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大力推進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改革發展,加快構建統一的國家儲備體系,儲備體系和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儲備基礎和整體實力持續增強,有效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是大國,必須具備同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儲備實力和應急能力。圖爲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完善制度政策,儲備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大決定,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實施國家戰略和應急儲備物資的收儲、輪換、日常管理,統一負責儲備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對管理的政府儲備、企業儲備以及儲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等。

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2021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作出了統籌管好“天下糧倉”和“大國儲備”的制度安排。

這些都爲加強國家儲備的統籌規劃,構建統一的國家儲備體系,提升國家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供了重要體制機制保障。

優化規模結構,儲備家底不斷充實

從儲備品種看,中央政府儲備已涵蓋4大類20餘個品類,包括糧食等農產品和農資儲備,石油等能源儲備,戰略性礦產品、關鍵原材料等物資儲備,以及應急救災物資、醫藥等應急專用物資儲備。

從儲備規模看,我國糧食儲備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存安全,有力支撐口糧絕對安全;棉糖儲備質量提升、結構優化;石油戰略儲備規模增加,戰略性礦產品和關鍵原材料儲備品種規模優化充實;中央應急救災物資儲備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應對重特大災害的物質基礎更加堅實。各地從實際出發,側重於居民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應急物資儲備,積極建立了與中央儲備相互補充的地方儲備。

科學統籌佈局,儲備設施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儲備基礎設施佈局不斷優化,功能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門類齊全、功能適用的儲備基礎設施網絡。

從糧食儲備能力看,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穩步提升,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有力支持了儲備需要。

從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能力看,一批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成投用,成品油儲備能力持續增強;加強儲備設施資源整合優化,綜合性國家儲備基地建設深入實施;國家儲備倉庫安全綜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成效明顯,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各類儲備設施功能不斷完善,爲落實儲備任務提供了良好條件。

保障國家安全,儲備功能作用有效發揮

強化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滿足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原材料的需要。

發揮國家儲備宏觀調控功能,積極維護經濟安全和產業發展。比如,針對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態勢,穩妥有序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銅鋁鋅、原油、成品油等,有效緩解了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和階段性供應緊缺,取得了惠企業、平波動、穩預期的效果,在平衡供需、引導預期、應對風險等方面實現了“四兩撥千斤”。

積極發揮應急保障作用,新一輪機構改革以來,在青海瑪多地震、2020年南方汛情、2021年鄭州特大暴雨等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中,累計調運66批次、4億元中央防汛救災物資;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力做好糧食保供穩市、救災物資保障,有力服務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詳見:中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文章《完善國家儲備體系 保障初級產品供給》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