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在北京發佈了《從“經濟新動能”到“共富新使命”——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共同富裕研究報告》。

這份以41家境內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爲研究樣本的報告指出,互聯網平臺公司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跟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富裕目標產生了交集。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海艦認爲,互聯網平臺經濟兼具生態經濟、數字經濟、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等特點和開放、平等、普惠、免費的特徵,在理論上具有推進共同富裕的天然基因。

上述報告稱,在以互聯網平臺企業爲核心的數字經濟成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平臺企業憑藉其網絡效應、規模效應、外溢效應,以及在三次分配中的價值轉移,已成爲助力我國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在拉動就業、科技普惠、數字化公益、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等方向做出了諸多嘗試和貢獻,作用顯著。

由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胡潔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對41家上市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共同富裕的貢獻進行了測度,主要考察了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兩大維度以及相關細分維度。結果發現,綜合指數得分前三的是: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集團。在價值創造方面,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京東集團、小米集團、美團排名靠前。價值分配方面,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美團、拼多多排名靠前。此外,京東集團、美團、網易等互聯網平臺企業成爲網絡銷售、生活服務和社交娛樂分類榜單領先企業。

課題組認爲,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藉助創新能力和先進工具孵化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新機會,爲國家紓困解難、穩定就業孵化創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彌合數字鴻溝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成爲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未來,互聯網平臺憑藉自身的體量、技術、規模優勢,在共同富裕建設中仍有相當大的潛力,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教授認爲,平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尤其是以靈活就業替代了單位制的標準就業,將無數的就業困難羣體和不適合從事全職工作的人解放出來,對於低收入或者說低人力資本就業的勞動者提高收入,保障家庭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脫貧致富、共同富裕非常有幫助。

專家認爲,實現共同富裕主要是解決縮小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三大問題,其中收入差距是核心難題。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以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擴大中等收入羣體佔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