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成了肉製品巨頭,雙匯的日子也並不舒坦。

去年萬隆父子公開反目,今年3·15前夕一期暗訪節目,再把這家行業頭部企業送上熱搜。南昌雙匯車間內食品衛生安全狀況堪比街邊小作坊,內部管理措施形同虛設。

食品安全問題快速傳導至資本市場。3月15日,雙匯發展開盤即下跌,午後跌停,市值一日蒸發百億。

同樣慘痛的教訓,11年前,已在雙匯身上發生過。

它如何對得起消費者對它的信任!

再登熱搜

3月14日晚間,江西都市頻道發佈一則暗訪視頻,揭開了南昌雙匯車間內部混亂的一幕:工作服發黑發臭、消毒環節太隨意、渾水毛巾擦香腸、落地豬排直接入庫等。

街邊小作坊常見的場景,居然會在現代食品龍頭企業雙匯車間裏頻繁發生。

節目播出第二天,雙匯發展即被送上熱搜,當日股價以跌停收盤,市值蒸發近百億。

3月15日,雙彙集團通過官網回:成立調查組,對相關責任人停職處理並向廣大消費者。不過,公司尚未給出對具體調查結果的時間表。

涉事企業南昌雙匯設立於2010年4月,繫上市企業雙匯發展全資孫公司,主營高、低溫火腿腸等肉類食品加工,年產能13.2萬噸,是雙彙集團的“樣板工程”。

南昌雙匯並非首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早在2019年,其生產的裏脊肉就曾被檢出禁用獸藥氧氟沙星。同年,廣東梅州市場監管部門披露南昌雙匯有兩種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不合格。

伴隨着報道的深入,這家企業疑似通過使用外包合同逃避勞動法、讓新員工放棄三險一金等問題逐一被揭露出來。

工商資料顯示,近幾年,員工多次就勞動爭議或人事糾紛將公司訴至法院。從2019年至今,至少有4起訴訟。

南昌雙匯暴露出來的長期粗放管理的弊端並非孤例。在雙彙集團吧、德州雙匯股吧等平臺,先後有不少疑似雙匯員工吐槽車間管理亂象。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雙匯曾有過慘痛的教訓。

在2011年央視3·15特別節目中,曝出河南孟州等地採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的生豬,流入雙匯發展全資子公司濟源雙匯。

事發後,雙匯發展股價跌停,市值蒸發103億元。公司在肉製品行業的形象隨之坍塌,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儘管萬隆鞠躬致歉,僅半個月內影響銷售額15億元;雙匯發展股價隨後在7-8年裏長期低位橫盤。

萬隆治下的雙匯

11年前,雙匯爲平息那場舉國震驚的瘦肉精事件,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實控人萬隆身兼主任一職,並對外宣稱每年3月15日,公司將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一次總評,涉及採購、生產、銷售、技術和品管等各個環節,對相關人士進行表彰、獎勵和公示。並從原料到產品再到銷售環節,天天講安全,年年保平安。

此後多年,雙匯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2011年8月的雙匯“Q趣兒”火腿腸未過期發臭導致少年食用上吐下瀉;

2013年,有消費者在購買的雙匯王中王優級火腿腸中,發現疑似蠕蟲的異物;

2015年,邳州消費者購買雙匯火腿腸保質期內黴變;

2018年,石家莊某超市售賣雙匯火腿腸保質期內長毛;

2020年,據齊魯晚報報道,有消費者食用保質期內的雙匯王中王火腿腸居然喫出了活蛆……

產品質量經常發生問題,意味着公司內部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對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形同擺設,而雙匯發展對旗下企業,特別是對產品生產環節疏於督導和檢查,同樣難辭其咎。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去年萬隆、萬洪建父子公開反目事件,一度引發業內關注,直至半年後,這場風波才逐漸平息下來。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實控人父子之間的內鬥戲碼,更爲雙匯今後的發展帶來頗多不確定性。

2021年以來,公司國產凍品及進口凍品庫存商品隨着豬價、肉價快速下降,銷售出庫產生虧損,業績方面已存危機。

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實現509.58億元、34.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56%和30.08%。

雙匯系另一家上市企業萬洲國際,經營狀況也不太樂觀。截至去年前9個月,公司股東應占利潤7.85億美元(生物公允價值調整前),同比下降11.8%。其中,在中國市場,由於生豬價格因供應充足而下跌,公司錄得經營虧損5500萬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