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古稱資興江,又名耒河,因源於耒山(今汝城縣烏龍白騎山)而得名。耒水有兩條主要源流:其一爲漚江,發源於桂東縣北萬洋山(石門山);其二爲浙水,發源於汝城縣南的耒山,二水會於資興市黃草坪,當地人稱東江。
    汝城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裏綠水青山,羣山環抱,雲霧繞繞,紫氣氤氳,綿延百里。這裏,夏無酷暑,冬少嚴寒,有小昆明之稱。我從小在汝城鎢礦長大,參加工作後,一直在這小小的山城居住生活了10多年,可以說我和汝城有着一段不了的情緣。那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了。
    
在公元前26世紀的遠古時期,神農炎帝在汝城耒山作耒耜。相傳,距今4700年前,炎帝和黃帝在涿鹿大戰,炎帝戰敗,炎帝即率本部落聯盟越過長江先入湖北。在神農架留下足跡,神農溪投下身影,接着橫跨八百里洞庭,來到湖南,踏遍了湘東、湘南的大小山川,來到汝城,在山高林茂,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的耒山上發明製作了耒耜,並教民農耕,由此將人類從漁獵生活帶入農耕文明。汝城因此被譽爲中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
   
耒,是一個很奇特的古文字,它和農耕文明有着割捨不斷的情愫,耒耜,即爲古代最早的農具,詩曰:聖人作耒耜,蒼蒼民乃粒。而用字作爲地名,全國僅耒陽一家。然而,在偏遠的湘南汝城縣,卻有一座用耒字開頭的山名,名喚耒山,耒山海拔1500多米,山勢險峻,連綿不斷。耒山上白雲悠悠,風光無限,而發源於耒山的耒水,汝城人也把它叫作浙水,則是耒河的又一發源地。汝城人堅定地認爲,耒水就發源於他們的耒山。
    
我曾在汝城井坡醫院工作了3年,醫院的右側有一條井坡江緩緩流過,這就是耒水。多年來,我還真不知道汝城的耒水水源頭,竟發源於耒山上的龍虎洞。
    
歷史上多以爲耒河的源頭在汝城。酈道元《水經注》說耒水發源於汝城烏龍白騎山;《漢書地理志》載:桂陽郡郴耒山是耒水所出之山;民國《汝城縣誌山川篇》記載有耒山、桂陽郡郴耒山,耒水所出,山南水入廣東,山北合流而成耒水;《徐霞客遊記》西南遊記卷也說耒水出桂陽汝城南五里耒山上。耒山地處湘粵交界處,今汝城縣井坡鄉龍虎村境內,距縣城26公里,是湘江和珠江的分水嶺;馬蹄形內的山谷叫龍虎洞,萬千溪水匯成了山下的耒水。龍虎洞水庫之水,通過耒水流經井坡江、三星(泉水)、暖水(漚江)、郴州甦仙區(翠江)、資興(東江)、永興(便江)、耒陽(耒水)、衡陽,注入湘江。 
     
經有關考察,1985年確定以漚江爲正源,幹流全長439公里。但這是自然科學的定義,如果從人文角度來說,耒河的歷史源頭應該是在汝城耒山。

 龍虎洞水庫原名牛背石水庫,老一輩的建庫功臣至今還稱其此名。牛背石的由來是這樣的:史載,龍虎洞水庫庫底是一個天然山塘,塘的中心有一塊巨石,任大雨滂沱洪水高漲,都淹沒不了這塊巨石,而露出水面的部位形狀酷似牛背,故名。庫面上曾有一座橫跨兩岸的拱橋,高達40米,是當時汝城最高的拱橋,它把兩岸相連,傳遞着兩岸的信息和文化,也是湖南汝城縣通往廣東樂昌市的必經之路。有記載,橋上曾刻有石山對石山,中間出白煙,頭頂白雲山,腳踏白石山,誰能找得到,仍有山外山的古句。這段古句把當時牛背石水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點描述得惟妙惟肖。      

 在水庫的上游有一個天然洞,當地人稱之爲老虎洞,洞旁的村莊叫老虎洞村。據說,老虎洞村曾是一個興旺熱鬧的集市,這裏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人民勤勞,生活和美。村莊的旁邊有一座古廟,名叫遊家廟。據傳遊家廟是專爲龍母娘娘修建的。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兩岸的人民都要到遊家廟燒香拜佛,爲龍母娘娘祈福。到了農曆八月十二,又爲龍母娘娘祝壽。後來,當地的人們就把老虎洞村改名爲龍虎洞村。1958年,水庫擴建,淹沒了龍虎洞村所轄的樓下、黃家、遊家、朱家等四個村莊,550間正房、1708畝耕地,移民175644人。爲紀念龍虎洞村爲水庫擴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爲感謝庫區移民背井離鄉支持政府的工作,牛背石水庫因此更名爲龍虎洞水庫,讓汝城人民永遠記着龍虎洞村,永遠記着庫區移民。
    
龍虎洞水庫如今已成爲汝城一道亮麗的風景,每當站在雄偉的大壩上,感受耒水的風情時,就會情不自禁,心潮起伏;水面上,清澈透亮,波光閃閃,浩淼一片,讓人浮想聯翩。而站在水庫上眺望美麗耒山,則更加心潮澎湃,醉態萬千。

   讓我們永遠記住耒山,永遠記住耒水,因爲耒陽耒河的發祥地就是----汝城浙水,耒河之水源自汝城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