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人教版數學教材插圖引爭議。網傳教材中的人物寬眼距、兩眼無神、五官極其不協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材中的插圖應該符合什麼樣的標準呢?

北京交通廣播《1039新聞早報》節目特邀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陳苗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聚焦熱點,一起來探討引發熱議的教材插圖。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

插圖引爭議

網傳圖片顯示,引起爭議的插畫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涵蓋一年級到六年級,於2012年或2013年審定,版式設計和插圖來自北京吳勇設計工作室。

今天我翻到我小孩讀的書,看到裏面的插圖總感覺怪怪的,沒有我們小時候讀書那些人物形象生動,我也是不明白。

這個是人教版的,我就奇了怪,現在的審美都怎麼了,正常的國字臉畫不出來嗎?裁版裁不出來嗎?

可見這個教育部要審覈這些,難道他們沒有發現這個問題,還是發現了這個問題視而不見呢?

這個審美啊,真的是,唉!不知道怎麼想的。

插圖中,不僅人物形象歪嘴、塌鼻樑、眼神怪異,有的竟裸露隱私部位,部分還有紋身。

很多家長擔心,這樣的插圖會不會影響到身處成長期的孩子的審美。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插圖只是起到點綴作用,讓孩子在閱讀課本時不那麼單調,只要內容沒問題就行了。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認爲,插圖確實與以往有很大區別,但是否會影響孩子的身心不好說:

我們小的時候插畫和現在的風格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時代了,可能現在的插畫更多的受到漫畫風的影響,它不側重於寫實,多多少少有點抽象,或者有點跟動物啊或什麼東西有點像。

現在的孩子們看繪本看漫畫的越來越多,尤其受日本韓國的漫畫的影響,我在想製作插圖的人是不是也是在追着孩子們的這種審美或者喜好走,具體我不知道。另外,這樣的插圖是不是會對青少年有什麼影響,現在也不好說。

而在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國內研究室主任陳苗苗看來,在國人審美境界大幅提高的今天,如此插圖確實讓人一言難盡。教材中的插圖不單單是一幅畫,更要與內容相輔相成纔可以:

這種畫風如果把它放到美術層面上來說,也許能講出一些藝術理論上的流派,或者擺在畫廊裏也可能無可厚非,甚至也可能找到它的一些欣賞者,但教材插畫它不僅是一個藝術創作問題,更是一個跨學科問題,它是藝術和兒童教育產品之間的一個融合。

它不在於你的畫夠不夠前衛,夠不夠特立獨行,評價標準不是你藝術殿堂裏的評價標準,更多在於它的核心是爲兒童服務的教材。所以從這點上來講,大家對它的審美不僅是一種審美上的差異,差距,也造成了審美上的不認同和不欣賞。

爲何教材插圖出現了問題?

按理說,教材的出版都是有審查的,爲什麼還是出現了插圖爭議的情況呢?網友蓋倫表示,這或許跟新課改實施後,教材編寫的權力下放給地方有關:

編寫中小學教材的權力下放到地方後,學校的選擇更多了,孩子們的教材種類也變得豐富多彩了,更關鍵的是出版社之間有了競爭,就能催生出更多優秀的教材,初衷是好的,但凡事皆有利弊。

就以這本很醜的數學課本爲例,插畫都是需要付費定製的,出版社提前計算出了一筆插畫預算,相關編輯就在這個預算下找到了他能找到的最大牌的畫家工作室。

不是說有審查的嗎?但力度放鬆也是有客觀原因的。我國目前在用的教材總共19萬種,其中光是面向中小學的基礎類教材就有1萬多種,每個細節都要一一把關,工作量非常巨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問題出在質量把關不嚴上:

可能圖片的提供方認爲這就是一種風格,但如果這個風格是很單一的,大家都感到存在問題,那麼事實上它就是一個質量問題,但是在相關的質量檢測環節卻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同時,因爲教材這種插畫也不是短時間存在的,是一個很長時間的,所以可能在各個環節都忽視了這樣一些質量的問題。

相關部門

已在加大教材的審覈審查力度

其實,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不斷加大對教材的審查力度。網友蓋倫介紹:

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就是爲了加強對問題教材的審查力度。2019年,國家宣佈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這三個學科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先在最重要的三個領域入手,然後再慢慢騰出手去改善數學、自然等其他學科。只要審查口子一收緊,那些奇奇怪怪的插畫就自然到不了孩子們的手上。

雖然語文、數學課本里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插畫只是起到點綴的作用,但少兒美學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的,這一點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因爲說到底人和人之間比的就是一個審美和品位。

23日,教育部等五部門還印發了《關於教材工作責任追究的指導意見》,針對大中小學教材編寫、審覈、出版、印製發行、選用使用等各環節存在的主要責任問題,明確追責情形和處理方式,實行全覆蓋、全鏈條、規範化責任管理。

專家建議現有教材整體替換

針對插圖引發爭議一事,人民教育出版社26日做出了回應,稱將及時組織專家認真研究,對社會各界好的意見建議虛心採納,已着手重新繪製有關冊次數學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圖,改進畫法畫風,提高藝術水平,充分發揮教材封面和插圖的育人作用。同時,將舉一反三,全面評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圖,進一步提高設計質量。

對此,網友們並不買賬。一是沒有道歉,二是沒有明確已經出版且在用的教材會怎麼處理。儲朝暉認爲,最好整體替換現有的教材:

因爲這種圖不是存在一兩個地方,在教材的好多個地方都有這種圖,確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能存在着不良的影響。所以我認爲比較妥當的措施還是整體的替換現有的教材,因爲其他的方法可能修修補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如何避免教材內容或插圖

出問題的狀況?

其實,教材內容或插圖出問題並非僅此一次。在互聯網搜索“教材出錯”,相關結果高達4350萬個。

26號下午,據另一網友就話題發佈了孩子幼兒園的讀本圖片,同樣引發很多網友關注。網友發的圖片中顯示,這本名爲《流汗啦》的繪本中,兩個男生雙手抱着女生的手臂,伸出舌頭舔着。

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令人不適:

據媒體報道,該網友是江蘇人,他說這本書是孩子幼兒園訂閱的,上週六孩子將這個繪本帶回家,當時妻子看到後,感覺書中的畫很不妥,拍了下來發給他。

公開資料顯示,繪本由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系《東方娃娃》原創繪本系列中的一本科學圖畫書,旨在從孩子的視角來發問和作答,解答人體流汗的相關知識。

5月27日,《東方娃娃》編輯部發布說明稱,昨日,圖書《流汗啦!》中有一插圖在網絡上引起了討論,編輯部非常重視。現已對這本書進行下架處理,並組織專家重新審讀。

該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呢?儲朝暉認爲,還是要從質量上着手去解決,要從學生、用戶的角度出發從多個角度去評價教材:

最近這些年事實上政府的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對教材的審查審覈力度,可能相對從政府的要求這個角度考慮的比較多,但是從綜合的角度,特別是從學生這個角度,作爲用戶這個角度考慮的不夠。

作爲一個教材,它的使用事實上應該是一個全面的質量,有多視角的質量,不能夠僅僅從某一個單一的角度來考慮質量,這也是這些年教材反覆出問題的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爲這是接下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向。

宗春山則建議,可以在選定插圖前進行一定範圍內的調研:

這裏面我認爲作爲編教材的作者們在編的時候用什麼插圖,有沒有經過調查研究,有沒有爭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和家長的一些反饋,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一種過程,可能引起人們的議論會少一些,畢竟這麼做之後你會更有針對性。

此次爭議事件中的教材插圖當初是如何被敲定入選的,又是如何通過審查的,我們不得而知,希望出版社能真正回應公衆關切,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覆。

教材無小事,它關係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希望相關部門在出版前能真正做到以孩子爲本,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