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尚情報|疫情考驗長三角化妝品行業

一週時尚快報

長三角化妝品行業應對疫情挑戰

受新一波疫情封控影響,上海化妝品行業生產被按下暫停鍵。包括歐萊雅、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等跨國公司,以及家化、上美、伽藍等本土品牌均受到停工停產影響;一些在上海轉運的化妝品,也因物流原因暫時滯留。

上海日用化學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金堅表示,由於化妝品行業的一系列新規將在5月1日前實施,企業在產品備案、註冊資料補錄等方面面臨“大限將至”。“有70%~80%的的產品,不能夠完全按照新規規定補齊產品資料。有的大企業有上千個產品,疫情影響加上時間太緊,補錄完全來不及。但如果在有限期內,沒有補全資料,產品備案/註冊就面臨被撤銷的可能。”

疫情外溢影響下,江浙地區的企業和工廠也出現了原料短缺、物流不足等困境,尤其是毗鄰上海的蘇錫常,聚集着不少日化類工廠。蘇州一家代工企業表示,自2月以來蘇州反覆出現疫情,目前產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因爲無法保證產能,一些在談的意向訂單也都處於觀望狀態。

爲了降低損失,不少企業積極籌備復工。韓國知名代工企業科絲美詩在上海奉賢的工廠,受疫情影響並不嚴重,有望率先復工復產;一些緊要的訂單則轉由外地工廠接手,儘量分散風險。

第一季度奢侈品收入大漲

4月12日,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公佈截至3月31日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關鍵財務數據,銷售額同比有機增長23%至180.03億歐元,遠超分析師預期。其中時裝皮具部門漲幅最大,同比增長30%至91.23億歐元,首次突破90億歐元,逼近百億歐元大關。

4月14日,愛馬仕也公佈截至3月31日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大漲27.1%至27.65億歐元,同樣高於行業預期,增速趕超LVMH集團。

歐洲和美洲市場是LVMH和愛馬仕集團第一季度的主要增長引擎。由於疫情反覆,LVMH集團已關閉中國市場15%至25%的門店,第一季度除日本外的亞太市場收入漲幅8%,而去年同期增長86%。受疫情封鎖限制,愛馬仕也從3月初開始陸續關閉門店,但2022財年的強勁開局使其在報告期內,除日本外的亞太地區收入仍增長28%至14.47億歐元。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一線市場容量趨於飽和,奢侈品牌將向二、三線城市滲透,以尋求更大的增長動力。3月底,愛馬仕在河南的首家門店落地鄭州,開業當天店內貨品幾乎全部售罄,引發廣泛關注。

LVMH表示,雖然疫情反彈影響了中國市場,但集團對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恢復抱有極大信心。愛馬仕集團首席財務官埃裏克·杜哈爾古埃(Eric du Halgouet)也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們對上海三家門店的重新開業充滿信心,無論如何中國市場的基本面都非常出衆。

值得注意的是,LVMH首席財務官讓-雅克·吉奧尼(Jean-Jacques Guiony)在電話會議中再次強調,未來集團會繼續在合理的範圍內提高旗下品牌產品售價,以確保盈利增長。埃裏克·杜哈爾古埃也表示,在通脹壓力下,愛馬仕今年年初已經平均上調3.5%的價格,並可能在今年年中再次上調珠寶和手錶價格,以抵消貴金屬成本的上漲。據滙豐銀行最新統計,自去年9月以來,奢侈品行業的價格在過去6個月中上漲約8%。

時裝秀將全面迴歸

在停擺兩年後,奢侈品牌的大型時裝秀正全面迴歸。

4月11日,路易威登宣佈將於5月12日在美國南加州聖地亞哥的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舉行2023早春時裝秀。迪奧也將於4月30日在韓國首爾的梨花女子大學舉辦2022秋冬系列時裝秀,迪奧男裝2023年春季系列則計劃於5月19日在洛杉磯發佈。香奈兒也將舉辦兩場時裝秀——5月5日在摩納哥發佈的2023年早春度假系列和6月7日在佛羅倫薩舉辦Métiers d’art時裝秀。古馳和巴黎世家則將在5月16日和21日舉辦時裝秀。

奢侈品牌的早春度假大秀通常要提前半年進行準備,在主題、選址和場地佈景上比常規成衣秀更講究。疫情期間的多項活動已經證明,線下實體活動同樣不可替代,時裝秀迴歸線下是必然趨勢。向來以豪擲預算舉辦時裝秀著稱的香奈兒,最先於去年11月在迪拜舉行2022年早春度假系列時裝秀。品牌曾將原定於2020年5月在卡普里島舉辦的度假大秀改爲線上發佈,但效果並不理想,業界評論罕見尖銳。

隨着疫情的反覆,可持續發展成爲時尚界的關注焦點,迴歸線下的時裝秀與疫情前有所不同。奢侈品牌在秀場佈置上正儘可能地向數字化與可持續靠攏。2022秋冬時裝週上,路易威登、迪奧、古馳和普拉達等品牌均儘可能地運用燈光和數字化媒體來凸顯大秀場景,而不再單純依靠搭建宏大布景,也承諾會將大秀物料回收再利用。3月舉辦的首屆元宇宙時裝週也吸引了衆多時尚品牌參加,試圖爲它們打開全新窗口。

蕉下衝刺IPO

4月8日,國內防曬服品牌蕉下在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書,蕉下2021年收入爲24.07億元,較2019年的3.85億元增長5倍多。

創立於杭州的蕉下,在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並於2017年推出膠囊系列傘,這兩款防曬傘也成爲該品牌代表產品,年銷售額都曾超過3000萬元。另一邊,1985年創立的天堂傘如今面臨品牌嚴重老化問題,雖然年銷售額也達到20億元,但日漸失去年輕消費者。

以蕉下爲代表的新興品牌正搶佔龐大的女性防曬市場。除了遮陽傘,近年蕉下將產品線拓展至防曬服、防曬口罩等品類,去年更近一步延伸至非防曬領域,比如保暖服裝、配飾等。蕉下在招股書中表示,從小衆防曬品類到真正的大衆市場仍有十分可觀的市場空間。

作爲典型的新消費品牌,蕉下同樣因爲營銷費用佔據“半壁江山”而被詬病。2019年至2021年,其分銷及銷售開支達到1.25億元、3.23億元和11.0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爲32.4%、40.7%和45.9%。此外,消費者對於防曬服、冰袖等產品的防曬能力始終存疑,市面上部分產品的防紫外線性能可能還不如一件T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