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近日報道稱,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冠治療新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上述報道稱,從目前的研究數據看,該藥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類發現的新冠病毒抑制劑中排名靠前。

該專利發明人爲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教授團隊。專利說明書顯示,10uM(微摩爾/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倍數爲15393倍。

報道發佈後,“千金藤素”概念持續活躍。北交所云南生物谷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華北製藥步長製藥方盛製藥漲停,雲南白藥高開9.83%。萊茵生物亦在深交所易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和工藝未涵蓋千金藤素提取,但公司有類似產品的提取技術儲備。如未來千金藤素市場出現大量需求,公司有信心快速開展新技術研發,及時響應市場需求。

不過,隨後在業內便不斷有聲音對“千金藤素抗新冠”這一說法提出了諸多質疑。

千金藤素是從防己科植物頭花千金藤、地不容中分離提取的雙節基異哇琳生物鹼,此前被批准用於白細胞減少症。國家藥監局數據庫顯示,目前,瀋陽管城製藥、雲南生物谷藥業、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公司、雲南白藥集團大理藥業四家公司擁有千金藤素片批文。

而實際上,把上述專利授權與千金藤素成爲新冠治療新藥等同起來,缺乏科學依據。

專利說明書顯示,該項發明專利名稱爲“穿山甲冠狀病毒xCoV及其應用和藥物抗冠狀病毒感染的應用”。具體而言,發明人從海關查獲的死亡穿山甲中分離並培養出一株新的冠狀病毒xCoV(並非自2020年起流行的新冠病毒),稱爲穿山甲冠狀病毒xCoV。其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與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同源性達92.5%,是迄今爲止成功分離培養的與後者同源性最高的病毒。發明人用此穿山甲冠狀病毒xCoV構建模型,篩選和評價抗新冠病毒的活性藥物、疫苗等。

也就是說,所謂的千金藤素可以在體外抑制病毒,其所抑制的甚至都不是新冠病毒,而是一種與新冠病毒在S蛋白表達上很相似的穿山甲冠狀病毒。

上述專利說明書顯示,發明人認爲,千金藤素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一個有前途的候選藥物。在對千金藤素、西拉菌素、鹽酸甲氟喹這三種篩選出的抗新冠病毒有效化合物進行試驗中,10uM的千金藤素、西拉菌素、鹽酸甲氟喹在細胞感染72小時後,分別能抑制病毒複製15393倍、5053倍、31倍,實驗結果均可重複。

童貽剛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俗來講,上述數據指的是,如果使用千金藤素,產生的病毒的數量會非常少,僅相當於不使用千金藤素時病毒數量的15393分之一,即少量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止新冠病毒擴增和傳播,並且能夠將新冠病毒抑制到極低的含量。

不過,與此前引發輿論關注的雙黃連口服液、阿比多爾+達蘆那韋組合等老藥類似的是,童貽剛團隊目前針對千金藤素也只做了細胞水平的體外實驗。

原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告訴界面新聞,“抑制病毒複製15393倍”這一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並不重要。因爲在體外,例如使用酒精同樣也可以使病毒減少上萬倍。

此外,上述報道還援引了一篇2021年7月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文章稱,美國研究者將千金藤素與25個其他的候選化合物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千金藤素抗新冠病毒的EC50(引起50%最大效應的濃度,數字越低越好)只需0.1uM,遠低於其他候選藥,包括已經獲批上市的瑞德西韋。

對此,張洪濤向界面新聞表示,0.1uM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而且看起來也很不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人體試驗上,看千金藤素是否能在人體試驗中達到這樣的抑制效果。“就好比你用70%的酒精能夠把病毒全部消滅,但你不可能喝酒之後,讓血液裏的酒精濃度達到70%。達不到這個程度,就沒有辦法實現這個藥物的效果。”張洪濤說。

這也就是在新藥研發上通常所說的“血藥濃度”,如果無法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達到所需的血藥濃度,也就無法起效。

實際上,僅僅作爲一款“有前途的候選藥物”,目前說千金藤素有望用於治療新冠,還遙遙無期。

衆所周知的是,新藥研發需要經歷藥物發現、臨牀前研究和包括多期試驗在內的臨牀研究三個階段,以證實或發現試驗藥物在臨牀、藥理、藥效學方面的作用、不良反應,及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特徵,確定試驗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數據顯示,在新藥研發中,感染領域的臨牀試驗中位數時長爲7.1年,新藥研發成功率僅爲19.10%,而臨牀前體外實現效果優異,但人體臨牀試驗失敗的候選藥物可謂數不勝數,從這一角度上看,千金藤素並無任何特別之處。

張洪濤進一步表示,哪怕有動物實驗的一些初步數據,可能更容易判斷千金藤素在人體內的效果。就當下的研究進度而言,還是有很多未知因素,距離真正的成藥和審批上市還有非常遠的距離。此外,他還指出,當下可能存在對於千金藤素的炒作,比如直接去購買含有千金藤素的植物食用,以此預防新冠,這都是“有跳躍性的、不可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