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靖

隨着上市券商年報陸續披露完畢,一些場外排隊IPO券商的業績成色也浮出水面。

近日,已經過會但尚未拿到批文的東莞證券、渤海證券、信達證券、首創證券均已陸續披露了2021年年報數據。

數據顯示,東莞證券、信達證券、渤海證券三家券商營收規模均已超過30億元,淨利潤也超過了10億元大關。其中渤海證券的淨利潤在上述券商中排在最高位,達到18億元,淨利潤增速超60%。

具體看來,東莞證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7.01億元,同比上升16.94%;淨利潤10.17億元,同比上升26.41%。截至2021年末,東莞證券資產總額495.65億元,同比增長7.32%。

渤海證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0.07億元,淨利潤18億元,儘管營收同比增幅僅1.72%,但是淨利潤增幅達到62.74%,大幅領先於其他三家券商。

作爲老牌AMC系券商的信達證券,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03億元,同比增長20.27%;淨利潤12.12億元,同比增長41.57%,營收增速和淨利增速在4家候場券商中均排名第二。

首創證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1.13億元,同比增長27.47%;淨利潤8.59億元,同比增長40.43%。截至2021年末,首創證券資產規模326.01億元,同比增長23.02%。

在業務條線方面,上述四家券商各有所長,但“偏科”成爲其通病。

收入結構方面,東莞證券2021年實現經紀業務淨收入12.91億元、投行業務淨收入3.71億元、資管業務淨收入6322萬元。其中,經紀業務收入佔比爲47%,佔公司收入總額的比例較高,是東莞證券的核心業務,且業務收入多來自東莞地區,地域性較強。

此外,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數據中,有47家機構的191名保薦代表人被列入滬深交易所、證監會或各地證監局處罰名單中,東莞證券有4人受罰名列第五。

除此以外,截至2021年末,東莞證券自有貨幣資金爲19億元,而其短期應償債務卻高達54.55億元。經對比各大證券公司業績經營情況,基於財務槓桿係數的高低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情形,東莞證券的財務槓桿係數屢次進入行業前十名隊列,或面臨財務風險。

渤海證券2021年度主要業務條線營業收入總和爲31.4億元(不含其它及抵消項),其中自營證券投資業務、經紀業務收入佔比較高,分別達到54.19%和19.42%,實現收入16.96億元和5.97億元。

能夠看出,渤海證券嚴重依靠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在投行業務方面發力不順。此外,渤海證券風險覆蓋率、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資金率均較2020年年末有所下滑,但從絕對數上仍遠高於證監會設定的預警線。

北京籍券商首創證券在4家券商中規模最小,從業務角度來看,首創證券僅資產管理業務實力在行業內尚可,今年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1.51億元,行業內排名第21位。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對139家券商的統計數據,2021年上半年首創證券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爲310億元和89.74億元,行業排名分別爲第59位和第60位;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6.71億元和2.26億元,行業排名分別爲第69位和第66位。

信達證券業務表現方面,經紀業務同樣爲其業務支柱。2021年經紀業務收入16.85億元,同比增長2.75%,而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與投資收益則分別同比下滑了15.34%和62.96%。

此外,在5月7日,北京證監局官網消息顯示,信達證券因爲ABS業務開展違規,總經理祝瑞敏被出具監管談話措施。

2018-2021年,信達證券投行和投資業務收入波動較大。同時,交易性金融資產持續增加。2021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比大增209.04%,達到266.35億元,爲近年最高水平。

證監會在IPO反饋意見中,對上述兩業務波動較大問題也提出相關反饋意見,要求信達證券解釋承銷固定收益類項目的實際情況,是否存在違約風險,並對自營收益率波動較大的原因與合理性進行說明。

此外,根據公開消息,除了上述4家正在IPO排隊的券商,還有包括華寶證券、華金證券、國開證券、渤海證券、德邦證券、華龍證券和東海證券等在接受上市輔導,謀求進一步IPO動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