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何豔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要成爲偉大企業的擁有者而不是交易者。在市場恐慌、整體低估的情況下,是要做逆行者,不要爲股價波動和市場情緒所動。

上週滬指跌破3000點,下探至2900點下方。市場一片恐懼之時,投資人依然在等待更多的政策明牌。週五,市場對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反應熱烈。接受本刊採訪的私募界人士周良(少數派投資創始人兼基金經理)、彭旭(北京鼎薩投資董事長)、陳理(上海實力資產CEO)、王文(香港博文基金董事長)、林存(森瑞投資董事長)、@唐史主任司馬遷(財經博主),有的一直滿倉操作,有的也開始左側佈局。他們一致認爲,雖然看不清市場到底會調整多久,以及哪裏纔是底,但對於優質個股而言,已經到了佈局的好時候。

A股大體調整到位

風險變小而不是變大

《紅週刊》:近期,市場大幅調整是多因素合奏的結果,俄烏戰爭、美國通脹嚴重進入加息週期、人民幣貶值、宏觀經濟下滑,房地產和消費都非常萎靡,疫情影響深遠,不僅消費,物流農耕都受波及,市場對5.5%經濟目標以及“跨週期+逆週期”的存疑,讓投資人情緒非常悲觀。除了這些,各位還有補充嗎?

陳理:我認可《紅週刊》剛纔所說,從本質上講沒有新鮮事,股市從誕生起就存在的烏合之衆、羊羣效應的反映,是市場先生狂躁抑鬱症交替發作的結果,中國股市作爲新興+轉軌的不成熟市場,真正的長線資金和長期投資者比例偏小,結構決定功能,這種市場結構決定了它的波動偏大。

@唐史主任司馬遷:市場回調還有去年抱團股負反饋的因素,在悲觀情緒下市場缺乏增量資金,下跌不可避免,就在殺估值的過程中,剛纔《紅週刊》提到的多因素疊加。

此外,現在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不少未經歷過大牛熊考驗,缺乏應對經驗。反觀這波受影響較小的機構產品,經理人都經歷過2015年的考驗。

《紅週刊》:滬指本週失守3000點,各位怎樣理解現在這個位置的風險和機會呢?

周良:市場的風險變小而不是變大了。大家想想,公司還是這些公司,股價平均便宜了30%。是一年前滬深300的5900點風險大,還是現在4200點的風險大?

感覺風險大,實際風險未必大。被封閉在小區裏,身邊新冠病例快速增加、聽着世界動盪不安的新聞,看着股票持續下跌,擔心着明天能不能搶到菜,這都在影響投資心理。從行爲金融學的角度講,由於近因效應,人類容易對近期發生的事件,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做決策的時候,偏向給予近期因素更多的權重,甚至簡單線性外推。導致市場越是下跌,大家覺得風險越大,情緒越悲觀。但這往往不是未來的實際情況。

而且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和3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表態以及市場的反應看,政策底已經非常明確了。

王文:總體來說,現在市場調整已經到位,但市場有兩種力量在“博弈”。一是很多傳統行業的PE很低、分紅率很高,這些行業現在是很好的買入時機;另一面,經過近幾年熱炒,賽道股估值被炒到很高的位置,現在仍在迴歸,好像並未到位。矛盾雙方究竟哪一方力量會更大,沒法預測,但很多股票是非常具有投資價值的。

彭旭:市場的整體情緒未完全穩定,但這輪調整後,好股票確實更加便宜了,新能源等很多領域的頭部公司已經出現了明顯低估優勢,逐漸進入價值投資區域。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也認同前述幾位嘉賓的觀點,但從當下看,關鍵是怎麼恢復信心。比如針對疾控方案怎麼調整,既能抗疫又能同時發展經濟。對“跨週期+逆週期”的調節,現在工具箱都還沒怎麼開,目前看新老基建後續還要持續發力。

A股到了千年等一回的良機

優質個股到了貪婪吸納的時候

《紅週刊》:確實市場不缺錢,短期還是缺信心,估計後續政策的明牌會越來越多。

目前大盤幾乎已經跌回14年前金融海嘯的估值狀態,而2008年中國的GDP僅有32萬億,現在則是120萬億附近。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反覆升級股市調整了一年,在年底最低點的時候,滬深300的市盈率是9.8倍。成爲了上輪行情的起點。目前滬深300的市盈率是10倍。基本持平了。

結合當下的估值,請嘉賓談談當下是如何操作的,倉位如何,現在是到貪婪的時候了嗎?

王文:在資本市場將近30來年的時間,我的觀察,過去股票的估值大概在8至30倍區間波動,到50倍就會覺得貴,參與人也很少。但最近幾年,市場估值在3至300倍區間波動,這勢必造成一些股票跌下來就沒底,很多股票跌去了百分之七八十,還有六七十倍的PE,依然難言到底。過去幾年,一些僞價值的投資理論把人心搞亂了,不少資金捲到瘋狂的領域,最後必將承受泡沫破滅的痛苦,這個痛苦將是長期的,短期無法解決。

這一輪市場調整,我一直滿倉。主倉位主要在煤炭、金融、電訊等這類低估標的,而且市場表現不錯,在這輪大幅調整中並不感到焦慮。當下這些傳統行業很多公司仍很低的,畢竟會有一個均值迴歸的過程。

周良:當下的估值,再往下的空間很小。市場越是動盪,越要堅定滿倉。但也不容易操作,對於我們私募基金經理來說,由於往往有預警平倉的限制,還要有很強的心理抗壓能力,需要承受淨值的下跌和投資者的質疑。

林存:除了剛纔《紅週刊》談到的整體市場估值,現在醫藥醫療的估值更是十幾年來少有的低估值時期,淨資產回報率已經高達20%以上,非常的歪曲。我們也在重倉位醫藥醫療股運行,只是投資相對集中在優勢產業上,雖然回撤不少,但是我們始終對中國的醫藥產業發展及醫藥股的長期行情,充滿信心。

陳理:這是千年等一回的良機。因爲遇到股災的概率是十年一次;遇到戰爭的概率是五十年一次;遇到疫情的概率是一百年一次;同時遇到以上三件事的概率是千年一次!我們是長期價值投資風格,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要成爲偉大企業的擁有者而不是交易者。在市場恐慌、整體低估的情況下,是90%以上高配,要做逆行者,不要爲股價波動和市場情緒所動。

彭旭:短期看市場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很難判斷。但市場見底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前期的熱門賽道股開啓領漲,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近期,煤炭、銀行、地產等板塊都有輪動表現,但更多是短期因素的驅動,很難對市場構成提振。

估值低、分紅高的銀行、煤炭股值得配置

《紅週刊》:也請各位嘉賓談談當下時點大家重點側重關注的機會吧。先請王文先生,您一直看好煤炭股的機會,除了低估還有別的原因嗎?

王文:優質煤炭股現金流、分紅都非常好,另外就是估值實在太低了,即使上漲一定的幅度,還會有很大的均值迴歸的空間。現在很多煤炭股還依然是3至5倍的PE,七八個點的分紅。

當然,以茅臺爲代表的白酒也調整到位,現在很多食品飲料都不貴,現在這個階段配置也是不喫虧的。

《紅週刊》:周良先生一直比較關注銀行股,當下的投資機會如何?

周良:當前的銀行股是勝率很高的投資機會,因爲銀行的估值低、分紅穩定,資產質量和盈利情況繼續在改善,機構投資者的擁擠度又很低。銀行利潤增速的低點是2020年,去年開始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利潤增長週期,資產質量還在不斷好轉的過程中,計提的撥備不斷減少,利潤可以更多體現。從已經公佈的一些一季報來看,一些銀行的利潤還超出了市場預期。

《紅週刊》:除了銀行,還有哪些領域您覺得也具備投資價值呢?

周良:從估值對比、政策環境、投資者行爲等方面看,我們也繼續看好銀行、地產、煤炭、基建等行業邊際變化繼續向好的行業。

此外,港股互聯網股票也有了很好的收益風險比。有的互聯網平臺公司的估值只有十多倍了,比一些價值股還低。而監管再加強和中概股退市風險都在降低,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在平復。未來利潤雖有不確定性,但已經成爲基礎設施的互聯網平臺公司仍有成長性。

成長風格中的高景氣行業經過大幅調整,也進入買入區域,如鋰礦、半導體、新能源車、光伏、CXO等高景氣行業,業績增速沒有低於預期,而估值風險大大釋放了。

消費電子和芯片未來會牛股輩出

《紅週刊》:財經博主@唐史主任司馬遷更喜歡聚焦成長,尤其是消費電子領域。

@唐史主任司馬遷:從消費電子下沉到汽車電子,是我看到的主要方向之一。汽車電子的確定性比較強,不論市場牛熊,類似IGBT、碳化硅這種跟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相關的,都會是無法阻攔的大趨勢。其次是芯片,高端芯片風險較大,但中端芯片,尤其是對製程沒有太高要求的領域,還是值得看好的,比如汽車的某些應用場景方面。芯片領域除了常用半導體,半導體設備和上游的耗材也值得跟蹤。另外,材料也是一個方向,無論是芯片還是新能源、光伏,最後都會歸結到這個領域,材料方向將來肯定會是大牛股輩出的地方。

除了成長,老基建中的核電也是被市場低估的領域。最近中國覈准了6臺核電機組,而按照相關規劃,國內核電建設節奏有望按每年6~8臺推進,但市場解讀爲批了6臺就會按這個節奏走。

實際上,第一批處於審慎態度以及選址等各種磨合,所以只批了6臺,這跟市場是存在預期差的。但這個預期差遲早是要修復的。

中藥龍頭和西醫CXO領域各有千秋

《紅週刊》:陳理先生一直比較關注中藥板塊的龍頭,您再談談吧。除了中藥,對這個千年等一次的佈局,還有其他好的配置機會嗎?

陳理:我依然看好中藥龍頭,去年是中藥黃金十年的元年,未來十到三十年的大機會仍是“喫藥”(包括健康酒),而且“生老病死”全覆蓋的全能冠軍選手更容易勝出。

我們長期聚焦五大盛產千里馬的肥沃草原:大消費、大健康、大金融、大能源、大智慧。目前這五個領域均出現嚴重低估的機會,有的已經符合十倍股的標準。從選股標準看,我們聚焦偉大企業和具有偉大潛質的企業兩類。

《紅週刊》:最後請林存先生談談您一直重倉的醫藥股吧。醫藥股2022年一季報營收及淨利潤出現分化,有的大增有的大跌,您怎麼看醫藥股未來市場表現?當下投資醫藥股,需要關注哪些變量?

林存:一方面醫藥股下跌已久,估值的橫向比較開始有優勢,而未來在宏觀不確定性,反而剛需性更強。其次,不少醫藥的細分領域,如CXO和醫美消費,基本不受疫情影響,年報和一季報的增長仍然非常高,使資金有所迴流。我傾向醫藥在熊市的防禦性會逐漸顯現,提前見底的可能性很大。

《紅週刊》:再談談您一直看好的CXO的行業的具體投資機會吧。

林存:CXO領域的業績數據很亮麗,如藥明康德的一季報業績翻倍,未來訂單也相當飽滿,這在當下環境下非常難得。但熊市下,大家對正面的數據通常反應不積極,而對非常遠期的事情比較擔憂,比如中美關係下的長期全球分工等,這使得CXO的行情發展,還是存在猶豫不前的狀態。但CXO相對其他醫藥子行業明顯抗跌了,真正的行情,仍然需要國內宏觀穩定才能確定。

用非常遠期的視角,我認爲中國的CXO產業在全球具有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全球化合作不應該徹底分裂。同時,中國的醫藥工業要向前發展,CXO是底層基石,這個產業不行,中國的創新藥永遠上不來。所以,我認爲CXO最終的結局還是要不斷向上做大做強,這個是歷史的使命,這個任務還遠未完成!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