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國家需要
他們造得了飛機,也造得出口罩機!
我國的飛機制造從“照貓畫虎”到自主創新
經歷了怎樣的艱苦卓絕?
......




臨危受命底氣足

從造飛機到造口罩機僅16天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志強
日常工作中
原本安排好的時間表經常被打亂
但是, 國家需求一定擺在最優先的優先級上


2020年2月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口罩緊缺
李院長主動請纓
承擔了製造口罩機的任務
但當時的他連口罩機
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憑藉“我能造飛機,
爲什麼不能造口罩機”的底氣
以及
“當時口罩是最重要的物資,我就得上”
的信念
3天出圖
16天就造出了第一臺口罩機


1分鐘產出100個口罩
1天1臺口罩機產出14萬個口罩
讓人忍不住爲我國航空製造的
底氣和擔當點贊!


減重達人“剋剋”計較

每一克材料都要發揮最大效用


如果說人們減重是爲了身體健康
那麼給飛機減重可以說是“爲國減重”
在高空高速飛行的環境中
飛機自身重量越輕
能帶動的有效載荷就越多
讓留在飛機上的每一克材料
都發揮最大的效用
是中國航空人奮鬥的目標!

一起來看飛機在結構上是如何減重的!
↓↓↓


光從結構上減重還不夠
材料也要改
殲-20的機翼使用了什麼新材料?
↓↓↓


李院長還提到
緊固件越少,飛機減重效果越好
於是,航空人把目標放在
將緊固件連接的部位變成焊接上
辛苦研發幾十年
激光終於被成功地用於鈦合金焊接
航空人開發出智能化激光焊接系統
提高了飛機結構的整體化水平

小到緊固件,大到機身材料、結構
承載着中國航空人多年科研成果的殲-20
在2011年首飛成功!


強心臟 不放棄

19次的失敗歷歷在目


1988年
李院長獨立承擔了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
多次基礎實驗後
他對自己的方案信心滿滿
由於材料昂貴
一次實驗的花費
相當於當時一臺大彩電的價格
是李院長當時兩年的工資
李院長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前後失敗了19次
直到第二十次才成功
其間他也曾想過放棄
但是出於對基礎實驗的信心
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如果沒有這份堅持
中國航空工業就少了一項可應用的技術
他說:“對待困難,我的態度很簡單,
有難事,沒愁事!”

從“照貓畫虎”到自主創新

“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得上!”


我國航空製造業發展的歷程
是先有飛機,後有航空工業
走過了從修理、測繪仿製到自主創新三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少不了
航空人的努力和付出
他們有在製造直-5飛機螺旋槳葉過程中犧牲的
也有衝進120℃高溫的熱壓罐處理設備故障的
......


一聲“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得上!”
足以表達他們的赤子心
千千萬萬個航空人
奮力拼搏,追求先進
一路從“照貓畫虎”
拿着木槳葉造出金屬槳葉
到實現飛機制造的工業化和信息的數字化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一定能夠看到
航空製造上5G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中國的航空製造業
在抗美援朝的硝煙中起步
在信息技術革命中成長
如今的中國航空製造業
正以蓬勃的生命力
爲國展翼,築夢長空!

來源:央視一套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