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一隧”迎來重大進展。

5月18日上午,海太過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建設動員會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隆重召開,標誌着該項目正式轉入施工籌備階段。

海太過江通道連接南通市海門區和蘇州太倉市,全長約39.2km,公路部分全線爲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總投資估算約343.01億元,將江蘇兩座GDP萬億之城蘇州、南通連爲一體,對促進滬蘇通三市融合發展、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該項目的過江隧道長約11.2公里,隧道外徑達16米,是國內盾構直徑最大、斷面最大、長度最長的水下盾構法高速公路隧道,被稱爲“萬里長江第一隧”。

在建設動員會上,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吳永宏與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暉共同啓動項目建設。

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新明在致辭中表示,南通將進一步加強與蘇州方面的對接合作,攜手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

“萬里長江第一隧”國內最長最大

根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於2021年6月2日發佈的《海太過江通道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通過評審》,海太過江通道位於蘇通大橋下游約8公里,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印發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佈局規劃(2020-2035年)》中2025年前重點建設的公鐵複合過江通道。

其中,海太通道的公路部分爲《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南通至常熟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部分爲《江蘇省沿江城市羣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中如通蘇湖城際鐵路過江設施。

據南通廣播電視臺報道,海太通道公路項目起自南通市海門區滬陝高速公路,終於蘇州太倉市滬武高速,全長約39.2公里。其中,過江隧道長約11.2公里,北接線(南通段)長約15.8公里,南接線(蘇州段)長約12.2公里,項目總投資估算約343.01億元。

該隧道的盾構部分長約9.3公里,隧道外徑16米。這也讓海太過江通道成爲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盾構直徑最大的水下法高速公路隧道,具有“長、大、高、深”的特點,堪稱“萬里長江第一隧”。

海太過江通道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置天補(樞紐)、海門西、海門南、碧溪、支塘(樞紐)互通式立交5處,服務區1處。 海太過江通道隧道示意圖

據南通廣播電視臺報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隧道院副總工、海太過江通道工程項目設計負責人張迪表示,海太過江通道選擇隧道方案,是考慮到如果採用橋樑方案,受航道條件的限制,使橋樑的跨度將達到三千米,超過了目前橋樑跨度設計的能力,而隧道方案卻可以較好的避免對航道以及水產種質資源的影響,實現對長江最大可能的保護。所以,經過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領銜的專家組的評估,一致認爲在海太通道位置採用隧道方案是最合理的。

本次實施的海太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南通側)主要包括:敞開和暗埋段環形便道臨時用地圈圍,專用變電站用地四至範圍勘定及圈圍,公路隧道工程擬用拌合樓場地拆遷及清表,110千伏海螺線、10千伏江心沙線和通訊鐵塔遷改以及立新河通海大橋的拆除等,將爲盾構機掘進施工、現場拌合站設置、施工器械進場等提供保障,也爲後期項目主體施工創造條件。

南通廣播電視臺報道稱,目前,江蘇省市縣三級正在並聯推進海太過江通道各項前期工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3月取得江蘇省發改委批覆,正在全速推進初步設計報審工作。與此同時,圍繞主體工程儘快開工的目標,加快推進用地、用電等手續辦理。

促進滬蘇通一體化融合發展

海太通道建成後,將蘇南經濟第一強市蘇州、蘇北經濟第一強市南通連爲一體,併成爲南通連接上海的又一快速通道。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上述《海太過江通道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通過評審》一文稱,海太通道將有效分流蘇通大橋交通流量,對進一步提升區域跨江支撐能力,促進滬蘇通融合發展、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揚子晚報》2021年10月報道,有別於南通與蘇州間已建成的蘇通大橋、滬蘇通大橋,海太過江通道將以三管隧道的形式穿越長江,連接南通的海門與蘇州的太倉、常熟,是江蘇“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過江通道,是S13通常高速(南通-常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補齊過江出行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在5月18日上午舉行的建設動員會上,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新明在致辭中表示,要確保這一地方配套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潔工程,爲後續主體工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南通將進一步加強與蘇州方面的對接合作,攜手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爲全省交通運輸現代化示範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德軍,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局長蔣振雄,蘇州市副市長施嘉泓分別在動員會上講話。

南通市領導黃巍東、莊中秋、陸衛東、王洪濤、童劍,市政府祕書長凌屹參加會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