑞普生物、金龍魚、佩蒂股份、生物股份則被減持金額較多。

另外,從今年以來的最新調研數據可以看到,不少農林牧漁板塊公司也迎來了機構的密集調研,唐人神、京基智農、天馬科技、大北農等8家公司都被調研了兩次以上。從參與調研的機構數量統計,唐人神的被關注度最高,共有186只機構對其調研8次,其中睿遠基金、寶盈基金、富國基金、重陽投資、景林資產等公私募基金均在其中。天康生物緊隨其後,年內也已分兩批接待了113只機構的調研,參與調研機構包括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星石投資等。

種業公司業績增長預期明顯

目前來看,農林漁牧闆闆中雖然只有中水漁業一家公司完成了2021年正式年報的披露,且去年全年淨利潤虧損了8585.96萬元,但也有62家公司提前發佈了年報業績預告,就預告內容看,養殖板塊公司的利潤仍多數尚未脫離下滑或虧損趨勢,譬如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的全年預虧金額均超過了百億元。

相較之下,種植業公司的業績表現則是亮點頗多。譬如豐樂種業,報告期內得益於土地收儲等因素影響,非經常性收益同比增加了1.05億元~1.2億元;種子業務銷售收入增加,經常性收益也增加了2000萬元~3000萬元,由此全年淨利潤預計實現1.75億元~2億元,同比預增幅度高達247.19%~296.79%。登海種業全年2.04億元~2.55億元的淨利潤預期額,也將較2020年同期增長100%~150%,且從增長原因來看,主要是因爲商品糧玉米價格上升,使得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公司的種子業務向好,玉米種子,小麥種子,水稻種子銷量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時子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而來。

另外,農產品加工股梅花生物、中糧科技的年報業績增長預期也十分樂觀。其中梅花生物預計實現134%~144%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原因源於經營性利潤增長。中糧集團則憑藉公司繼續保持原料多樣化採購模式,進一步降低原料成本,同時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上漲,使得產品毛利率也實現了增加,預計全年淨利潤爲10.8億元~11.8億元,同比預增82%~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