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 吳昊)人才隊伍的建設與調整,往往透露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上的佈局傾向與側重點。有消息稱,粵開證券日前又陸續展開一輪人事變化,主要涉及投行、人力、財富條線的多位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的履新與調動。

該消息透露,原平安證券投行條線謝運,出任粵開證券總裁助理,協助分管投行條線;原五礦證券戰略部負責人蘇丹,出任粵開證券黨建與人力合併後的新部門副總經理,此前已到任的專職黨委副書記楊新,兼任該部門總經理;公司現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陳健,或將調任財富線擔任總負責人;現任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吳萍,或調回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旗下廣州凱得控股投控負責投資。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上述人事安排,有部分尚未在公司內部進行公告。

中層人才隊伍建設更偏向實幹派,高管隊伍則維持了相對的穩定性和延續性。記者留意到,粵開證券在5月20日的董監高換屆選舉中,除原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曾偉是因到齡退休卸任,並已調回集團任職外,其餘高管人員全部留任。目前包括董事長嚴亦斌在內,還有一正四副五位高管。

人才隊伍的加快建設或爲公司業務發展打開新的局面。粵開證券在介紹戰略規劃時也提到,公司將充分依託區域、協同股東,以“投研-投資-投行”作爲戰略引領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不過於當前粵開證券而言,擴充資本實力是接下來公司戰略發展的迫切需求,此前150億元大定增終結之後,公司也在積極調整方案,以尋求增資目標的快速落地。在2021年報中,公司也坦言,將推動增資擴股及IPO上市列爲十四五期間的七大核心工作任務之一。

投行、人力、財富條線多位中層履新

日前,有消息稱,粵開證券於近日迎來一輪人事調整,涉及多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變動。

一位是謝運,出任粵開證券總裁助理,協助總裁王保石分管投行條線。

公開資料顯示,謝運,1976年生,博士學位。曾先後任職於平安證券、興業證券、財通證券,於2020年12月再次回到平安證券。曾擔任平安證券、興業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財通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擁有近二十年投行從業經驗。先後負責或參與多個重要IPO項目,包括信隆實業、安妮股份、中國平安章源鎢業、貝因美、銳奇股份、寶萊特、同大股份等。

另一位是蘇丹,出任粵開證券黨建與人力資源部合併後新建部門的副總經理,而6月已到任的專職黨委副書記楊新,將兼任該部門總經理。

根據中證協網站顯示,蘇丹,碩士學歷,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任職於中信證券(華南);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任職於五礦證券,曾擔任五礦證券戰略部負責人。

另外,現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陳健,或將調任財富線擔任總負責人;現任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吳萍,或調回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旗下廣州凱得控股投控負責投資。

不過記者瞭解到,上述系列人事變化中,有部分尚未在公司內部進行公告。

大部制改革推進,高管班子保持穩定

上述人事安排,也一定程度匹配了粵開證券日前正在推進的組織架構優化和大部制改革。例如前述的陳健將調任爲總負責人的財富線,則是由原來的財富綜合部、零售客戶部、機構業務部等三部門合併而成的一級部門。財聯社此前獲悉,涉及調整的還有資金中心與財務部的合併等。

粵開證券在5月20日審議通過《關於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優化的議案》時談到,相關調整優化是根據公司經營管理需要,進一步提升組織效率,助推業務發展,精簡機構設置、激發組織活力。

與此同時,粵開證券的高管班子則保持了較高的穩定性。5月20日,粵開證券進行了董監高換屆,記者留意到,除原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曾偉是因到齡退休卸任,並已調回集團任職外,其餘高管人員全部留任,且基本爲2019年控股股東更替、公司完成更名後到位的班底。

包括董事長嚴亦斌、總裁王保石、副總裁兼董事會祕書朱洪濤、合規總監兼首席風險官李立、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黃浩、首席信息官汪儉。

發展遇瓶頸,倚重重資本業務

2019年是粵開證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年份。官網顯示,2019年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3A信用評級、超千億資產規模之硬實力成爲控股股東,爲粵開證券注入強大資本內核。

至此,粵開證券順勢成爲廣州地區僅有的兩家國有控股券商之一。公司由無控股股東變更爲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由無實際控制人變更爲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不過從總營收規模來看,粵開證券近年來卻遇到發展瓶頸,排名上仍處於行業的中後段位。根據2021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4億元,同比增長26.8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億元,同比下滑30.54%。這其中重要的拖累來自民事訴訟預計損失增加帶來的營業外支出同比增加1683.87%。加權ROE2.11%,同比減少1個百分點。

證券業協會統計,粵開證券2021年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分別排在第67名和第83名。總資產194.58億元,排在第70名;淨資產50億元,排在第78名。

從分業務板塊來看,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信用交易業務爲公司總營收帶來的貢獻居前。其中證券經紀業務實現收入3.8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2.02%,同比增加7.95%;證券自營業務實現收入2.9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24.72%,同比增加72.81%;信用交易業務實現收入2.4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20.42%,同比增加12.07%。

不難發現,粵開證券目前營收貢獻率佔據大頭的,仍以傳統通道以及重資產業務爲主。這或許也是粵開證券在2021年啓動150億元大定增的原因。在當時的定增方案中,資金用途就主要計劃投向投資與交易、信用交易、資產管理、償還次級債及其他債務等方向。

不過6月9日,這一定增案也“因市場融資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的原因而正式宣告終止,粵開證券的增資之路再次平添坎坷。

迫切尋求增資擴股,定增將調整後重啓

於中小券商而言,發展動力始終受到資本實力相對薄弱的掣肘。粵開證券在2021年報中也透露出對於增資擴股的迫切,“公司始終將定增工作列爲公司的首要任務,全力落實增資擴股工作,積極保持與監管部門的溝通。目前正積極推動定增工作重啓,推進定增審覈工作,儘早實現公司本輪增資目標。”

記者此前也瞭解到,目前公司對定增方案已在作進一步優化調整,計劃今年內還將繼續推進。新的定增方案會在募資規模、定價與募資投向上做新的調整。一方面,將會契合日前公司發佈的《三年發展行動規劃(2022-2024)》進行部署;另一方面,也將着重投向金融科技、財富管理等資本金類業務。

粵開證券在2021年報中還表示,公司還計劃通過發行公司債券的方式募集資金,合理利用財務槓桿,在不影響資產流動性的同時,充實資金並創造更好的效益。

不僅如此,粵開證券在2021年報中提到,公司已明確十四五期間“堅定推動增資擴股及IPO上市、強化行業產業聚焦、強化區內業務開拓”等七大核心工作任務,“黨建引領、資本支撐、技術賦能、業務協同”等七大戰略落地保障措施。

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力、具有粵開特色的商業模式,成爲粵開證券重要的戰略佈局。在前述的《三年發展行動規劃(2022-2024)》中,粵開證券也透露,該行動規劃從區域、股東及公司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對行業發展趨勢、中小券商發展突圍的可行性分析,以對公司發展資源的辨識及開發爲切入點,提出自身發展目標及戰略發展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