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有消息称,深圳中小学教师降薪了。有人透露,年底绩效减少60%,改为每个月增发2000元补贴,合计下来至少减少几万。但仅从这个消息看不出是否降薪,更看不出一年减少几万。一边减少,一边增加,两者相抵之后到底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又一个版本是,“由于税制改革,今年的春节年终奖还没有发放,全省教师和公务员的年终奖将陆续发放,当然税制改革后所得税会大幅增加,相当于减少了部分收入,这也变相减少了工资。”作为公办学校教师自然是联动,所以也会减少收入。这个消息也是语焉不详,难说收入减少。

即使消息不能确证,但也成为议论话题。工资收入永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永远会有人上联房价、下挂民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深圳教师一年收入锐减几万,在一个房价高企的消费城市,使得肩负教育下一代的教师,承受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难处和压力。你看深圳教师招聘遇冷了吧,前些年的火热场面已被凛冽寒风所取代,而且晒出了证据。你看,今年20个教师岗位只有1人报名,而在2019年却是二三百人抢一个岗位。

果真如此吗?本文很是好奇。在深圳这个高收入城市,即使中小学教师降薪又能降到让高校毕业生望而却步的程度吗?恐怕未必。再说了,根据本文多年所掌握的数据,即使降薪也绝对不是税减。拿个税来说,更不存在改革的问题,因为早就有法律规定。由此也推断出,深圳公办学校招聘教师遇冷应该是猜测+误读的结果,甚至不排除故意“制造”的可能性。

深圳中小学教师招聘到底是遇冷还是火爆?本文进行了一番数据溯源与分析。其结果是,深圳中小学教师招聘依然火爆,这符合目前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所谓“深圳中小学招聘教师遇冷”原来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将原始数据进行精心处理和错位对比。先是挑选出今年招聘中最冷的20个岗位,后是挑选出2019年最热的20个岗位,最后将两者进行对比,结论自然是“爆冷”。本文真的佩服一些人的聪明才智,竟然想出如此绝招,制造出“爆眼”新闻。

下面对深圳2022年和2019年公办中小学招聘教师的完整数据作一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深圳中小学招聘教师依然火爆,最高录取比例达过399:1,即399人竞争一个岗位,总体上仍然是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是爆热还是爆冷,留给读者自己判断。

(1)总录取比例的对比。2022年683个岗位招聘817名教师,招名人数23601人,总体上大约是29人竞争一个岗位。2019年510个岗位招聘643名教师,报名人数是26048人,大约是41人竞争一个岗位。从两年情况看,虽然由平均41人竞争一个岗位变成平均29人竞争一个岗位,但仍然竞争激烈,一点也不冷。

(2)最高录取比例的对比。2019年最高录取比例是253人竞争一个岗位,其次是239人、218人竞争一个岗位,还有38个岗位是102至199人竞争一个岗位。2022年最高录取比例是399人竞争一个岗位,其次是370人、369人、315人、278人、256人竞争一个岗位,还有19个岗位是100至197人竞争一个岗位。从中可以看出,竞争激烈程度并未降低。

(3)最低录取比例的对比。2022年,2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数量是17个,只有一人报名的岗位是10个。2019年,2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数量是5个,只有一人报名的岗位是4个,还有一个岗位无人报名。即2022年2人以下竞争的岗位为27个,占683个岗位的4%;2019年2人以下竞争的岗位为10个,占510个岗位的2%,相差2个百分点。从两年情况看,2022年一方面最热的岗位竞争比例增加了,一方面2人以下竞争的岗位也增加了,这应该是报名中的正常现象。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深圳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这符合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人才往东、住南流动的趋势并未改变,也就是说东部与南部地区仍然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热门地区。具体到深圳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火热的原因,大致在三个方面。

第一,深圳充分活力与吸引力。深圳是国际大都市,最具活力的城市,是现代化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吸引人才最多的城市,因此收入水平也很高,此外人们生活的自由度也更高,仍然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热门城市。

第二,深圳收入水平具有吸引力。即使深圳公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或是绩效奖励有所变动,也应该是在较高收入水平上的微调,或许是为了校正公办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非大幅降低教师收入。即使年减几万,对于中西部来讲确实是税减,在深圳则未必,因此不会影响应聘者的积极性。

第三,编制内的稳定性具有吸引力。公办中小学仍然是编制管理,因为是公益性单位,这意味着高度稳定性。经过几年疫情的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职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编制之内的人员在个人收入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旱涝保收,抗风险能力强,这是某些企业和某些自由职业从业人员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编制之内或是进入体制之内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各地考公持续热门。#体制内体制外就业比较#

网友们,求职方面的信息五花八门,真真假假,如果用于参考,最好求证一下真实情况,否则有可能被误导。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与体会,欢迎留言讨论,以供网友们参考。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清华北大博士宁当中学老师,为何不愿当大学教师?背后原因……

中学“豪华教师名单”再次刷屏!硕博中学从教或将成为趋势?

博士到城管、到街道、到中学总是“抢镜”:原因何在?

“35岁现象”:高校毕业生从中得到何种启示?

疫情之后,在沪高校还是高考学子们的首选吗?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