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唐亞華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元元最近被裁員了。去年,她所在的部門空降了一個領導,還帶了自己的三個心腹,這三個人平日裏幹着不多的活,拿着高績效。今年公司裁員,元元作爲非嫡系,雖然是老員工,還是被第一個裁掉了。“現在各大廠都在優化,工作也不好找,沒辦法,誰讓我不是嫡系呢。”

社交平臺上有人提問:“哪些大廠的嫡系文化嚴重?避坑,新人入圈成本較高。”評論區網友紛紛發言,有網友排序,“京東>百度>阿里>騰訊>字節”,甚至有人指出“去字節要小心百度幫的部門,嫡系文化非常嚴重。”

有人總結:“嫡系就是一羣人一起奮鬥過來,在‘小兵’的階段互相幫忙,有點權力的時候互相掩蓋和彙報,在突發狀況時把鍋甩出去。”

嚴格來說,嫡系指的是一個團隊的派系中,與派系領頭人物最親近的人或力量。本文提到的大廠嫡系,既包括公司創立之初的元老團隊或校招進入公司的資深員工,也包括大廠的資深員工跳出去之後組成的派系,還有一些中高管個人培養起來的親信團隊。

在互聯網大廠的日常工作中,嫡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穩定小團隊、順利完成工作的作用,但也可能推過攬功,造成職場上的不公平競爭,尤其是對於那些非嫡系人員來說,不僅得不到偏愛,到了收縮調整的時候,還可能會首先被裁。

大廠的嫡系文化,是萬金油還是職場毒瘤?

校招進大廠成爲嫡系,也拉起了自己的嫡系團隊

36歲的陸豪可以算是根正苗紅的大廠嫡系。

他在十幾年前大學畢業時就通過校招進入了某頭部互聯網大廠,在公司一待就是八年。“校招生正式入職後有一個長達半個月到一個月的集中培訓。我們剛從學校到職場,最先接受到的就是這個公司的背景、價值觀、方法論、願景等的培訓,會有一種先天的認同感,通俗來說也就是最早被他們‘洗腦’了。”

價值觀之外,這次培訓也讓陸豪有了第一批種子嫡系團隊,那就是同屆同班校招生。他回憶,當時有150多個人在接受培訓,分三個班,自己班的50來個人建立了不錯的友誼。這批人中到現在還有20多個人在公司的各個部門,其中不少還是他很好的朋友,合作可以直接對接,推動工作很順暢。

後來陸豪離開這家公司去過幾家大廠,逐步走到了能夠被別人依附的位置。在某公司待了幾年後,他手下積累了一些幹活比較得力的人,當他去另一家公司的時候,就把他們帶去了。

“他們也算是我的嫡系吧,我覺得到了中高層的位置,起碼需要點自己人,並不是搞政治,純粹就是好用。我的管理風格是我做決策、拉資源、定方向,下屬執行,我會讓他們儘量用自己的方法把事情完成,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困難來找我,過程中我充分信任他們。”

帶走這些人,一方面是因爲大家在共事的階段確實做出了業績,另一方面是陸豪覺得他們的工作風格跟自己接近,也比較認同他對互聯網的價值觀,再加上,他認爲這幾個人的背景對新東家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他帶過去了四五個人,處在比較核心的類似於高級運營經理的崗位。不過,這也給陸豪帶來了一些非議。公司老員工通過匿名信息等方式向他表達不滿,說他“任人唯親、搞小團隊”。

實際上,陸豪自認爲,去了新企業根基還沒有太穩,帶過去的人也都很聽話,沒有拉幫結派,“而且我對他們比對其他員工更嚴格,我覺得自己還算公正公開公平。經過一兩年時間,我們這支團隊從30個人到一百多人,業績做得也還可以,但後來遇到了一些行業問題,整個業務都不做了。”他帶去的那些人,也都不得不離開了。

事後反思,他覺得帶人過去沒問題,只是去得稍微早了一點,可能需要在更穩當的時候,而不是自己還在琢磨管理風格、快速擴張的過程之中就把嫡系帶過來,這樣不利於自己站住腳跟。“其實我來了新公司,相處過程中我很看好的小夥伴也可以成爲我的嫡系,我去下一家公司也可以帶上他們,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不是跟誰綁定死了。”

這些年來,陸豪出去跟他最初的大廠出來的創業者或離職員工溝通時,發現大家的價值觀還是比較接近,很容易就能融合到一起,他做業務負責人招人的時候,遇到能力相當的人,如果是從自己之前公司出來的,也會優先招,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基礎在。

現在,兜兜轉轉一圈後,陸豪又回到了最初的公司,自己校招生時期的同事們也有很多都還在,基本上不用擔心融入問題和業務推進問題。

當過別人的嫡系也成爲過別人的靠山之後,在他看來,大廠嫡系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任人唯親還是舉賢不避親的矛盾多少年來都有,嫡系文化是好是壞,更多取決於某一個Leader的職場品德。嫡系文化是一把雙刃劍,融合的好,自然是穩定、效率更高,融合的不好就內訌了。

“對我來說,大廠嫡系的背景給了我很大的背書,對這個身份我感恩大於驕傲。”陸豪對嫡系的理解,一種是情感上的嫡系,另一種是能快速知道領導要什麼並實現的人。“情感上的嫡系好當也容易被放棄,只有成爲能快速理解領導需求並把事情落地的人,纔可能是永遠的嫡系。”

做嫡系的跟隨者,同樣能受益。大廠中層錚錚曾經跳槽進入某公司後,直接就跟上了一個嫡系的高級副總裁,“他給了我很大的權利,我們搭建了一個一千多人的團隊,快速地把業務做起來了,那一年公司挺大一塊的營收是我們團隊貢獻的。我和領導都因爲做出業績而得到了公司的獎勵。”

所以,不管是嫡系的領導者,還是追隨者,絕大多數人認爲嫡系辦事更好推進,效率更高,更容易短期內成事。但嫡系團隊也要接受非嫡系的非議,並且,嫡系團隊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互聯網大廠,業務出問題,“一端端一鍋”的現象也非常普遍。

被排擠、裁員,嫡系文化害慘打工人

在嫡系眼裏,嫡系文化優點遠大於缺點,但放到非嫡系員工身上,嫡系文化簡直是噩夢。

大廠員工韻如換了三家公司,自己都是嫡系文化的受害者。她畢業後在某大廠實習並轉正了,早期也算是嫡系,工作一直進展很順利,兩年後,“我的leader離職了,空降來一個總監,這個總監很快就招了一批自己的朋友、前同事,總共6個人。”

韻如之前有固定對接的合作供應商,是公司通過競標選出來的,新領導來了之後就換了供應商,“一起開會的時候我發現,空降的領導和供應商團隊都是以熟人的姿態在聊天,而且新供應商的價錢也比我之前對接的高出了兩三倍。”

後來公司開始裁員,韻如和兩個非嫡系都被裁了。當時正值年底,韻如要求公司給她年終獎和N+1賠償,公司不同意,單方面跟她解除了協議,HR讓保安直接把她的四五箱東西扔在公司門口,“我被轟出來了,給CEO發郵件申訴也無果”。後來還是走了勞動仲裁,最終在多方勸說下和解了事。

中間,韻如短暫去過一個大廠,當時一塊去的有四個人,進去後她才發現這個公司有個比較強勢的嫡系團隊。在她試用期還沒結束的時候,她和另外三個同事都被通知試用期沒通過,但那個同樣來自該嫡系的員工就轉正了。

第三家公司,韻如在入職之後的一次團隊聚餐時才發現,自己的領導是公司內部某嫡系成員之一,她們部門的業務剛要開展時,這個派系的高管把韻如的領導調過來負責,部門裏還有六七個員工是該領導帶過來的嫡系,就她是‘外人’”。

最近公司要裁韻如所在業務的人,領導提前得知了消息,保住自己的嫡系後轉崗了,“我們剩下幾個人有一部分已經被裁了,其他留下的新的領導不給派活,大概是想讓我們自己走、不給賠償吧。”

經歷了幾次這種事件,韻如覺得,嫡系就是公司的毒瘤,“他們拉幫結派,我們非嫡系,乾的活沒有含金量,工作成果被拿走,績效和年終獎低,裁員先裁我。”

她注意到,好幾個嫡系團隊的負責人,有的只說不做,有的數據造假,還有的只會合併週報向上管理。“有一些人坐到那個位置,是因爲入行早,趕上了互聯網紅利,就是大家說的職場‘老白兔’,高不成,低不就。而且往往越是這種人,越需要一些嫡系來捧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其實那就是一羣巨嬰在哄着一個小巨嬰。很多嫡系的狀態是‘養老’,如果這樣的人長期在公司抱團,說明這個公司也就是‘養老院’。”

每一次職場經歷都是嫡系文化的受害者,韻如也很無奈,她也想成爲嫡系,但是遇到一個好的領導並且人家也願意帶她太難了。“經歷的多了,也就無所謂了,我一般不站隊,做好自己的活就行了。涉及錢的問題我會硬剛,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大廠中層錚錚也因爲陷入嫡系鬥爭,經歷過幾次被離職。第一次,是因爲自己搶了某個嫡系員工手裏的業務,雖然業務做得好,他還是被勸退了。第二次,因爲被嫡系團隊排擠,他被強制裁員,損失了幾百萬的期權和年終獎。

遠離嫡系,還是成爲嫡系?

嫡系內外的人各執一詞,嫡系文化到底怎麼樣?

綜合多位從業者的觀點,嫡系通常是一羣共事時間比較長,或有相同的背景如學校、公司、地域等特點而達成一致利益的團體。

不同的公司在發展進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派系。錚錚以三家大廠內部的派系舉例。

阿里的嫡系最早的是“十八羅漢”,後來有不少銷售團隊來自雅芳,就有了所謂的雅芳系,雅虎成了阿里股東後,從雅虎來了很多人,形成了雅虎系,後面又納入了一批從體制內過來的人和一波職業經理人。

百度內部有包括創業時期的老百度人,另外一波是在發展期,從硅谷挖來的Google系,後來Google系的人離開了大部分。

京東大概分爲三波人,第一波是創始團隊,以採購背景爲主;第二波是新培養起來的管培生;第三波是職業經理人。

嫡系的核心是忠誠和能力都要具備,一般領導會考量一個人能力+忠誠的總得分,得分越高的越容易成爲嫡系。

“嫡系文化普遍存在,是因爲公司作爲一個組織,穩定性是最重要的,穩定性的維繫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忠誠度高的嫡系。但如果一個公司的嫡系有忠誠度沒有能力,公司只能穩定不能發展,甚至還可能萎縮。”錚錚分析,至於團隊Leater個人,如今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中高層都需要有人上傳下達,去執行,保證凝聚力、執行力、連續性和溝通順暢,選擇有能力又忠誠的人組成嫡系,是很正常的事情。

資深HR言書提到,職場上,一個團隊負責人跳槽,勢必會帶來一波人。“我認可嫡系文化,走到上層的人,一定會有一批人追隨,如果沒有,反倒證明這個人非常失敗。公司給他最終的考覈應該是完成某項任務,不是中間用了誰,或者也可以用制衡方式,搭配嫡系和非嫡系團隊,進行約束。當然,如果目標沒達成,這個人以及其帶領的嫡系都要爲此負責。”

言書認爲,嫡系文化的優點是領導者用熟悉的人很順手,不需要做太多指令,下屬對他的脾氣性格、辦事風格、邊界線都會非常清楚,可能一個眼神或一句話下屬就能明白,溝通和執行效率很高,少了牴觸、陽奉陰違。

缺點當然也很明顯。“有能力卻沒有得到認可的人可能會被排擠、邊緣化,甚至被裁員,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的組織活力。人性的弱點是願意聽好話,長時間的嫡系文化下,公司就成了‘家天下’了,領導的想法不會被挑戰,自由氣氛沒有了,而且可能貪腐嚴重。”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補充,而且時間長了,CEO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想獲得的消息全是別人過濾後傳達過來的。

錚錚曾經去過一家公司,是比較典型的任人唯親。這個公司分一賽道和二賽道,把持着二賽道新業務的人,幾乎都是一賽道主營業務的老人,公司的管理層很少有新鮮血液流入,新業務也始終沒有做起來,是比較典型的嫡系文化帶來負面作用比較大的一個公司。

葛甲指出,互聯網公司發展歷史不長,很多公司早期發展時“抱大腿”、“站隊”現象很普遍。“山頭文化可能不先進,卻可能是一個階段有效的治理方式。但互聯網公司逐步壯大後,應該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調整架構。”

對於普通打工人來說,即便無力改變大廠嫡系文化,讓自己綜合發展,提供除了本職工作以外的價值總沒壞處。比如,做團隊的調和劑、溝通橋樑,給團隊提供除功能價值之外的情緒價值、社交價值等,善於溝通、懂得變通也是一個團隊裏員工需要的素質。

“能進入嫡系的人也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後。幹好手裏的工作,修煉自身,讓自己不可替代更重要。”葛甲說。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文中配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元元、陸豪、韻如、錚錚、言書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