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5月16日,騰訊發佈了《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2021》。在這份報告中,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分享了其對可持續社會價值的最新思考。

2021年4月,騰訊進行了公司第四次戰略升級。在這次升級中,騰訊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爲核心戰略,併成立了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而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 (食物、能源與水)、公衆應急、養老科技、數字文化和公益數字化等,都是騰訊要展開探索的領域。

在此背景下,馬化騰也於去年底提出了CBS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所謂CBS,分別是指用戶(C)、產業(B)和社會(S),這也代表着騰訊服務對象的延伸。

而經過一年的社會價值實踐,馬化騰表示,當下,騰訊正面臨着挑戰與發展並存的新階段。一方面,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爲可藉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的發展——那就是更加聚焦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爲中心的本源,更加堅守科技向善的願景。這樣的企業,纔會在更長時間跨度裏持續進化,爲國家與時代創造更大價值。

在其看來,對可持續社會價值的投入,就像騰訊投入研發一樣重要,表面看是成本,實質是鞏固了企業發展的底座。至於如何把CBS三個維度的工作融於一體,騰訊找到了一種通用方法,即共創。

馬化騰指出,共創離不開共識,同時也要以共享爲支撐。但通過實踐,馬化騰也意識到,社會共創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社會領域的議題,往往都急不得,因爲它積累了複雜的原因,還常是我們陌生的領域,需要我們摸着石頭過河,從試點跑通,然後找到一些模式,在更大範圍推廣與提升”。

對於未來,馬化騰說,“我們應該去做這些難而正確的事,以長期主義的決心推動社會共創,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這是國家與社會對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更好地立於世界的方式”。

以下是馬化騰的分享全文:

當下,騰訊正面臨着挑戰與發展並存的新階段。一方面,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爲可藉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的發展——那就是更加聚焦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爲中心的本源,更加堅守科技向善的願景。這樣的企業,纔會在更長時間跨度裏持續進化,爲國家與時代創造更大價值。

這樣的想法,和我們在過去一年在社會價值領域的探索也直接相關。去年四月,我們進行了公司第四次戰略升級,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爲核心戰略,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在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FEW (食物、能源與水)、公衆應急、養老科技、數字文化和公益數字化等多個領域展開了探索,並啓動了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我用“CBS三位一體”的思考,來看騰訊在這一方向的成長。騰訊從QQ的產品爲起點,後來又有了微信,在服務用戶中快速發展。隨着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數字化、智能化,我們也在2018年提出了“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戰略升級,以助力實體經濟。我們越是深入其中,越是看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弱勢羣體,對我們的期待、對利用數字技術的迫切需求;於是,我們在去年再次戰略升級——我們的服務對象,就這樣從用戶(C),發展到產業(B),再到社會 (S),最終指向是爲社會創造價值。

這意味着,對可持續社會價值的投入,就像我們投入研發一樣重要,表面看是成本,實質是鞏固了企業發展的底座。這就像百年成林的大榕樹,在社會的土壤裏,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的根扎得越深,長在上面的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就愈加枝繁葉茂。我們把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做得越好,反過來也能吸收更多陽光和養分,並反哺到根部的社會價值。CBS三者相輔相成,三位一體。

這裏需要有一種通用方法,把CBS三個維度的工作融於一體。經過一年的探索,我們找到的方法是共創。

首先,在公司內部,我們看到了,共創的方法,可以在社會價值領域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以去年的河南抗災爲例,不只是SSV在行動,而是迅速牽引了公司各產品的主動參與、共同創造。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救命文檔”,騰訊文檔團隊與用戶共創,幫助救援人員與受災民衆信息對接。這個文檔,24小時內超過250萬瀏覽量,讓不少身處險境的受災羣衆成功脫險。除此之外,還有十多款騰訊產品,全方面參與救災服務。

這些內部共創,都是有共同目標在激發大家,都是開放的、非功利的、能快速進行跨團隊協作,都是利用各自的產品能力進行創造性應用,從而在C、B、S三個維度上自然融合。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議題要解決好,往往不能只靠單方創造,而是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創造的結果。社會共創是社會價值的最大生產力。

最新的感受,來自於農業農村部四月份開始在全國鄉村推廣的“耕耘者振興計劃”。

騰訊爲村發展實驗室是這一計劃的執行方。其中有個亮點,是把農業農村部重視的鄉村治理“積分制”模式,從湖南油溪橋村的實踐,開發成了“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小程序。這個村莊曾是省級貧困“空心村”,後來新上任的村支書組織村民建立“戶主文明檔案袋”,用積分的方式進行記錄與激勵,逐步把村莊變成估值過億的鄉村振興村。於是,我們的團隊和村支書一起共創,把他們的方法與流程升級爲積分制小程序。積分過程在小程序上記錄、審批、公示,村民按照積分多少享有集體經濟收入的分紅與獎勵。村民們用上了數字OA系統,治理效率得到提升,內生動力得以激發。這個小工具,也開始在更多的試點村莊跑通,“積分制”被快速推行了起來。

這件事給我們很多的啓發。

首先,共創離不開共識。不只是鄉村振興領域,在所有社會價值領域,想達成與社會共創,首先需和社會各方達成共識,這就是建立在國家需要、政府指導與民生關切上的共同願景。以碳中和爲例,騰訊在今年初宣佈在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計劃推動全社會的碳普惠,助力產業低碳轉型。在這個共創的過程中,既離不開國家碳中和戰略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也需要上下游供應鏈、普通民衆和產業界的低碳共識。

其次,共創要以共享爲支撐。騰訊一直堅持技術共享理念,爲用戶、機構等各參與方提供數字工具與數字能力。像村民參與小程序的共創,就是基於這樣的助力。包括微信、移動支付和產業互聯網業務,從來不做中心化、控制式的設計,不是把用戶聚在自己的平臺上;而是分佈式設計,把全部能力共享出去,讓用戶按他們的方式發展,我們把自己定位爲連接者、助力者、服務者。

這樣,微信生態上的三千多萬從業者,包括應屆大學生等重點就業幫扶人羣,都可以藉助數字技術的共享機制,迸發出創造力,共創“穩就業”的社會價值。

再次,共創才能可持續。我們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是希望項目具備自我造血、自我生長的可持續能力。而共創讓社會各方親身參與,激發大家主動創造,像微信生態上的就業者或小微商家,因此發展出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人才、機制與產品。所以,可持續的結果,是內生於共創的方法中的。

在這一年,我們在可持續社會價值的多個領域,也都開啓了類似的社會共創,有了一些初步成果。但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我們在探索中發現,社會領域的議題,往往都急不得,因爲它積累了複雜的原因,還常是我們陌生的領域,需要我們摸着石頭過河,從試點跑通,然後找到一些模式,在更大範圍推廣與提升。

這需要我們有極大的耐心與務實精神,埋頭苦幹,主動創造,敢於試錯,敢於重啓。未來一年,我們還應繼續分項目、分階段、分步驟地跑通試點,在CBS三大維度上有效融合。

我們應該去做這些難而正確的事,以長期主義的決心推動社會共創,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這是國家與社會對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更好地立於世界的方式。

(作者:白楊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