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聞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處獲悉,今年全國兩會,她將提交《關於推動落實,保障特殊需要兒童平等獲得學前融合教育機會的建議》。

邰麗華介紹,在我國,兒童多樣化狀況越發凸顯。特殊需要兒童(各類殘疾兒童以及許多未明確歸入現有殘疾類別的障礙兒童,如多動症、注意力障礙、社交障礙、其他先天發展障礙)數量在不斷增加。特殊需要兒童在3-6歲階段接受學前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根據教育部網站公開數據(《學前教育分年齡幼兒數(總計)》),2020-2021學年初全國在園殘疾幼兒共計36832人 ,當年入園殘疾兒童13361人,在園及入園殘疾幼兒佔同口徑所有兒童總數量的比例很低,需要進一步關注。

邰麗華在調研中發現,造成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入園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實施學前融合教育的責任主體不夠明確,普通幼兒園接納特殊需要兒童的意願及能力普遍不足;相關部門及相關社會主體(殘聯及教育部門,家庭、醫療及婦幼保健系統)對特殊需要兒童發展規律關注不足,相比康復需求對學前保育教育需求重視不足;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保障支持體系薄弱。

對此,邰麗華建議,第一,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她表示,參照針對殘疾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零拒絕”政策,所有幼兒園應當承擔接收本社區內特殊需要兒童入園的主體責任,保障適齡特殊需要兒童就近入園、應隨盡隨;教育、衛健、殘聯等多部門合作建立特殊需要兒童學前入園的臺賬登記管理系統,根據兒童的實際狀況和專業的教育評估結果,採取適宜的教育方式;優先採取普通幼兒園實施的學前融合教育,適當發展學前特殊教育。

第二,搭建有效的“醫教康”協同機制。多部門協同,做好家庭端、婦幼保健以及醫療體系及學前教育體系專業人士的科普教育及培訓,引導各方認識學前教育與康復干預的不同作用;遵循兒童發展規律,重視特殊需要兒童的學前教育需要,引導和支持家庭在適齡階段幫助孩子入園接受教育;關注特殊需要兒童的幼小銜接需求,爲學前融合教育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銜接過渡提供支持。

第三,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教育、殘聯、財政等部門應當提供具體措施保障特殊兒童就近接受免費學前教育,併爲幼兒園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提供公用生均經費及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其他經費。

第四,教育部門主導建設能夠系統促進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專業支持體系。培養學前融合教育師資隊伍; 培訓在職學前教育工作者,使其掌握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有條件的地方支持幼兒園配備具備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資源教師或學前特殊教育教師;篩選和支持優秀的幼兒園或專業機構承擔區域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功能,爲本地幼兒園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提供培訓及巡迴輔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