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7日訊 (記者 陳俊嶺)“從政策面看,穩定股市也是應有之義,3000點滬市的政策含義短期內被反覆證實……”5月26日傍晚,民生加銀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鍾偉發文稱。

《也許,A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現》——在這篇千餘字的看多檄文中,鍾偉並不迴避“清零政策”、“經濟下行”、“美聯儲加息”等干擾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同時也對A股走獨立行情持樂觀態度。

這一波反彈能持續多久?鍾偉給出的“做多窗口期”爲今年5月至9月。他還認爲,這種做多窗口期也許充滿投機性、短暫性和自救性。其中,投機性意味着基本面不是決定性因素,關鍵在於故事怎麼講。

A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現?

從2021年8月至今,A股持續調整,其中創業板尤甚。從2022年上海遭遇疫情爲歷史性標誌,中國經濟遭遇巨大挑戰。但是,也許A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現。何故?

鍾偉認爲,一是疫情帶來的巨大而持續的影響,無論市場還是普通民衆,皆已領受。圍繞如何防疫的紛擾已難以存在,說明此重大因素已大致包含在股市投資者的預期之內。

二是經濟下行壓力的凸顯極其震撼力,已讓大小機構和股民基民領受。官方數據也顯示了4月份金融貨幣數據的微妙變化,各類型居民消費的變化,以及年輕人失業率的變化,這些數據受到廣泛關注。

再看房地產銷售/投資數據,以及進出口數據,國內物指數等則得到的關注相對不足,人們甚至已不再對主要數據多大程度上真實或者失真太過糾結,也不對官方數據和個人主觀感受之間的反差再起糾結。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鍾偉認爲,比較2020年第1季度的經濟增速和宏觀政策刺激力度,比照當下的疫情動態和宏觀政策,可輕易對當下的GDP、就業和通脹給出接近真實世界的判斷。

三是財貨貨幣刺激之類。除了海外媒體還偶有中國將如何以N萬億美元刺激經濟,國內偶有基建熱潮將如何鼓舞之類,也幾乎不再有企業和投資人對普降甘霖式的宏觀政策有太多預期。

“做多的意願”,遠超“殺多的踩踏”

既然人們對疫情、經濟和政策總體上已形成一致預期,不祈求奇蹟,那麼A股爲什麼也許已現窗口期?鍾偉列舉了以下三個理由。

一是從年內經濟季度波動看,不少人可能在猜測第2季度也許是年內最低,隨着上海社會經濟逐漸重啓,也許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會那麼陡峭嚴峻。

二是從政策面看,穩定股市也是應有之義,3000點滬市的政策含義短期內被反覆證實。不利於經濟和股市的嚴厲政策或可大致規避。至於房地產和平臺經濟能否重挑大樑,則是另一個冗長敘事。

三是歐美股市不佳,暫時不具避險性。美聯儲的加息縮表攪動了全球,如果說歐美有什麼差異性,那就是美國經濟歲末由滯漲轉向衰退之後,2023/24兩年通脹回落經濟啓穩,2025年或有所反彈。

同時,歐洲經濟則陷入衰退後難期反彈。至少到2023年上半年,歐美股市債市才能從動盪中逐漸平息,那麼此前避險資金從新興經濟體的撤離也相對遲緩。

“因此,在生存法則之下,A股市場參與者做多的意願,遠遠超出了殺多的踩踏。”鍾偉總結稱。

充滿投機性、短暫性和自救性

在穩增長的政策託底下,A股自2022年四月底開啓了一波較大力度的反彈,但這種“做多窗口期”能持續多久?鍾偉給出的答案是:“也許5-9月更值得關注”。

在鍾偉看來,這種做多窗口期,不太受到真實經濟和宏觀政策的制約,金融資產價格的虛擬性,決定了其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偏離真實世界的經濟運行。

“也就是無論真假,只要某種做多的敘事方式打動了投資者羣體,那就夠了。”鍾偉稱,這也意味着A股可能走出相對獨立於美股的行情,畢竟中美經濟週期和政策週期的相關性在迅速弱化。

鍾偉認爲,這種“做多窗口期”也許充滿投機性、短暫性和自救性。其中,“投機性”意味着公司或行業基本面不是決定性因素,關鍵在於故事怎麼講。

所謂“短暫性”,鍾偉認爲“也許5-9月更值得關注”,此後可能會有許多重大變量;而所謂“自救性”,投資者的興趣更在於跌幅巨大的個股、行業和板塊,而不是拘泥於估值的所謂安全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