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我們必須要看到,我們在解決學前教育的公平和質量這一對矛盾上,固然要繼續擴大學前教育的機會供給,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轉向高質量的發展。”4月26日,在教育部“教育這十年”“1+1”系列首場發佈採訪活動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

十年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了88.1%,實現了學前教育的基本普及。在張志勇看來,下一階段要重點解決如何來推動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對此,張志勇認爲,要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一是要繼續強化資源的供給:一方面,要繼續擴大城鎮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滿足隨着城鎮化進程隨父母進城的兒童的入園需求;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鄉村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即要強化鄉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和辦園條件的改善。

二是在教育投入上,要完善中央和地方的投入體制,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整個教育經費的比例,解決學前教育政府投入長期是不足的問題。“我們要通過增加財政支持,來爲教師提高待遇、吸引更多教師從事學前教育和進一步提高辦園條件提供保障。”張志勇說。

三是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強化制度供給,特別呼喚中央和地方編制部門出臺公辦幼兒園教師的編制標準,健全幼兒教師配備的制度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從事學前教育。

四是在內涵發展上,要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保教改革的力度,注重通過專業引領,推進幼兒園活動化、遊戲化課程的實施,強化幼小科學銜接,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