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川

面對疫情,上市銀行信貸投放影響幾何,是眼下機構關注的熱點話題。二季度以來,共有17家A股上市銀行獲得各類買方、賣方機構調研,其中有15家來自於近期受疫情襲擾較爲嚴重的長三角地區。

從紀要內容看,有銀行在機構調研中坦言,受疫情影響,人員流動受限,客戶需求、線下展業均受到一定影響。不過,多數銀行仍指出,此番疫情多地散發對信貸投放節奏的擾動是階段性的,且影響幅度可控。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長三角多地疫情狀況逐步緩解,企業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居民消費開始恢復,加之後續增量政策工具的出臺見效,需求企穩回升,信貸增長有望恢復。

零售端信貸投放有一定擾動

綜合多份調研紀要來看,疫情對信貸投放帶來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集聚在零售端,而對公條線得益於項目儲備較爲充足,整體投放節奏仍按原計劃推進,受到的擾動較爲有限。

“疫情對近期信貸投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個人住房貸款及消費貸款方面。”蘇州銀行在4月的一次調研中表示,其中,受減少人員不必要流動及居家隔離等疫情防控政策影響,房地產新盤開盤推遲,二手房交易相對遇冷,旅遊娛樂、住宿餐飲等消費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

張家港行介紹稱,普惠金融條線受疫情有一定影響,由於部分地區採取防疫封控政策,信貸需求有所下降;杭州銀行亦表示,疫情對信貸投放確實有一定影響,特別是消費信貸,疊加一季度消費信貸提款的需求低點,因此增長較爲緩慢。

央行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其中,住戶貸款減少2,170億元,同比少增7,45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784億元,同比少增1,768億元。

“4月疫情對長三角信貸投放造成較大擾動,影響除購房和消費活動以外,也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資本開支需求。”中金公司銀行研究團隊指出,當前信貸投放主要矛盾在於資金供給充裕但實際有效需求不足,預計二季度末信貸需求有望明顯恢復。

保穩紓困與防範風險同步推進

爲保障疫情期間的金融“輸血”,調研紀要顯示,銀行業對受持續影響較大的行業及領域加大了金融支持。

對公端,部分銀行推出了專項專用的信貸紓困資金,暫時受困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可申請延長貸款期限;在零售端,針對因疫情無法按時還款的按揭、消費貸客戶,多家銀行提供了延後還本付息、減免罰息、徵信保護等“組合措施”。

蘇州銀行調研紀要顯示,面向受疫情影響、暫時有困難的企業、個人,推出了50億元信用、低利率專項信貸金融支持;此外,該行對新市民與相關受困企業客戶員工還設立了3億元線上專屬抗疫備用金,貸款利率可低至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基準。

“從4月份開始,對上海地區以及杭州個別地區受疫情影響的客戶實施了延期還本付息。從目前情況看,小微的個人經營貸款和零售的消費貸款僅有零星的延期還本付息情況,整體規模較小。”杭州銀行方面稱。

此外,地區經濟運行因疫情影響有所擾動,銀行如何保障信貸資產質量?對此,多家銀行回應稱,近期疫情反覆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較有限,不良貸款餘額未出現明顯增長。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杭州銀行在一次調研活動中詳解了該行在上海地區的貸款情況。具體來看,在上海地區,該行的公司條線貸款佔比64%,絕大部分投向國有及國企、上市公司、科技型企業等優質客戶。此外,在個人貸款中,小微企業貸款佔比19%,其中95%以上爲房產抵押擔保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佔比14%,客戶以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優質企業員工爲主;住房按揭貸款佔比3%,資產質量較好,目前沒有斷供情況發生。

防控措施方面,江陰銀行表示,一方面主動加強風險排查,強化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化解風險隱患,防止新增業務領域風險;另一方面,嚴格執行貸款風險分類標準,充分暴露風險,做實信貸資產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