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董明珠不學美的?承諾“絕不裁員”,格力兩年員工卻減少近七千

有觀點認爲,“不裁員”只是董明珠的“面子”。實際上,降工資會導致“間接性大面積主動性離職”的結果,且以這種形式離職,員工無法得到任何補償,這纔是董明珠的“裏子”。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我對格力員工做一個承諾:格力無論任何困難的情況下絕不裁員。如果我們非常困難,寧可降一點工資也不裁員,讓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最簡單最可靠的保障。”近日,董明珠在抖音上的一段公開表達,引發熱議。

在董明珠發表這番言論的同時,格力的老對手美的正在經歷自身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規模裁員。據報道,美的此次整體的裁員比例或在30%左右。兩相對比之下,不少網友都對董明珠的承諾大加讚賞。

不過,也有觀點認爲,“不裁員”只是董明珠的“面子”。實際上,降工資會導致“間接性大面積主動性離職”的結果,且以這種形式離職,員工無法得到任何補償,這纔是董明珠的“裏子”。

雷達財經注意到,不跟進美的裁員的格力,2021年員工相較2019年少了近7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格力曾陷入“公積金”風波。有十餘年格力老員工透露,公司給大量普通員工每月繳的公積金就是120元,並沒按平均工資交。而在格力提出補繳方案後,又有員工爆料稱,公積金確實變多了,但實發工資變少了,且公司也未補繳之前少繳的公積金。

不僅如此,董明珠此前宣佈的向員工分房事宜,也引發一些員工吐槽。

不裁員的董明珠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董明珠已不是第一次將“不裁員”的表述掛在嘴邊了,而在其屢屢言及這三個字的同時,格力身處的背景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早在2018年底的中國經濟論壇上,董明珠就曾拋出金句:“我們格力電器絕不裁員!”

三個月後,董明珠在做客《兩會面對面》的直播採訪時再次提及:“我從來沒有解僱過員工,只有自然流失。”其表示,自己每年還要給員工加工資,而且格力正開始建兩房一廳,每一位員工都能拿到。

這次採訪中,董明珠多次強調了企業自主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格力的文化不是以高薪來募集人才。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有夢想的,特別是我們搞理工科的那些人,其實他們是很單純的。”

此時的格力,確實有着十足的底氣。財報顯示,2018年是格力電器歷史上業績最好的一年,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同比增長33.33%;歸母淨利潤是歷史新高的262.03億元,88800人的員工總數亦爲歷史峯值。

這一年,雷軍公開承認五年前與董明珠的10億賭約以失敗而告終,而董明珠的信心也達到了歷史的頂點。“格力空調世界第一,它(美的)算老幾?”董明珠在一次專訪時稱,如以美的爲對手會感覺悲哀,格力的對手只有自己。

在格力夢想盛典上,董明珠還公開承諾:“只要是格力人,一人一套房”、“只要你幹到退休,房價再高都跟你沒關係”。8月,格力自費投資20億元建設的人才公寓,正式破土動工。

但很快,美的就實現了逆襲。2020年一季度,美的完成了對格力市場份額的反超;至2020年中報,美的營收、淨利潤均大幅領先格力。

競對的崛起疊加疫情的爆發,董明珠再談“不裁員”時,重點更多放在了對社會的責任上,且還涉及“降薪”。2020年5月前後,董明珠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雖然一季度格力收入少了 300 個億,但即使格力再困難也不會裁員。

“我不裁員,如果實在不行哪怕工資每個人少拿一點也不能裁員。他一旦再去找一個工作,在這個當下,他找工作更難。”

此外,董明珠“畫的餅”,也從加薪、分房變爲了擴招。其指出,格力至少還要招聘5000名以上的優秀畢業生。因爲企業的技術研發不能斷層,技術研發絕不能止步不前。

當年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董明珠再次強調了格力的“責任”。“雖然格力營收下滑了,但是9萬名員工,沒有一個員工被裁員,沒有一個員工被減工資。”

2022年5月,董明珠拋出“不裁員論”,發言的平臺則是“明珠羽童精選”抖音賬號的直播間。從內容上來看,其說法與兩年前相似,只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不少網友認爲,此番言論更像是在“針對隔壁美的”。

2020年格力主業空調份額被美的反超後,至今美的仍保持領先地位,公司在2021年的營收還突破了3000億大關。但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卻認爲:“未來三年行業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基於此判斷,美的內部可能將在時隔十年後進行公司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裁員”,綜合公開信息,比例或在30%左右。

而董明珠的發言則與美的形成了鮮明對比。

“畫的餅”成色幾何?

格力真的從未進行過裁員嗎?

年報數據顯示,2019-2021年,格力在職員工總數分別爲88846人、83952人、81884人,據此計算,公司2021年員工相較2019年累計少了近7000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爲14251人、14458人、14233人,略有下降。

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在社交平臺中,對於“不裁員”已經出現了一些爭議的聲音。

“董明珠的話也能信,南京格力都優化很多人了。”一位網友表示。還有網友吐槽:“關鍵是薪資本來那麼低了,五險一金也繳納的行業最少,竟然還可以降薪,理解不了。”

有關格力的薪資,雷達財經通過統計東方財富Choice中A股白色家電板塊總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發現,格力在總市值排名第三,僅次於美的、海爾智家的情況下,2021年人均薪酬排名第7,爲12.59萬元。相較而言,美的、海爾智家同期的人均薪酬分別爲19.01萬元、23.87萬元。

2015年,格力還曾發生過一年有600多名技術人員被挖走的情況。彼時在股東大會有股東建議董明珠通過加薪或實行員工激勵留住人才,但董明珠表示,高薪並不能拴住人心,拴住人心還是靠企業的文化。

而在五險一金方面,格力則尚未擺脫兩個月前的風波。3月27日,“格力未給員工足額繳納公積金”的話題登上微博、抖音熱搜,珠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一份文件顯示,格力在2012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沒有爲一名已離職的員工繳存足額的住房公積金。

具體而言,一位在格力工作8年的員工透露,自進公司起,(公司交的)公積金一直都是120元一個月,即使後來薪水上漲,公司繳存的公積金也未發生變化。若以5000元的基數計算,格力今年每個月本應至少爲該員工繳納250元的公積金。

另一位工齡在10年以上,年薪10萬元左右的員工也反映稱,公司給自己每月繳納的公積金僅120元,且大量普通員工均存在類似情況。

上述文件還顯示,珠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已經協調過格力電器,格力電器表示正在研究補繳方案,補繳金額在進一步覈算中。

然而,4月中旬卻有大批格力員工繼續在網絡平臺爆料稱,住房公積金雖然變多了,但實發工資變少了,減少部分與公積金高出部分差不多,且公司尚未補繳之前少繳的公積金。其中一位老員工認爲,格力只是把員工的工資轉移到公積金裏了,而實際上公積金應該企業與員工各付一半。

隨着負面情緒的傳導,一些員工也在逐漸喪失對格力的信心。

5月20日,格力剛剛發佈了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其中下調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的業績考覈標準。在一期計劃中,公司給出的資金規模達30億元,最終員工實際購買金額僅11.44億元。不少員工呼籲:“把公積金補回來了再談持股的事。”

與此同時,董明珠在2020年4月的一條有關住房公積金的言論也被扒出:“可以把公積金拿掉,完全沒有必要,格力電器更不需要,以後每個員工發一套房。”

但說好的房子之中,大多數員工並未享受到。據悉,格力“送”的房子地處格力明珠廣場,屬於人才公寓,房型爲兩室一廳,目前該房單套的價值約在200萬元。2021年6月,董明珠曾發視頻稱,格力明珠廣場一期即將交付使用,此後便再無下文。

知乎的相關問題下,多位網友對於“送房”的舉動表示了異議。一位自稱格力前員工的網友稱,自己所在部門的大學生,17屆有15人入職,目前還剩下2人;18屆有20人入職,目前還剩下4人;19屆有22人入職,由於不太熟悉只記得截至2020年年底還剩17人。“董總從18年開始鼓吹分房,全員加薪,爲什麼我們會跑路呢?”

有2021年年底剛從格力離職的員工透露,公司的分房有着嚴格的條件,目前入住的都是剛畢業的博士,絕大部分員工是沒有免費住房的。

美的裁員,格力降薪,背後是企業性質差異?

“員工福利門”背後,格力在業績方面已經出現了“掉隊”的情況。

誠然,目前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家電行業整體呈現下滑趨勢。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量規模爲5134萬臺,同比下降14.8%,零售額規模爲1545億元;2021年,中國空調零售量4689萬臺,繼續下降8.7%。

但即使僅就“白電三巨頭”而言,格力與美的、海爾的差距,也正在被不斷拉大。

主業業績增長、多元化、接班人一直被外界視爲格力發展道路上的隱憂。財報顯示,2021年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業務營收爲1418.79億元,而格力空調業務收入則爲1317.13億元,兩者已經拉開了超100億元的差距。而2020年時,美的在空調業務方面的領先優勢還不足35億元。

多元化方面,格力的現狀也並不樂觀。2019年,空調收入在格力總收入中的佔比曾一度達到69.98%,歷史上首次低於70%,但此後兩年該比例又有所抬頭,至2021年爲70.11%。相比之下,美的空調收入佔比自2019年來一直在持續降低,至2021年爲41.58%。

海外市場也爲美的的營收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美的國外營收佔比40.34%,而格力僅有12.00%,海爾國外營收佔比則超50%。

至2022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的營收已是格力的2.6倍,海爾則是格力的1.7倍。截至5月27日,格力股價自2020年12月高點以來出現腰斬,美的的市值是格力的兩倍,海爾市值則比格力多出超500億元。

有觀點認爲,從此次行業寒冬時期格力與美的對員工處理方式的不同,也能看出兩家企業在管理制度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或也可被視作格力“掉隊”的原因之一。

具體而言,傳統制造業中,勞動力與產能息息相關,一旦裁員產能就會不可逆地折損,如此一來一旦旺季產能不足,市場份額就會被競對吞噬。

而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制造業的邏輯則完全不同。大公司在無法清晰預知未來盈利點和增長點的情況下,會先成立小項目組逐個嘗試,效果好就追加投入,不好則被砍掉重新分配。且產品雖然在研發階段需要大量員工,但進入運維階段後所需的人力將大大減少,這會使部分產品的裁員空間極大。美的就在此次回答裁員消息時提到“公司將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

不同的產業模式,演變出了傳統企業降薪不裁員、互聯網企業裁員不降薪的現象。

一位自稱曾在格力財務部工作兩年的前員工在論壇中感嘆:“前段時間和一名從格力跳槽到美的的同事交流,發現格力和美的已經不在一個時代了。格力還是那個工業化企業,而美的儼然已經進化成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