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

宛似崇巒鑲碧玉,不粘人世一塵埃。

在中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三個“水系大寶貝”:一個住在北邊,兩個住在南邊。

它們是一個賽一個的“光搖碧落通銀漢”,一個勝一個的“觀濤恍識水晶瑩”

歡迎來到中國“水柔情”頻道,今天來見識一下中國最深的三大淡水湖泊,最後一個竟然孕育出了“女兒國”?!

“轟”出來的天

你能想象嗎,一個巨大深水湖,居然誕生於一場“滔天火海”?

長白山天池,是長白山火山噴發留下的最壯觀的景色。 

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天池在長白山巔的中心點,羣峯環抱,離地高約20餘里,故名爲天池。”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天池南北長約4400米,東西寬約3370米。

“天池”顧名思義,一個是夠高,坐落在海拔2189.1米的高度,比新疆的天山天池還要高出200多米;一個是夠深,最深處竟有373米,儲水量更是高達20億噸(相當於15個西湖),所以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高、最深的湖泊。

作爲天池,並不是真的從天而來,是“浴火而生”。

處在東亞大陸邊緣的長白山經過了2億多年的地殼變遷活動,形成了一系列山間盆地,本來有望成爲平原,卻因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火山間歇性噴發,地殼發生了一系列斷裂、抬升,大量岩漿噴出地面構成玄武岩臺地。

宋慶元五年至宋嘉泰元年(1199~1201年)發生了2000年來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事件,當時的火山灰甚至降落到了日本海上,這次的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熔岩,火山口處形成了盆狀,慢慢地積水成湖,就成了天池。

被“轟”出來的天池實在是藍的“驚天動地”,天空之藍?海水之藍?克萊因之藍?通通一秒遜色。

能有這份藍色盛景,可要歸功於天池的“清”和“深”。

2013年中國科考隊派出水下機器人,對天池水底進行了首次探測,機器人潛入到水下20米的地方,卻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湖面。而且水底基本魚類等生物,連水草都不見有多少,天池的“清”可見一斑。

天池的“深”究竟有多深?把埃菲爾鐵塔扔進去都可以直接沉入湖底,連尖尖都露不出來。

太陽光照射天池的時候,什麼顏色的光都給吸進去了,比如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綠,而波長較短的藍色、紫色會被反射或者散射出去,人眼看過去,會忽略掉不太敏感的紫色,然後就剩下滿眼的藍色了。

所以,慕名而來想要欣賞天池之美的人絡繹不絕,卻發現天池的真容實在很難見到

這裏距海近,受暖溼氣流影響大,又是林區,水汽本就充足,還能得到江淮氣旋、華北氣旋等降水天氣系統的補給,雲量充沛,降水頻繁,霧氣自然也多。

所以,長白山山頂上全年霧日達264.8天,也就是說,看到天池的幾率不足三分之一

若有幸正好趕上風撥開迷霧,一塊被16座山峯捧在手裏的碧藍翡翠映入眼簾,天池倒映着天色山影,正應了 “宛似崇巒鑲碧玉,不粘人世一塵埃”的絕佳景色。

“陷”進去的仙湖

“水天一色間,暮色浴仙湖。”

這一看就是個仙氣滿滿的地方,有仙氣的的地方,自然是因爲有神仙來過:

相傳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肖、石二仙到人間巡查,來到滇中,只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兩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返回,日久天長變爲兩塊並肩搭手的巨石,永遠站立湖邊。

如果遇上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在湖上駕舟遙望的人們,還能若隱若現地看到兩仙人在觀賞,爲留其跡,故名“撫仙湖”

還真有讓神仙都歎爲觀止的人間景色?撫仙湖的驚豔程度,居然都流傳到四海八荒了?

這個距離雲南省昆明市60公里的湖泊,是我國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的淡水湖泊,屬南盤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蘆形,水最深的地方有158.9米。

這裏與長白山天池不同,常年青山綠水,被鬱鬱蔥蔥的森林覆蓋,蓄水量也是非常可觀,相當15個滇池和6個洱海,佔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總蓄水量的68.8%

爲什麼在這裏會形成一個如此幽深的大湖?

撫仙湖沒有天池這個火山湖的轟轟烈烈,它屬於斷陷湖大家庭(雲南的滇池、洱海,四川的邛海,內蒙古的呼倫池以及青海省的青海湖等等都屬於斷陷湖);

撫仙湖的“出生”和“成長”都是一個相對平淡如水的過程,而且湖的平面形態也比較簡單,呈狹長狀,湖岸線也比較平直。

撫仙湖的湖邊四周都是懸崖峭壁,這是因爲在大約300萬年前,因地殼大變動,喜馬拉雅山脈的突起,引起了一系列斷層貯水及岩石熔蝕,造成了雲南高原羣山中衆多的湖泊,撫仙湖就是那時形成的

在歷史上,撫仙湖早有記載,被稱爲“大池”,唐宋之際有一個羅伽部落居住在澄江附近,他們管撫仙湖叫做“羅伽湖”

這撫仙湖究竟有沒有神仙不太重要,重點是古人都稱讚這片湖,還給它起了個別名“琉璃萬頃”。

這個評價可太高了,你想象那畫面:一萬公頃的琉璃瓦鋪在地上,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絢爛奪目。

這麼美的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也感嘆過:“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渾濁,唯撫仙湖最清。”

連見慣了中國大好河山的徐霞客都“深陷”在仙湖之中了,撫仙湖白天的湖面微波盪漾,奇麗美妙,變幻萬千,夜月更是分外迷人,有“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圖畫勝西湖”的稱譽。

“攢”起來的寶

常言道,好的景色要有人傑地靈,才能經久不衰。長白山天池是火山動盪的產物,撫仙湖來自於地質斷陷和“神仙”關照,那麼這第三大深水湖有什麼過人之處?

它可是人類福氣積攢而成的“聚寶盆”大湖——瀘沽湖。

瀘沽湖是一個呈西北—東南走向的湖泊,處在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湖泊略呈北西—東南走向,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湖水庫容量爲22.52億立方米。

爲什麼說瀘沽湖是個聚寶盆呢?

首先就是瀘沽湖坐落於永寧盆地,在地貌區劃上屬橫斷山系切割山地峽谷區,從形成時期來看還比較年輕,主要是在第四紀中期新構造運動和外力溶蝕作用下誕生的,屬於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新疆伊犁哈薩卡自治州北面的賽里木湖也屬於這樣類型的湖泊),所以瀘沽湖這個“盆”的形狀是成立的。

第二是瀘沽湖在常年的地勢變化下,形成了許多島嶼和港灣,爲人類居住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環境。瀘沽湖的湖周斷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穀地型到處可見,湖盆系由斷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的。

由於受構造運動的影響,瀘沽湖湖岸多彎曲,湖中有5個全島,4個半島,一個長島,14個湖灣,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羣山環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後龍山楔入湖心,構成形如馬蹄的湖泊。

裏格半島位於瀘沽湖的北側,東西南三面環水,北面是與陸地接壤的一條小路,只有2米寬。圖\視覺中國

第三點就是瀘沽湖的水循環方式,讓它的水質達到了能夠不斷更新的動態平衡般的“好”,而且水非常清澈,湖水的最大透明度能達到12米。瀘沽湖屬於海陸水循環,屬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主要路徑是這樣的:

降水(地表和地下徑流)→瀘沽湖→湖水出口(位於湖泊東南面的草海)→蓋祖河→臥龍河→雅礱江→金沙江→長江→東海(太平洋)。瀘沽湖作爲一個外流淡水湖泊,集水面積與湖泊面積的比值(即湖泊補給係數)僅爲3.82,這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湖泊中尚屬罕見。

瀘沽湖水源豐富,氣溫也非常適宜,常年平均氣溫在12.8℃左右,就算是一月,平均氣溫也是6.3℃上下,這裏光能資源也十分豐富,全年有近十個月的時間藍天如洗,麗日高照,風和氣爽。

瀘沽湖女神灣。圖\視覺中國

瀘沽湖湖畔住着衆多民族,比如彝族、普米族、蒙古族等有7種呢,其中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當時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都稱摩梭族是現實生活中的“女兒國”

因爲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走婚其實是男女雙方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自由戀愛,生兒育女,但是沒有結婚這個流程。

由於母系社會中女性當家,所以生下來的小孩就歸母家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

圖\視覺中國

藏學家任新建說,《唐書》裏記載的東女國範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的大、小金川一帶。

走婚制度是母系社會的標誌,雅礱江流域當年很可能被這樣的婚姻制度所主宰,但綿延的走婚文化帶最終與東西向的漢藏大通道-川藏線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淹沒了走婚文化。

圖\視覺中國

目前還在延續這種走婚習俗的只剩下兩個孤島——鮮水河和瀘沽湖了。

瀘沽湖果然是個聚寶盆,不僅帶來了高原湖泊風光,讓衆多民族在此安居樂業,也孕育出了中國的“母系社會”,養活了唯一一個“女兒國”。

這不正好與女性地位提高,女性意識崛起的當下不謀而合了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