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是一個“水球”嗎?其實它是一個實心的大“金球”。

黃金是世界性的硬通貨,貨幣穩定的保障。但如今儲備已經嚴重稀釋,並不是因爲地球上含量少,而是你根本得不到,如果把地心的黃金儲備量都算上的話足以給地球鍍上一層13cm厚的黃金層。如今我們能見到的黃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巖金”一種是“沙金”。巖金的出現必須跟隨大型地殼運動或者火山爆發,這樣才能讓地心儲備的黃金噴薄而出。所以一座火山的爆發就意味着要有新的金礦形成,這也就是爲何金礦多坐落於活躍的火山附近的原因,近些年地質專家預測還會有多處火山呈活躍狀態,或許持續的噴發會形成新的金礦。

而另外一種沙金就是我們平時可以“撿到”的,沙金是富含金元素的礦脈在自然氣候條件下歷經多年鉅變而形成。常隨着暴雨或者泥石流及山體滑坡進入水流中,最後沉積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坡型地中間,歷經多年的積累就會隨着其他礦物質或者細菌結合成塊狀而不規則的“金塊”,這就是狗頭金的雛形。再歷經歲月洗禮後就會形成大塊的狗頭金,而之所以叫狗頭金也是因其形體不規則,酷似狗頭而得名。這種黃金的價值可比市面上標記999的純金要高的多,所以如果撿到了,千萬別拿去融了。一塊狗頭金形成至少需要幾萬年的時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強的科研價值。融化後不僅重量減輕,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十分不理智。

狗頭金含金量普遍在90%以上,跟普通金礦石不同,金礦石也達不到如此高的含量。但仍有一種狗頭金雖然金的含量極低,但卻更具有價值,這就是狗頭金隕石。狗頭金隕石顧名思義是墜落的隕石恰巧落在了金脈上因其高溫皮殼融化金脈後得到的產物,這種“隕金”的形成概率極低。與金燦燦的狗頭金不同,這種隕金大多成黑色皮殼,鑲嵌着黃金結晶。北宋《夢溪筆談》中就記載了在常州治平元年有一隕石墜落於宜興縣,地面凹陷近三尺,隕石如拳頭大小,色如黃金,重量也與其相等。而從古至今這種隕金出現的概率都極低,有幸撿到一塊堪比中彩票。

除去“隕金”外普通的狗頭金多分佈於江河湖流中,所以如果想“淘金”的話目前也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一試的。目前報道大概率可以“淘”到狗頭金的地方有金沙江、阿爾金山、阿勒泰、柴達木、鹽源縣、呼瑪縣、益陽等地方。常去旅遊的朋友可以多留意下江河湖泊中有沒有這類金燦燦的東西,撿到就是賺到,這些大塊或者小塊的沙金多於坑洞中沉積,但絕對是在表面,只不過位置捉摸不定罷了。但是要注意一點,“撿”是允許據爲己有的,但如果你是“挖”出來的必須立即上交國家地質研究所,否則等着你的就是大碗牢飯了。

這裏有一個案例,2015年新疆牧民撿到一塊15斤的狗頭金,當時有人叫價300萬,牧民沒有出手,當地政府表示可以按照市場金價240/克進行回收,如果牧民不想出售可以留着收藏,不過是否可以私人買賣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覆,相信其中真諦列爲心裏也知道怎麼回事了吧。因爲地下及海洋內存在的一切礦物均屬於國家所以,而且具有人類歷史文明承載的文物也必須歸爲國有,私人不可以買賣。像狗頭金這種自然形成,且存於地表的貴重金屬目前法律沒有單獨立法,所以歸屬權的問題也很模糊,國家也只能儘量回收,但不是強制回收。

由此狗頭金的由來、種類以及分佈已經介紹的差不多了,相信大家對這種神祕的“黃金”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若有機會,希望閱讀文章的個位都能“撿”到一塊回家珍藏。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