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穩就業”在行動,我們要來關注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實施範圍的相關政策。

四部門擴大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實施範圍

不久前,人社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範圍等問題的通知》,那麼政策適用範圍具體有哪些?緩繳期限是多久?企業又該怎麼操作?我們的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保費擴圍緩繳 穩崗返還“免申即享” 這些政策讓企業“輕裝前行”

總檯央視記者 宋菀:此次人社部等四部門出臺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着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政策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在對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政策的基礎上,增加17個擴圍行業,這些行業的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在緩繳期限方面,我也梳理了政策的要點,主要是17個緩繳擴圍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傷、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一年,原來明確的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保險費期限相應延長至年底。

政策的第二個要點是對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階段性緩繳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

強調一下!本次緩繳政策只針對單位繳費部分,對職工個人應繳納部分,參保單位應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每月按時足額繳納。

政策除了擴大緩繳範圍、延長緩繳期限外,還加大了穩崗返還的力度,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最高仍保持在90%。

此外,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受益範圍,由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中小微企業擴大至該地區的大型企業,有條件的省份可進一步拓展至未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餐飲等5個特困行業企業。

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保險的,可按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實施期限截至2022年年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副司長 劉鵬:1—5月,全國已向273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資金129億元,惠及職工5189萬人。下一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指導各地搶抓時間窗口,暢通返還渠道,積極推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留工補助政策“免申即享”、緩繳社保費“即申即享”,讓各項政策速享盡享,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免申即享” 穩崗返還穩就業樹信心

在推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過程中,全國各地普遍實行了“免申即享”,讓經辦流程應簡盡簡,資金撥付能快儘快。

保費擴圍緩繳 穩崗返還“免申即享” 這些政策讓企業“輕裝前行”

在河北邯鄲,擁有700多名職工的晨光生物公司剛開了會,準備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企業的信心就來自於河北省一系列支持企業穩崗擴就業的政策,對於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的企業,加大了失業保險的返還比例。

邯鄲市人社局局長 王合章: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的比例由60%提高至90%。

不僅如此,穩崗返還採取“免申即享”模式,大大降低辦事成本,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須申請,只需確認返還信息,人社部門就會直接把返還資金撥付到企業賬戶。邯鄲市啓動返還工作以來,已經直接撥付資金6000多萬元,3400多家企業受益。

在吉林,爲切實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及時復工復產,吉林省人社廳、吉林省社保局會同財政、發改、稅務部門先後於5月12日和6月10日出臺了兩輪實施階段性社會保險助企紓困政策,超前啓動穩崗返還工作,採取“免申即享”經辦新模式,通過數據比對,精準確定符合條件企業名單,直接撥付返還資金。

吉林省社會保險局失業保險處處長 柳利梅:藉助全省統一集中大系統,採取數據直報、基金直撥、經辦直達、待遇直髮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全省50個市州縣社保局同步實現政策“免申即享”,基金“一鍵發放”,特別是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穩崗返還比例達到上年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90%。

“免申即享”讓“企業找政策”變爲“政策、資金、服務找企業”,企業由“跑腿申請”“網上申請”到“無須申請”,最大限度實現“免跑腿、免申請、免填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副司長 劉鵬:全面推行“免申即享”經辦新模式,系統內共享就業、社保數據,系統外融合發改、稅務等部門數據,通過大數據比對精準識別並鎖定符合條件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將穩崗資金直接撥付到企業的對公賬戶上;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撥付到當地稅務部門提供的該企業繳納社保費的賬戶。

大企業穩崗返還比例提升 效果明顯

在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的政策當中,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雖然擴大的比例不及中小微企業,但是仍然起到了非常明顯的穩就業作用。

保費擴圍緩繳 穩崗返還“免申即享” 這些政策讓企業“輕裝前行”

一大早,浙江衢州東方商廈的收銀員、導購員就忙着接待前來採購的市民。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這家經營業務包括商超、酒店以及餐飲、有3000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營業額下滑明顯,不過,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的政策成了政府部門送給企業的“大禮包”,讓3000多名員工工作不丟、工資不降。

浙江省衢州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 李琦:今年政府提高了失業保險的返還比例,相當於2021年我們有2000多人是不需要繳納失業金(失業保險費),現階段來說還是減輕了我們企業的用工壓力。

受疫情影響,汽車產業面臨着極大衝擊。在吉林長春,助企紓困政策及時調整、高效落實,爲車企在關鍵時期解決了困難。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薪酬管理部總監 吳進天:大型的企業穩崗返還比例從30%提高到50%,增加了1700餘萬元,留工培訓補助發放範圍擴大到大型企業,這樣增加了3100萬元,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

企業穩,則崗位穩。在一汽研發總院工作23年的王智,主要負責發動機缸體缸蓋核心零部件自主加工的試製任務。疫情期間,他和工友們不僅正常收到了工資,還額外多了一筆每天200元的生活補貼。

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試製所機加中心數工班班長 王智:在疫情期間,我們爲了保證項目節點,和同事們一起在車間喫住,像我們班組十多個人,每人都收到了補貼。

截至目前,吉林省失業保險助企紓困資金已發放19.5億元,其中發放穩崗返還7.5億元,惠及5.7萬戶企業、187萬參保職工;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7.1億元,惠及6.4萬戶企業、142.1萬名參保職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副司長 劉鵬:受益企業普遍將穩崗資金用於繳納社保費、開展培訓、發放生活補助等,對沖了用工成本,緩解了經營壓力,穩定了職工隊伍。

技能培訓成穩崗返還資金使用主流

由於實施“免申即享”的新模式,困難企業普遍都已經收到了穩崗返還的補貼。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企業並不是把這筆錢一發了之,而是用在了職工的技能培訓上。

保費擴圍緩繳 穩崗返還“免申即享” 這些政策讓企業“輕裝前行”

在湖南永州的一家電子生產車間,俞海英和工友們正在新增的5G天線生產線上緊張地忙碌着。而就在不久前,企業開始轉型,她和工友們由於技能跟不上新的生產需要,不僅收入降低,還面臨着失業的風險。

湖南宏電電子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 吳旺菊:今年1月份以來我們企業新增了4條生產線,但是有些員工他們的技術技能卻跟不上來,我們企業一下子也拿不出那麼多培訓費用。

按照企業失業保險繳納金額90%的比例,俞海英所在的這家電子企業,收到人社部門返還的穩崗資金11.83萬元。利用這筆資金,企業對俞海英等30多名員工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採取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新崗位。

湖南宏電電子有限公司員工 俞海英: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專業技能。拿到培訓合格證後,每個月工資還提高了幾百塊。

在河北,一家以商超爲主業的公司剛收到了50萬元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按每名參保職工500元的標準發放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也將很快到賬。

河北美食林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賈國萍:這個資金到了以後,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用於員工的培訓、教育,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凝聚力。

在江西南昌,企業享受到的不只有穩崗返還,當地還發布了支持企業引進人才的“供崗補貼”。按照“同城同待遇”原則,南昌企業凡引進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在南昌落戶且與本企業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並首次在南昌爲其繳納社保滿1年的,按照全日制本科以上3000元/人、全日制大專1000元/人標準,可享受提供就業崗位補貼。

南昌市人社局人才發展服務科四級主任科員 李鋒:符合條件的企業只需要做好實名認證,填寫基本信息,其他的數據由系統自動抓取。經過審覈之後,這筆補貼會一次性到達企業賬戶,供崗補貼的政策也是爲了鼓勵各駐昌企業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崗位促進就業。

(總檯央視記者 宋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