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郭志強 | 湖南報道

2022年,A股市場在1—4月份經歷一輪大幅回撤。與低迷行情形成對比的是,A股上市公司紛紛開始拋出定增項目,背後邏輯無外乎A股極具性價比,股價繼續下行空間非常小。而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此時傾向採用“獨攬”定增股份方式,以“抄底”上市公司獲取豐厚回報。

定增往往由多家機構認購,而今年大股東參與率非常高,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大股東及關聯方拿出真金白銀參與定增,透露什麼信號?

大股東爲何樂意“獨攬”定增?

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80餘家公司完成定增融資、補充流動資金,涉及金額合計1213.17億元。從參與方來看,大股東及其關聯方成爲主要出資方,合計佔比超過八成。其中,涉及大股東和關聯方獨攬的共有71家。

今年以來,截至6月中旬,據財信證券統計,約有98家A股上市公司已經實施定增,合計定增融資總額爲1496.43億元。半年數據已超去年全年。其中,大股東和關聯方是定增項目的重要參與方,約有51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由其“獨攬”,較2021年同期24家增長約113%;擬參與定增的認購金額約爲544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327億元增長約66%。

6月21日,西部證券一位投行人士林豐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市場低點是做定增的好時候,風險防禦性更強,反倒是市場股價漲得太高時,資金參與定增的動力不大。”

一位券商研究員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大股東大比例甚至獨攬定增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主動獨攬,由於股價在低位或者大股東非常看好公司前景,因此選擇獨攬定增,獨享成長紅利;第二是被動獨攬,主要是由於股價在高位或者機構投資者並不看好公司前景,上市公司大股東爲避免發行失敗,只能被迫全額認購定增股份。

事實上,A股上市公司實控人“獨攬”定增的例子並不少,有的實控人是爲了鞏固控股地位,也有的爲了助力公司發展或轉型,還有的則是爲公司“雪中送炭”。

1月5日晚,上市豬企新希望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向第一大股東南方希望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6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5億元。新希望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募集資金有助於優化公司資本結構,使現金流狀況得到改善,提升公司在豬週期底部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有助於提升公司的長期發展實力。

6月7日,作爲鋰電行業龍頭的億緯鋰能對外稱,擬向控股股東億緯控股、實際控制人劉金成和駱錦紅,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1.4億股,預計募資90億元佈局主業。

甚至有上市公司實控人爲了體現誠意,主動提升定增股份認購價格。長陽科技實控人金亞東擬出資3億元參與定增,其在監管規定的前20日交易均價八折的12.79元底價基礎上,主動提價1.01元,以13.8元/股的認購價出資,以體現實控人對於公司發展的信心。

林豐說,疫情散發的背景下,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監管機構對於上市公司再融資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讓一些上市公司看到了提升控股權的機會,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地板價,低位增持股票是不錯的選擇。

政策層面也在支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項目。5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着眼於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實施延期展期政策、優化監管工作安排、發揮行業機構作用等四個方面,在企業申請首發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定增項目出現不少價格“倒掛”

今年以來,在地產和疫情衝擊下,雖然傳統行業預期有所轉弱,但新興技術行業仍維持高景氣度,成爲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導力量。在市場預期疲軟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紛紛啓動定增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一些定增項目由大股東“獨攬”,甚至溢價認購增發股,但受2022年以來大盤持續調整影響,使部分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出現浮虧的狀況。比如三環集團、奧賽康的股價相對增發價下跌超過20%。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旬,共有19家A股公司定增價格與市場股價出現倒掛。

相比前期高位參與優質公司的定增,目前市場部分定增認購方出現浮虧。以一家太陽能、風能、儲能等新能源電源設備廠商陽光電源的定增爲例,公司定增股份於今年4月22日迎來限售股解禁,該公司定增價格爲128元/股,認購對象包括景林資產、中信建投、J.P.摩根。截至6月22日,陽光電源收盤價格爲93.57元/股,以上述市價計算,定增股東悉數浮虧。

今年2月,智能製造系統提供商羅博特科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建廣廣智、蘇園產投、蘇州永鑫、超越摩爾、尚融寶盈、常州樸鏵合計持有的斐控泰克78.65%股權,公司向交易對方發行的股票價格爲52元/股,截至6月22日收盤價47元/股,按照當前價格,參與定增股東同樣出現浮虧。

上述券商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定增項目出現價格“倒掛”,一方面,受市場短期大幅回撤的影響,導致定增價格與二級市場出現倒掛;另一方面,這也與定價合理性有關係,正是因爲定增項目價格太高,所以導致定增價格倒掛概率增加。

林豐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定增項目也有風險,尤其是一些國資參與的項目,如果出現定增價格與市場價格‘倒掛’,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問題帶來的壓力可不小。”

(林豐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