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近日,新華社記者就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問題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有關負責人表示,房地產稅改革試點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進行,一些城市開展了調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據瞭解,2021年10月23日,官方表示要推進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期限五年;2022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官網上出現一則重磅通知——《關於進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動產登記和辦稅的通知》,意味着稅務和房管聯網後,每個人名下有幾套房產一目瞭然,這被認爲是房產稅開徵的前奏。

不過,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關房地產稅的內容並沒有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此前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整個房地產市場都處在下行狀態,在需求、價格出現一定調整的情況下,開徵房地產稅可能對經濟會有不利影響,目前還不是房地產稅推出的最好時機。

今年不擴大試點

從2011年在上海、重慶試點推行房產稅,到2013年醞釀房地產稅立法,再到2017年將房地產稅列入5年立法規劃,再到2021年,“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房地產稅改革逐漸加快進程。

特別是去年提出,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對此表示,市場預期房地產稅以“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推行,考慮部分核心城市樓市存在的現實困境,擴大試點範圍與房地產稅立法並不相佐,在上海、重慶的經驗上,進一步擴大核心城市試點的方式可能更有利於積累政策經驗,從而更有利於房地產稅立法的落地,尤其是在我國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機制下,長期供給能力不足、供給壓力較大的城市推進房地產稅的概率會較高。

不過,隨着我國宏觀經濟的變化,近幾個月,樓市陷入低迷狀態。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2月,我國地產施工較強,但新開工、銷售依然低迷。比如,施工同比1.8%、高於去年12月的-35.5%,但新開工和竣工同比分別爲-12.2%和-9.8%。

基於此,圍繞着“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各地出臺了多項政策。中原地產研究院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中國各地發佈房地產相關政策近80次,其中,釋放穩定樓市的支持性政策發佈已接近40次。

《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相比去年的表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刪去了“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增加共有產權住房供給”的表述,增加了“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表述。

“房地產稅”相關內容未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此次財政部負責人表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全面鋪開仍無時間表

當前,房地產稅寄託了大衆很多期待,比如調節財富分配、抑制房價等。

不過,在行業內專家看來,比起增加財政收入和房價調控作用,試點的最大成效其實在於“制度破冰”。試點實施意味着地方稅收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對下一步深化分稅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對於後期“房地產稅”立法有着重要作用。當前,社會公衆關注比較多的房屋所有權人,但和現行稅制中的房產稅不一樣的是,多了一個“地”字。房價中,地價是重要的構成主要部分,地住不炒也同樣很重要。有很多開發商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捂地待漲,是推高房價的重要原因。房地產稅開徵後將增加保有成本,加速房地產開發進程,使其儘快入市。

“房地產稅的徵收,對大部分擁有一到兩套房產的居民影響不大。”倪鵬飛表示。

社科院在2020年底發佈的《住房報告》也預測,房地產稅在十四五期間到來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在3年內出臺的概率較小。

專家建議,未來試點開徵房地產稅,就可以從土地供應和流轉層面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對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