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飄飄原先的業務成功,一半靠標準化和成本控制,一半靠營銷廣告和經銷商。但是,當產品受到替代品和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衝擊的時候,還能順利升級爲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嗎?

證券市場週刊特約作者郭永清/

2022年一季度,香飄飄(603711.SH)營業收入爲4.96億元,同比下降28.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967.66萬元,同比下降2105.78%;基本每股收益爲-0.14元。從2019年開始,香飄飄的營業收入、毛利和毛利率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從2019年度的41.20%下降到了20.59%,直接腰斬。與之相應地,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顯示惡化的趨勢。如果不出意外,2022年香飄飄的營業收入、毛利和毛利率將繼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曾經的奶茶第一股,號稱一年賣出3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的香飄飄,到底怎麼了?

替代品的衝擊

奶茶作爲消費品,理論上來說應該是需求比較穩定的產品。然而,奶茶和咖啡、啤酒、可樂等消費品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咖啡、啤酒、可樂等存在着穩定需求,而奶茶可能是快速迭代的飲品,類似於各領風騷三五年的保健品。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競爭五力模型,香飄飄的奶茶競爭格局並沒有變化,依然是行業的龍頭;新進入者也沒有對香飄飄構成很大的衝擊。香飄飄業績出現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個因素導致的:替代品、上游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下游消費者追求享受、口味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健康,而這給了新式茶飲替代香飄飄的重大機會:沖泡式奶茶通過植脂末等調節口味,新式茶飲使用的是鮮奶、新鮮水果等種類多元化的天然材料調製口味,在消費者的觀念裏,往往更加健康。替代品對香飄飄的衝擊是巨大的,導致了業績的持續下滑。

此外,香飄飄的上游供應商主要是包裝材料、植脂末等廠家。這些供應商的下游客戶衆多,比如包裝材料,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因此,香飄飄對於供應商來說,很難具有談判價格優勢。當上遊供應商成本上漲的時候,必然會傳導給香飄飄。在過去的幾年中,一方面是原材料漲價,一方面是替代品的衝擊導致消費端漲價困難,香飄飄只能擠壓自己的毛利率。

奶茶的原材料成本

香飄飄2021年的奶茶營業成本22.45億元,其中原料成本爲17.12億元,佔比76.28%,由於原材料漲價,比2020年原料成本佔比有所提升。而在公開信息中,比較讓人驚訝的是,在香飄飄的原料成本中,包裝材料2021年採購金額爲9.39億元,佔2021年採購金額的比重爲50.80%,原材料採購金額爲7.92億元,佔比42.85%

2021年,香飄飄的銷售費用爲7398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21%。銷售費用和包裝費加起來佔了香飄飄營業收入的接近50%,真正可以喝的原材料採購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23%。由於香飄飄主要採取經銷模式,對經銷商採取買斷式銷售,因此再考慮到經銷商的利潤的話,最終消費者的消費價格中,銷售費用、包裝費和經銷商將至少佔比60%,而原材料佔終端銷售價格的比例或許低於20%

消費者看到這一組數據,會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當我們購買香飄飄的時候,到底是在買包裝和廣告,還是在買飲品?

可以說,香飄飄原先的業務成功,一半靠標準化和成本控制,一半靠營銷廣告和經銷商。但是,當產品受到替代品和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衝擊的時候,香飄飄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爲最終的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在2021年年度報告中,香飄飄在增加了這方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香飄飄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努力:升級產品品質,推進產品研發,打造更加健康的飲品、升級杯裝果汁茶的產品配方。然而,香飄飄再怎麼講產品品質和產品創新,從前面分析的原材料佔銷售價格的比例來看,始終難以讓投資者感到信服。

如果再翻翻年度報告中的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對香飄飄的產品升級戰略是否能夠成功,更會感到有那麼一點點疑惑。公司2021年年報披露,研發人員爲67人,60人爲本科及以下學歷;研發投入2804萬元,與73982萬元的銷售費用和22896萬元的管理費用相比,少得可憐。

高額存款和高額借款同時存在

在香飄飄的業績下滑的同時,另一個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是,從2020年開始,在並不缺錢的情況下,公司大幅增加了短期借款,導致合併資產負債表出現大額金融資產和大額借款同時存在的現象。

通過查閱現金流量表可以發現,香飄飄最近三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年度發生額剛好相等,這兩個項目的年度餘額應該爲零。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公司在不差錢的情況下,年度中間借錢、還錢的目的是爲了什麼?難道借錢不需要手續費、不需要利息?還是說手續費和利息可以低到忽略不計?

那麼,短期借款的餘額來自哪裏?從香飄飄的現金流量表中可以發現,收到其他和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支付其他和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這兩個項目的發生額都很大,報表附註中主要爲票據貼現。我們並不質疑香飄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當金融資產收益率在2%左右的時候,一般來說票據貼現的成本會高於收益,這對於公司顯然不是合算的事情。很多時候,上市公司會以與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爲由,解釋保持高額的銀行借款的原因。然而,真的需要通過這個來保持良好地合作關係嗎?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不是靠貸款的多少,而是要靠實力來說話。也許,相對於香飄飄的營業收入和毛利下降幅度來說,利息差和手續費這點錢不算多,但是,這或許說明了公司的管理態度。

(作者爲上海國家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