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百病生,如何知道自己脾胃以虛?用3味藥可化解脾胃虛寒 #健康明星計劃#
在《素問 · 靈蘭祕典論》中有記載:“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大意是說,我們的脾,可以幫助身體找出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中隱藏的隱患。從而避免出現重大疾病等問題。

在傳統醫學看來,脾虛百病生。而脾作爲後天之本,是我們一身的氣血生化之源,只有脾健康了,身體才能變得更好,若是脾出了問題,那麼人就幾乎廢了一半。這也是爲什麼說,那些不管病情多麼嚴重的病人,只要還能正常進食,幾乎都不會有太大的危險的原因。

很多人身體出現了不適後,去做檢查。結果發現一切都正常,但就是身體有着說不出的不適。但通過傳統醫學的詳細辨證後會發現,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脾胃虛弱的情況。
脾爲什麼會出現問題?
我們又該如何辨別自己的脾是否健康?
在養護脾胃時,又應該注意哪些?

我們的脾主運化,可輸布四方。而我們體內的津液遇寒則凝。可以說,我們的脾胃是一個喜溫惡寒的系統。若是日常飲食,喜食冷飲涼食。那麼我們的體內就容易聚集陰寒溼邪,從而影響我們脾胃的正常運行。這就極容易導致脾臟運化失常,痰溼驟生,從而損傷脾胃健康,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受到影響。

除了我們日常貪食冷飲涼食外,還有很多人,一味地追求風度而不注意保暖防寒。長期受外寒侵襲,再加上體內寒氣較重,這樣就會直接影響脾胃的功能。就比如說,冬季不注意保暖,而夏季經常對着空調吹,腹腰部不從遮擋。尤其是本身溼氣較重的人,更應該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因爲溼氣最是容易困阻中焦脾胃,致使我們畏寒怕冷,乏力、犯迷糊、頭身困重、食慾不振等。

此外,我們的情緒也和身體的健康狀況有着很大的關係。我們也許經常聽到,“怒傷肝”,其實脾也怕較大的情緒波動,因爲“憂思傷脾”。尤其是哪些心思敏感細膩的女性朋友們,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遇事就耿耿於懷;時常胡思亂想,再進一步就是肝鬱。而肝木會橫克脾土。因此,最終影響的還是我們的脾胃。

所以說,有了較大的情緒波動時,我們一定要以適當的形式發泄出來,不要總憋在心裏,更不能生悶氣,從而減少對脾胃的影響。

脾還主我們的四肢和肌肉,若是總感覺過度勞累,或是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這就會讓肌肉處於過勞或是過逸的一種狀態,這樣也會影響脾胃健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工作方式已大大改變,整天坐在那裏比拼腦力。簡單地上個樓,都會氣喘噓噓。而這樣也會讓肌肉功能下降,從而影響我們的脾胃健康。

上述所談論的幾點,幾乎就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引起脾胃虛弱的原因。若是大家中招,那麼一定要及時糾正。此外,脾胃虛弱,一般多表現爲苔白膩,舌體肥大厚重,面色發黃,嘴裏異味,眼瞼浮腫或是下肢浮腫,腹部肥大,大便溏稀等表現。

脾胃虛弱,中醫推薦 —— 臍療法

肚臍也就是經絡穴中的神闕穴,是我們人體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與我們的經絡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在傳統醫學中也親切地稱它爲“十二經絡之根、呼吸之門”。又因爲此處的皮膚較薄,有較強的吸收和傳導之能。

因此,在調治時,我們就可以用桂圓、花椒、白芷、陳皮、桂枝、茯苓,研成末拌勻後,揉成小拇指頭大小的丸子。晚上睡覺前貼於肚臍之上,第二天再取下來即可。

首先,組方里用到艾絨、桂圓和花椒,這主要在於通經活絡、除寒,主要用於針對脾胃寒的問題所在;以桂枝溫陽,爲脾胃注入陽氣;再以陳皮行氣;白芷、茯苓來燥溼健脾,讓脾胃恢復運化之能。這就是組方的基本意圖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