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重磅發佈,我國家電市場全面復甦!下沉市場規模佔三成!

來源:北京商報

3月12日下午,周厚健正式退休,離開了執掌整整30年的海信,董事會已選舉原副董事長林瀾接任董事長。而就在2021年11月5日,張瑞敏辭去了海爾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正式交棒給周雲傑。

張瑞敏和周厚健,締造了海爾和海信兩家千億級企業集團。在他們執掌企業的生涯中,傳唱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如今大佬雙雙歸隱,外界除了對他們功成身退的讚歎、依依不捨的留戀,還有新傳奇何日再現的期盼。

海信集團確認換帥

據海信集團官方微信號3月13日消息,3月12日下午,周厚健宣佈已辭去海信集團董事長職務正式退休,海信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

資料顯示,周厚健出生於1957年,1982年大學畢業加入海信一直到2022年正式退休,服務海信40年,執掌海信30年。

接任者林瀾出生於1958年,早年畢業於美國田納西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06年加入海信。周厚健曾表示,海信正在成長爲世界級企業,需要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帶頭人,同時也到了變換一種管理方式的時候。

周厚健在海信集團的成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海信的前身爲成立於1969年的“青島無線電二廠”,1993年,公司正式從“青島牌”更名爲“海信”,取意“海納百川、信誠無限”。

周厚健在海信集團被視爲“工程師基因注入者”“長期主義者”和“實際創始人”,海信在其帶領下不斷變革。先後收購了北京雪花電器、南京伯樂電子、浙江先科空調、貴陽華日電視、淄博雙喜電視、廣東科龍空調等企業。

另外,周厚健也推動了海信集團在資本層面的變革。1997年4月,海信剝離電視產業核心資產在上交所上市。2000年,海信集團決策層與經營層分離,周厚健出任董事長,於淑珉出任總裁。2020年5月,海信公開掛牌增發4150萬股,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混改。2021年1月,青島市政府印發《海信集團有限公司改革調整的通知》,海信集團不再列市直企業管理,這也標誌着海信集團層面混改基本完成。

家電“掌門人”去留不一

周厚健的卸任意味着又一位家電企業創始人退居幕後。2021年11月,另一位同樣來自青島的家電企業掌門人,海爾集團張瑞敏宣佈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交棒周雲傑。出生於1949年的張瑞敏,於1984年接手青島電冰箱總廠,即海爾集團前身。當年營收僅百萬規模的小廠,如今已成爲市值突破2000億元的“海爾智家”,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營收達1700億元。

接棒的周雲傑生於1966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並於1988年7月加入青島電冰箱總廠,歷任銷售處處長、二廠廠長、質量部長、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2021年11月5日,正式就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在更早的2012年,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宣佈退休,由方洪波接替其擔任集團董事長,並擔任美的電器董事長、總裁。彼時何享健70歲,而方洪波46歲。

然而,家電行業裏仍有像格力的董明珠這樣仍在堅守的創始人。出生於1954年的董明珠,於1994年逐漸接手格力集團, 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2月28日,格力第十二屆董事會發佈會議決議公告,董明珠繼續擔任董事長、總裁。她曾對媒體表示,沒考慮退休,現在不是考慮這個事的時候,一考慮就懈怠了。

生於1957年的TCL掌門人李東生曾對媒體表示計劃65歲退休,而如今時間將屆,他仍活躍在一線,並作爲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言。上世紀90年代,李東生曾憑藉“28英寸王牌大彩電”爲TCL找到增長曲線。

場景化轉型利弊參半

在業內人士看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家電企業,不僅要面臨“換帥”的問題,更要適應新的市場格局與打法,中國家電行業正從“產品化”走向“場景化”。

所謂場景化,指的是企業不再考慮怎麼“一件件去賣家電”,而是“一套套賣家電”,通過手機App及其他軟件設備將硬件串聯在一起,甚至進一步打通維修、保養、增值等服務。目前美的開發了“美的美居App”,海爾旗下有“海爾智家App”。

據海爾2021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智慧家庭”業務收入約575億元,經營利潤約39億元,同比增長約50%。據奧維雲網調研結果顯示,近兩年有過新裝修或者購買過家電的人羣中,選擇套系家電的人羣比例達到12%。

家電產業觀察家許意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其實家電場景化對企業自身的意義更大,因爲這樣能令企業將其設計、安裝、服務等步驟打通,實現全品類協同發展,利於頭部企業更加充分地利用其成熟的產業鏈、銷售渠道,或會進一步擴大其對中小家電企業的優勢。而從消費端來說,則“並不會全面從產品化向場景化轉型”。

通信專家馬繼華則認爲,場景化變革並不只是開發一兩個軟件,而是要建設“軟硬件一體化平臺”,要求企業完善家電品類,打造“全系產品”,令企業“大幅提高研發和設計方面的投入”,給傳統老牌廠商造成一定的壓力。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 實習記者 王柱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