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其學說出發點爲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孟子》依據 “修其身而天下平”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和明善、誠身、悅親、信友、獲上、治民即由個體到社會再到天人的邏輯順序,構築了較完整的儒學思想體系。

《孟子》所反映的孟軻的思想,是在與先秦墨、道、法、農家等學派的相互辯難和吸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保存了先秦諸子的若干珍貴資料,因而又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節。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爲臺爲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該節譯現代漢語,其意思是,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着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此爲樂嗎?”

孟子回答說:“正因爲是賢人才能夠以次爲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詩經》說:'開始規劃造靈臺,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幹,幾天建成速度快。建臺本來不着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遊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淨羽毛豐。國王遊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周文王雖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臺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臺叫做'靈臺’,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裏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爲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麼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於盡,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註釋】

《詩》雲: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臺》,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不日:不幾天。

亟:急

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

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幽鹿:母鹿;攸:同“所”。

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靈沼:池名。

於(wu):讚歎詞;軔(ren),滿。

《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上次談話似乎是不歡而散,但梁惠王不服氣,所以第二次會見孟子時,故意到池塘邊來,似乎要炫耀一下自己優裕的生活方式,並且還有譏諷孟子生活貧困而空有理想之意。而孟子卻從骨子裏瞧不起他!是的,人們之所以努力奮鬥,其目的就是想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良好的生活質量。但是,賢能的人要等事情做成後才喜歡這些,才享受這些,而不賢能的人雖然有這些東西,是不會快樂的,因爲還有大多數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己獨自享受這些,能快樂嗎?所以孟子舉了周文王和夏桀這兩個人的例子來說明,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民同樂,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爲這就是最佳行爲方式!而得不到人民的擁護,不能與民同樂,是享受不到快樂的。周文王在小邦周時,實行的是“富家裕民”的政策,很受廣大人民擁護,小邦周因此而很快富強起來,所以當週文王被商紂王關了七年監獄而放回來後,爲了隱蔽自己報仇血恨的行動而佯裝沉迷酒色而修建靈臺池沼時,人民百姓踊躍參與修建,而周文王亦是與民同苦,與民同樂的。夏桀卻因爲殘暴地對待人民而終被推翻,死無葬身之地。這就是因爲周文王懂得“中庸”之道,懂得尋求最佳行爲方式。而夏桀、商紂等不懂得“中庸”之道,不懂得尋求最佳行爲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