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李豪悅

截至6月6日,遊戲版號仍然沒有發放的消息。

“今年4月份版號恢復發放時,就有傳聞說不會採取每月都發的模式。結果5月份真的又停了。”一家上市遊戲公司的業務負責人陳瑞(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一家位於上海的遊戲公司業務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5月份疫情比較嚴重,可能對版號審批造成了影響。現在就看復工復產後,版號是否能如期發放。”

審覈標準或趨嚴

4月11日晚,版號恢復發放引發遊戲行業“普天同慶”。彼時,中概股遊戲公司盤前漲幅持續擴大,嗶哩嗶哩虎牙網易均漲超8%。心動公司CEO黃一孟在朋友圈發文稱“終於有版號了,喜極而泣。”

可是,一個多月後,版號又缺席了。

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分析師馬阿鑫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版號延期發放存在一些客觀原因,疫情會影響審覈效率。審覈標準提升、流程完善同樣會導致發放延期。

據統計,4月份發放了45個遊戲版號,數量比去年同期銳減,質量也被許多遊戲玩家詬病。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名單中13家企業存在官網打不開或業務變更問題。例如,遊戲《夢幻小狗》運營單位南京博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沒有官網,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因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記者從taptap、微博等平臺發現,許多玩家對本次名單中的企業表示不滿,認爲一些拿到版號的遊戲明顯粗製濫造,有“換皮”嫌疑。

因此,對於5月份版號的缺席,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爲,存在疫情影響和審覈標準提升的可能性。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了疫情和審覈流程的問題,如果標準更嚴格的話,之前積攢的遊戲版號也需要更多時間消化。

出海不是唯一但仍然有效

無論如何,版號發放的不確定性都讓企業對行業發展的擔憂加深。

“從遊戲行業來看,版號發放對遊戲行業的調整仍在進行當中。過去兩年遊戲公司壓縮體量、縮減規模的不在少數。”張毅表示。

僅從版號停發期間的註銷企業也能看出端倪。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份至2022年4月11日,有2.2萬家遊戲相關公司註銷,51.5%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對比之下,在版號正常發放的2020年,全年遊戲公司註銷爲1.8萬家。

與此同時,遊戲出海已成遊戲行業老生常態的話題,更成爲版號壓力下企業抓住生存出口的方式之一。

《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遊戲產業出海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明顯增多,產品類型也更爲多元。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0.13億美元(1146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加了25.63億美元(1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9%。

“出海並不是中、大型遊戲企業的專利。以遊戲品類舉例,休閒、家庭聚會類遊戲中,大量產品爲中、小企業開發;如美國,玩家普遍對休閒類遊戲具備較高熱情,中小企業開發、以IAA(內置廣告)爲主要變現手段的產品存在一定市場空間。”馬阿鑫表示。

當然,蜂擁的出海潮也在抬升遊戲公司在海外的獲客成本。數據公司AppsFlyer公佈的《2022中國應用全球化趨勢洞察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出海應用的獲客成本不斷走高,同比上漲了12%左右。

對此,馬阿鑫表示,“投放成本方面的確存在較大挑戰,國內以及海外部分成熟移動遊戲市場買量成本提升。建議企業着重關注新興市場,如拉美、中東及北非等地區的國家。”

“從數字娛樂的發展方向來看,遊戲行業仍然值得期待。只是隨着相關政策出臺,必然會經歷一些陣痛。”張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