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遊戲姿態,孔教是工作姿態。每一箇中國人,成功發達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痛劑,撫慰受了創傷的中國人靈魂。”

《道德經》蘊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複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術優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闡述老子的哲學、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段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邪惡之人),吾得執(抓起來)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掌管萬物生死之神靈)殺。夫代(代替)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高明的木匠)斫(砍伐)。夫大匠斫者,希(少)有不傷其手矣。

詩解這段話:治國亦如治小家,終須道德來感化;父慈子孝千古道,國寧家和乾坤大。

春風吹萬家,秋雨潤千山。本章老子明確反對統治者以嚴刑峻法來治理百姓。老子以木匠砍木傷己爲喻,認爲冥冥之中有掌管生死之神靈,統治者濫用酷刑,是一種越俎代庖之行爲。

對於本章的認識有三。其一、如果民衆死都不怕,死刑是無用的。其二、如果民衆安居樂業,自然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畏懼死亡。其三、應設專管刑法之機構,其他機構和人不能替代。否則,即爲越俎代庖。

歷史上稱爲“仁宗”的有六位,最名符其實的是北宋仁宗。他的統治,被譽爲“仁宗盛世”。在他的治內,湧現出大量文化名人,唐宋八大家有其六;出現了千古名臣范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還有名將狄青和包青天包拯。據史載他駕崩之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

本章之現實意義在於,一個單位之於員工,一個學校之於學生,一個家庭之於孩子,一味的威嚴與懲罰,往往產生牴觸情緒,適得其反。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春風習習,給人們帶來的是盎然的春意,溫暖的生活。自古以來,詩人們對春風情有獨鍾,以其生花妙筆不斷吟詠。

人在春風,心開盛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