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美315 | 投訴量5年增加14倍,3千億醫美市場的冰與火,誰爲你的“美麗”埋單?

醫美,一個普遍被認爲是暴利的行業。

3000億市場規模下,會如何奔跑?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從古至今,青春和美麗都是人們永恆的追求。

隨着現代醫療與科技的進步,駐顏有“術”不再是夢。從水光針、瘦臉針再到光子嫩膚、超聲刀、熱瑪吉......產品層出不窮,醫美已成爲全民風潮。

狂熱的市場需求,同樣吸引着資本的目光,還撐起了愛美客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00896.SZ)(簡稱“愛美客”)這樣的千億級公司。

熱瑪吉的鼻祖——美國熱瑪吉設備商SoltaMedicalCorporation上個月遞交《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2020年其營收16億元,八成靠銷售熱瑪吉設備,並且,中國是其第一大市場。

市場繁榮的背後,消費者維權事件也屢見不鮮。正值3·15期間,醫美也是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高發領域。據中消協的數據,2020年醫美相關投訴較5年前整整增加14倍。

醫美行業應該如何健康有序發展?這一行業真如外界普遍所認爲的是“暴利”嗎?經歷行業整頓,醫美是否還能成爲常青賽道?

3000億市場:“狂奔”的醫美

“輪廓針6800,少女針18000,需要打5次,膠原蛋白6000,一共10萬2800元。”一位姓李的女士在社交平臺表示。在她眼裏,比起精緻的臉龐、愉悅的心情,不菲的花費也變得無足輕重。

其實,十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李女士就選擇了雙眼皮全切手術。那個時候,大衆選擇這類手術並不算常見,並且諱莫如深。如今,像李女士這樣的消費羣體越來越廣泛,她們還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醫美日記。

據李女士的瞭解,這幾年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去成都做醫美的人不少,主要是成都集中的醫美資源,比一線城市有更高的性價比。

事實上,除了大熊貓、火鍋,醫美早已成爲成都的又一張名片。早在2018年,成都市就出臺了《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宣告其“雄心壯志”。當年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還授予成都“中國醫美之都”的稱號。

2021年8月的“第四屆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上,曾公佈了一組數據:成都市醫美機構達383家,獲批整形5級機構達9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到2025年,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

成都是醫美行業近年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研究,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正在穩步攀升。二線城市醫美用戶滲透率達29.6%,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滲透率也都超20%。中國已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2015-2019年,中國醫美需求增速超過全球,年複合增長率達28.7%,預計2023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

目前市場上,醫療美容項目分爲手術類及非手術類項目。手術類項目主要是眼瞼/耳部/鼻整形、脂肪/假體填充、隆胸、植髮、吸脂手術等,而非手術類手術主要是注射肉毒素、注射玻尿酸、光子嫩膚、激光脫毛等。

北京一位醫美機構的醫生介紹,2019年-2020年疫情期間預約手術的人顯著增多,假期、春節時候尤甚,居家辦公和學習讓人們打消了對手術康復期的顧慮。

醫療美容行業源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而後風靡全球。隨着對“美”的需求日益增強,我國醫美行業經歷了2010-2016年的野蠻發展、2017-2018年嚴厲整頓,到目前在需求加速釋放及行業規範發展下漸入佳境。

資本對醫美的青睞也足以證明這一行業的熱度。在2021年第四屆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上,興業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曾提到:“資本市場最喜歡具有兩種屬性的東西,一是具備可複製性,二是需要自費的東西。醫美賽道兼具這兩種屬性”。

2016-2018年期間是資本逐鹿最瘋狂的時期,國內醫美行業的融資事件多達104起。其中,2018年融資總額高達17.9億。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2021年以來,我國醫美行業共有28家企業完成融資,總金額超30億元,創歷史紀錄。而其背後投資方陣容也很強大,包括騰訊、小米等巨頭企業,還有軟銀、IDG、北極光、高盛、高瓴、真格基金、雲鋒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

人類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但是美好的事情同樣會有荊棘叢生的一面。醫美市場魚龍混雜的現象,讓醫療美容方面的糾紛也變得普遍。

2020年投訴較5年前增加14倍

去年“女網紅抽脂死亡”事件引起軒然大波。33歲杭州女子戴某某,2021年5月2日到杭州華顏醫療美容醫院做吸脂填充手術,兩個多月後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7月13日搶救無效死亡。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發佈情況通報稱,這是一起醫療事故,涉事醫院承擔全部責任。

綜藝節目《超級女聲》成都唱區選手王貝也是衆多醫美受害者之一。2010年,王貝在武漢中墺整形醫院手術,由於出現麻醉意外,搶救30餘個小時後,死於心衰。

中消協的數據局顯示:2020年,醫美相關投訴達到7233起,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14倍,投訴內容涉及虛假宣傳、誘導貸款、退款糾紛、醫療機構資質等問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平均一年有2萬起由於醫療美容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

在所有緊緻抗衰項目中,以熱瑪吉爲代表的新一代醫美抗衰項目,不僅深受國人喜愛,更是風靡全球。然而,在醫療服務或產品相關的監督報道中,所反映出的與熱瑪吉相關的問題數量,居高不下。

根據《2021年醫美行業白皮書》數據,2020年國內醫美市場規模達1975億元,其中,熱瑪吉訂單量增長最快,增速達281%。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間,中國美容整形協會發布7條“醫療美容輿情報告”,均提及熱瑪吉,涉及假冒設備、水貨探頭、不良反應、毀容等事件。

近年來,新氧、悅美、更美等互聯網醫美平臺的出現,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高效連接了醫美機構和消費者、消費者和醫生、消費者和廠商等全部環節。

據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調查發現,互聯網醫美平臺涉及用戶投訴案例不少,整形失敗、整形日記造假、藥品乃“三無”產品、產品真假摻雜、無證醫生、返現誘導用戶寫日記、“美容貸”變身高利貸以及售後問題成爲八大熱點投訴問題。

另外,我國的醫美消費主體趨於低齡化。據醫美平臺“更美”APP發佈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年齡層上,醫美用戶95後、00後共計佔比過半。

“花明天的錢,美今天的顏”。年輕人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自身沒有能力支付高額費用,“醫美貸”的誘惑讓他們深陷其中。醫美分期市場開啓於2014年,大約在2016年左右,開始“風生水起”,2018年初,醫美中介騙貸現象曝光,陸續有多家醫美平臺大量從業者退出醫美分期市場。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用戶人數達1520萬。然而,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國內合法合規的醫美機構在行業中僅佔12%,而醫美非法從業者達10萬人以上。大量違規醫美機構的盛行,也助長了醫美貸的各種亂象。

找工作的過程中被誘導貸款整形、使用醫美貸後發現隱形條款深陷高額利率......網絡上隨處充斥着此類信息。

醫美市場黑機構、黑場所氾濫,市場上諸多不合規範的醫美機構、非法機構的存在,也是導致毀容、受傷甚至死亡案例的重要原因。

醫藥戰略營銷專家史立臣表示,目前醫美行業處於野蠻生長狀態,近兩年,疫情影響、黑醫美的猖獗,劣幣驅逐良幣情況比較普遍,在加上醫美平臺出現,各個醫美企業瘋狂比拼價格,多種因素導致醫美行業亂象叢生。由於醫美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是多元化的,一些醫美機構水貨假貨氾濫,虛假營銷誇大效果,欺騙消費者事件層出不窮,加上監管弱化,消費者往往投訴無門。

2021年是醫美行業史上監管最嚴的一年。2021年6月至12月,八部委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非法醫美活動。

2021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佈關於徵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及,將重點打擊製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爲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廣告亂象。

2022年2月,上海市也發佈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明確規定“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醫美困局:產業鏈利潤分配差距大

醫美,一個普遍被認爲是暴利和高端消費的行業。

醫美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料生產商和產品製造商,下游包括各類醫療美容機構,以及廣告傳媒、O2O(Online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平臺、醫美中介等醫美服務平臺,共同構成醫美行業生態圈。

上游代表“玻尿酸三巨頭”——昊海生科(688366.SH)、華熙生物(688363.SH)和愛美客(300896.SZ),三家公司同屬上游廠商,均是市場玻尿酸相關產品的主流供應商;下游醫美機構有伊美爾(1660.HK)、美聯臣等;020平臺主要參與者有新氧、更美、悅美、美唄以及美黛拉等機構。

在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愛美客維持了業績高增長趨勢。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7.81%,一年淨賺近10億元。2018-2020年,其毛利率分別爲87%、92%、91%;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9%、149%、43%。

2020年,華熙生物加快推進從to B端到to C端(由面向企業用戶轉爲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模式轉化。2021年,華熙生物營業收入49.48億元,同比增長87.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82億元,同比增加21.13%。2021年,其綜合毛利率爲78.06%。

與“醫美茅”愛美客、“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相比,包括伊美爾、瑞麗醫美、藝星醫美所在的下游醫美機構端賺錢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頭部醫美機構在扣除職工薪酬、上游耗材成本、獲客成本等費用後,淨利潤率僅爲7%。如華韓股份(430335.NQ)、瑞麗醫美(2135.HK)等機構過去4年的毛利率在50%-60%之間。2020年瑞麗醫美虧損1200萬元,即使2021年有所回暖還是虧損500萬元。

二級市場上,作爲第一家在香港IPO上市的內地醫美企業,2020年12月30日,瑞麗醫美上市三天就遭遇破發。華韓股份也從去年7月的62.6元/股的高點,跌到2022年3月14日的19.7元/股,總市值16億元。

此外,醫美機構衝刺IPO折戟是常態。2018年,麗都整形、春天醫美和柏薈醫療終止掛牌,撤離了資本市場。伊美爾兩次衝擊IPO失敗,從2018年至2020年,其淨利潤分別爲﹣1億元、﹣1.18億元及0.08億元。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自2021年始,高利潤的醫美行業上游成爲融資頻率和吸金總額最大的領域。前述動脈橙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28家醫美企業融資事件中,其中23家爲上游企業,佔比高達82%。

史立臣分析,醫美市場的整體發展是有很大前景的,尤其韓國和日本疫情,導致大量醫美需求需要在國內滿足。隨着國家對行業規範、監管力度加大,這個細分行業還會重回高速發展的軌道。所以,醫美肯定是常青賽道。

近年來,市場上很多機構都對醫美行業“寄予厚望”。

國元證券表示醫美市場是消費市場中的黃金賽道,醫美人羣持續擴容成爲行業增長核心驅動,行業未來隨着一系列監管加強將加速合規市場轉化。

國海證券認爲,從行業協會視角看,醫美行業進入強監管時代,說明相關主管部門給予其一個規範、持續、繁榮發展的契機。預計在監管政策規範、協會組織引導、行業透明度持續提升下,醫美市場有望迎來規範化、健康化發展。

東興證券曾在研報表示,政策短期或將對行業供需兩側產生一定影響,需求端會受到廣告、醫美貸相關整治的衝擊,供給端則是重點整治非正規機構。但長期看,隨着非正規機構和產品的出清,行業供給端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將利好頭部機構。

你有體驗過醫美服務嗎?感覺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