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金融加力支持鄉村振興

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覆,爲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在當前顯得尤爲重要。近段時期,金融業持續發力,相關機構積極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取得積極成效。

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人民銀行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到,要全力做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金融服務;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也明確要求,優先保障糧食安全和鄉村產業金融投入。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爲國家的政策性銀行,積極支持春耕與夏收。農發行河南分行及時掌握小麥生長情況及企業信貸資金需求,制定差異化信貸服務政策,積極投放信貸資金。今年以來,已投入90億元信貸資金用於春耕,備足50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夏糧收購。

農發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充分發揮糧食收儲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提前備足夏糧收購信貸資金116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儲備輪換資金18億元,市場化收購資金98億元,確保農民“糧出手、錢到手”。

國有大型銀行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兵。“農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渠道、資金、產品、科技等優勢,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上當好‘排頭兵’。”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說。

據介紹,面對一些農民的實際困難,農業銀行啓動應急預案,發揮“金融科技+綠色通道”效能,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障農民春耕生產貸款需求。同時,有針對性地調整信貸政策,進一步優化辦貸流程,配套完善系統功能,推行無接觸式、線上化的辦貸模式,保障貸款資金供應,支持農業生產。客戶經理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與農民遠程互動,開展遠程調查,採用先授信放貸、後補齊資料的方式解決農民燃眉之急。

據統計,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吉林、河北、陝西、山東等地農業銀行投放農戶線上貸款“惠農e貸”650億元。而截至2022年3月末,“惠農e貸”餘額達6598億元,較年初增加1151億元,同比多增156億元。

中國郵儲銀行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春耕備耕小額貸款服務工作的通知》,組織全行切實做好春耕小額貸款服務工作,保障農業生產,助力穩住農業基本盤。

此外,郵儲銀行還圍繞糧食產業鏈上的種植、收購環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聚焦黑龍江、吉林、河南、山東等糧食大省以及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推出大額信用貸款產品“郵儲糧食收購貸”,額度最高可達300萬元,滿足糧食經銷商資金週轉需求,保障糧食流通,支持夏糧市場化收購工作開展。

積極抗疫助農

爲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三農”的衝擊,各家銀行紛紛發力。農發行福建分行在疫情期間共發放20.48億元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其中小微企業貸款超1億元;涉農中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達750家,貸款餘額超過1360億元,佔涉農貸款比重爲83.53%。該行累計減免各項手續費218.49萬元。

郵儲銀行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落實意見》,針對糧食種植大戶,通過家庭農場貸款予以支持,最高貸款金額可達1000萬元。截至2022年3月末,郵儲銀行家庭農場貸款結餘突破700億元。

另外,當下物流運輸體系能否暢通事關抗疫大局。我國近3000萬名卡車司機中,絕大多數是農民。日前,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協同武漢分行發行全市場首單鄉村振興ABN+CRMA模式(資產支持證券+信用風險緩釋合約模式),發行規模3億元,期限3年,主要底層資產爲獅橋集團的租賃投放資金,承租人均爲卡車司機。

浙商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幫助獅橋集團募集資金,通過車輛融資租賃的方式,爲超過1000名農村個體戶提供卡車資金融通。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債券發行部副總經理姜茜說:“該筆業務落地,有助於卡車司機家庭增收致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疫情之下,增加卡車司機的普惠貸款也將助力社會防疫物資保供工作。”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督促大型銀行探索創新金融支持鄉村建設有效方式,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效,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爲核心,發揮金融資金與技術優勢,指導銀行機構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基本全覆蓋,大力發展符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和特點的貸款。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大型銀行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2.2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19%。

創新服務模式

長期以來,農產品市場“看天喫飯”,價格風險一直缺乏有效對沖手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

“保險+期貨”模式,就是融合發揮保險業與期貨業各自優勢,將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和農業風險管理相融合,讓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民通過金融工具來規避價格風險、保障收益,提升生產積極性,助力產業穩定發展。

“保險+期貨”目前已進入全面推廣期,記者從中華保險公司獲悉,該公司正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截至2021年底,中華保險全系統已有21家分公司先後開展了319個“保險+期貨”項目,涉及農產品涵蓋生豬、玉米、棉花等10餘種。

中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公司加大農產品“保險+期貨”業務專項資源投入,以交易所支持項目爲主抓手,以生豬“保險+期貨”專項試點工作爲重點,大力推動“保險+期貨”業務發展,實現分公司“保險+期貨”業務全覆蓋。

隨着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的不斷推進,農險保障範圍和保障能力也在不斷提升。2021年,中國大地保險累計在29個省份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提供風險保障超400億元。

據悉,目前,大地保險已累計服務農戶逾450萬戶,圍繞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農產品“保險+期貨”、收入保險、涉農保險等創新領域累計開發產品近400款。與此同時,大地保險一方面積極參與各地扶農計劃,努力取得政策性農險業務突破;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提升產品的覆蓋面與競爭力。今年以來,大地保險推出的重要農產品種植、養殖保險共服務農戶近12萬戶,提供風險保障近2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機構創新服務農業模式還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支持。我國農村地區存在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數據缺乏、抵押擔保措施不夠等制約涉農金融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專家表示,在政府層面,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實金融基礎設施,爲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更好支持。

“應進一步優化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與生態體系建設。通過向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礎設施,降低它們的運營成本。”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