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量子位

來源:量子位(ID:QbitAI)

誰能曾想,居家辦公這事,竟還能上演一出魔幻大戲。

在國外就有這麼一位打工人

全職工作。

然後分分鐘把年薪搞到了120萬美元(約804萬人民幣啊)!

那廂Meta還在計劃縮招30%,特斯拉準備全球裁員……

這邊打工人卻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於是乎瞬間在網絡中引發熱議。

當事人還在發佈的文章中說:

打從獲得了第二份工作,我一整個無所畏懼,再也不怕被炒魷魚。

甚至敢直接對無聊的會議說不:“這個會議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更鵝妹子嚶的是,這樣的遠程辦公“魔法”,還是有組織成規模的……

在一畝三分地論壇上,就有人爆料腳踩TikTok和谷歌兩條船的職場奇聞。

△來源:一畝三分地論壇

而在一個名爲Overemployed的網站上,類似的經歷非止一例。

主頁上更是明晃晃掛着:

遠程打兩份工,奔向財富自由。

Overemployed是個啥?

Overemployed是一幫助打工人“偷摸”持有多份工作的社區。

打工人可以通過同時打多份工賺取額外收入,甚至實現財務自由。

這個網站上除了成功案例分享外,還有教你如何不被老闆抓到的小竅門,以及妥善管理掙來的錢的小妙招。

此外還有專門的培訓課程,和職業、教育和法律方面的資源等。

去年春天,兩名科技工作者聯合創辦了這個打工人根據地,旨在對抗工資低,以及大裁員的普遍現狀。

這波操作,可謂打工人的“自我覺醒”。

據Overemployed官網,這種工作方式還可以幫助人改善心態——

因爲有了第二份工作後,打工人就不用再這麼擔心無法升職或被炒魷魚等問題。

不過,客觀上支持同時打兩份工的,基本僅限可遠程工作的行業,如科技行業。

至於怎麼OE(Overemployed)工作,“高階打工人”給出的祕訣包括:習慣性拒絕開會邀請、用帶薪休假的時間完成另一項工作的項目、安裝外帶麥克風以便在同時開兩個會的時候隨時靜音……

一位同時擁有2份的科技領域從業者表示,他在今年1月所得獎金平均下來,每月可以掙超過25000美元,使他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又賺了20%。

而且,他通常每天工作時長還不超過六到七個小時!

而一位搞IT的狠人直接同時上手了5份工作,而且其中四個還是財富500強公司的職位。

目前,這位哥已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買了第二套房子,並且有足夠的錢來裝修。

不過,同時打5份工是不是需要24小時連軸轉啊?

——並不!

小哥表示,目前,他每天仍有4-5個小時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據他預估,如果他能今年堅持下來的話,他將在2022年賺取大約1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04萬元)。

而且這把火還不止在這個大本營裏燃得正旺——

在Reddit上面也有他們的社區,自去年5月成立以來,已經有超過6萬個成員加入。

社區內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活躍,有人分享經驗,有人尋求幫助。

比如前不久,一位來自科技行業的女性從業者就提醒大家:工資少的工作不一定活少,避開要求周工作時長的公司。

她寫道,自己同時打了3份工(軟件工程師、devops工程師和網站可靠性工程師)。

沒想到是,第三份工作佔了她約60%的時間,但工資居然最少。

由此,她給出了幾點避坑指南:

·工資少的工作不一定意味着活少;

·儘量去50000人以上的大公司,一般來說,公司越小活越多。因爲老闆希望一個頂三;

·儘量不要面試需緊急招聘的崗位,因爲上一個人可能是因爲活太多了幹不完跑的;

……

聽起來是頗有心得的一位實踐者了。

此外,還有人分享了一份工作在辦公室,另一份工作是遠程辦公的OE經驗:

首先,在工作電腦上開一個虛擬系統辦第二份工,這樣就不用在辦公桌上放兩臺電腦了(畢竟這樣通常挺奇怪的,容易被發現);

另外,在車上配置WIFI,如果遠程工作要開會,就去車上開。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於overemployed這種情況的出現,此前Rich&Regular便發佈過一篇文章做剖析。

文章中開門見山地對原因做出了總結:

人們對企業的工作場所文化、對其收入潛力的限制,以及工作佔據生活的大半等想法感到失望。

除此之外,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發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人們越發的能夠接受居家、遠程辦公這種方式,也正因如此,打工人有了可以兼職更多工作的機會。

不僅如此,文章的最後還做出了一種預測:

Overemployed,可能在五年後成爲一種常態。

當然,很多網友也表示,這種overemployed的模式,還是需要在保持健康和休閒時間平衡之下去完成。

以及也有網友擔心這種模式是否會存在違反勞動法的情況。

而整體來看,在overemployed背後其實是一種“掌控感”。

人們會在只有一份工作的時候會感到不安,會擔心是否會升職加薪失敗等一系列問題,但這種模式卻能讓他們稍微找回一點“掌控感”。

正如創始人Isaac P. 所說:

你把我當成數字,我也把你當成數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