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2022屆畢業生馬上就要離開校園,他們有的要繼續深造,有的即將步入職場,開啓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

疫情之下,這屆畢業生的求職路註定不平坦,不僅要面對“雲面試”“雲實習”等意外之考,還要面對招聘會和一些考試的推遲、供給端用人單位招聘計劃的改變等等。這些畢業生如何順利走完步入職場的“最後一公里”,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中新經緯近期推出“2022就業季”系列報道,對話這屆畢業生,聽聽他們的求職經歷,也希望對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們有所啓發。

楊曦(化名)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類碩士應屆畢業生,作爲國內頂級院校的畢業生,他並不敢鬆懈,在讀書期間,曾在互聯網大廠、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實習,最長實習長達八個月,最終他也收穫了心儀的offer。

以下是楊曦的自述:

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的確體會到了就業難度比較大,爲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同學求職互助羣。在這個羣裏大家可以就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交流,有時候也會分享各自獲得的相關信息。我們還給這個羣起了個寓意很好的名字,叫“offer收割機”。

爲了求職,我投過很多簡歷,粗略估計可能有幾十份,其中大部分都給了反饋並進入校招選拔流程。

名校的學歷背景可以保證通過許多公司的簡歷篩選環節,到了在筆試、面試環節,其實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了,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不過,作爲名校學生,可能多少會自信一些,並且對自己爲筆試、面試所做的準備嚴格要求,別的並沒有特別的感覺。

多數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是一輪筆試和二輪面試。我參加了十幾家公司的面試,收到了兩個實習考察offer、一個口頭offer和一個正式offer。我是在校招流程的不同階段隨時進行取捨的,最後選擇了唯一一個正式offer的公司。這是一家我長期實習的券商,雖然春招仍未結束,目前還有校招流程中的機會,但大概率不會改變選擇了。

說到實習,我認爲實習經歷對我幫助很大。我曾有過三段實習經歷,分別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一家券商,不同階段的實習經歷收穫有所差異。早期的實習經歷主要增加我對工作崗位的感性認識,後期的實習主要幫助我深入接觸有意向從事的工作內容。

能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我認爲學歷優勢是客觀存在的,還有一個加分項就是具備相關行業的實習經歷,在以往實習中做過的工作不僅幫助我更瞭解想要申請的崗位工作要求,還可以爲面試提供話題。

我是大四的時候開始實習的,第一份實習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當時還沒有求職目標,因此也並沒有拒絕互聯網大廠。但我並沒有考慮把互聯網行業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主要因爲在金融行業可以更多應用自己的學習積累。

研三我申請了一家券商的實習,券商工作確實很忙,這我也有一定心理準備。實習四個月之後,我就留用了,後來又繼續做入職前的實習,這段實習已經做了八個月。

據我觀察,周圍的同學絕大部分都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同學佔比大概超過八成,但就業滿意度就參差不齊了。在我看來,就業的難點主要在於多種因素的取捨和均衡,比如薪酬待遇好的工作可能工作強度很大,工作、生活相對平衡的崗位可能成長預期較差,發展前景好的工作可能戶口指標不好解決。

其實沒有輕鬆的工作,只有“躺平”的人,即便在學校讀博士做學術,也經常需要熬夜加班。總的來看,目前這份工作的強度是我能夠接受的。

如果要讓我給學弟學妹找工作提建議,我認爲一是可以關注多個領域,但要有主攻方向。適合自己的崗位可能存在於不同的行業、公司、部門,需要多關注;同時訂立主要的目標可以使準備筆面試的更有效率。二是最好在保證學業的前提下,追求實習的質量。實習的目的是瞭解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要求,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積累相關實踐經驗,較長時間的實習往往收穫更多。三是校招筆試可以以考代練,不需要花費過多精力。

未來我計劃在京長期從事證券行業的工作,再根據工作經驗和自己的持續學習,適時更新自己的職業規劃。

文:魏薇 王玉玲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