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金融》|新時代中國銀行業全球化的歷史跨越

作者 | 宗良 孫雨心(中國銀行研究院,宗良系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世界金融論壇高級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開啓了波瀾壯闊的偉大奮鬥歷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也是新時代黨領導下的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這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這十年,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以我爲主的貨幣政策穩健實施,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金融開放穩步擴大,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更加便利。爲巡禮式、全景式、全方位反映“非凡十年”的金融成就,本刊特別開設“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全面展示新時代黨領導下金融業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充分展現我國金融業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銀行業的全球化已經走過百年曆程,映射着中國發展壯大和對外開放的腳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有序實施,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中國銀行業全球化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取得了歷史性發展成就,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全球化之路。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必將開啓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銀行業要把握新機遇、貫徹新理念、展現新作爲,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闊步邁向全球化發展的新徵程。

新時代以來中國銀行業全球化發展成就斐然

進入新時代,中國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融入全球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正日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銀行業順應大勢、把握機遇,穩步推進全球化經營“從大到強”的轉型發展,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顯著提升。

佈局提速,海外機構網絡覆蓋全球

海外機構佈局是衡量全球化經營的重要標準,是建立和優化全球服務體系的基本保障。順應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對外經貿快速發展的態勢,緊隨經濟全球化發展浪潮,中國銀行業積極通過自設機構、海外併購、擴大代理行網絡等方式,實現海外機構快速拓展。同時,中國銀行業海外佈局持續優化,基本完成在國際金融中心和亞太地區等成熟市場的佈局,更多向非洲、南美、東歐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延伸,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爲首選區域,實現了由重點式佈局向以點帶面、連點成片的全球性佈局轉變。截至2021年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海外機構數量從2012年底的1085家增長至1286家,覆蓋範圍從2012年的42個國家和地區增至62個,其中包括4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本形成了遍佈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服務網絡。

質量並進,業務規模和收入持續增長

近十年來,中國銀行業將國際化作爲轉型重點,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海外業務發展,推動海外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在戰略實施層面,中國銀行業堅持市場選擇和政策引導相結合、區域分工和業務合作相結合,深耕專業領域,注重成本效率,海外業務梯隊化、差異化發展成效逐步顯現。其中,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成爲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的領頭羊,堅定地朝着全能化、全球化“旗艦型”銀行邁進。中國銀行堅持國際化經營特色,確立以商業銀行爲主體、綜合化多元化爲兩翼的戰略發展方向,着力推進“全球一流現代銀行集團”建設;工商銀行深入實施外匯業務首選銀行戰略,積極開展境外併購、全力推進海外業務發展。其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鍼對特定區域和業務領域,確立了特色化發展方向,建設銀行大力提升“全球撮合家”服務質效;農業銀行積極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外貿轉型升級和外商投資;交通銀行將國際化作爲“兩化一行”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持續豐富跨境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此外,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在國際化戰略的指導和推動下,中國銀行業全球服務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海外資產和盈利水平呈現快速上升趨勢。截至2021年末,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海外資產規模達到14.78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1.7倍;2021年實現境外營業收入3506.3億元,是2012年全年的2.4倍。

創新賦能,全球綜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伴隨金融科技的加速演進和跨境金融需求的日益深化,中國銀行業的全球金融服務能力全面提高,在市場多元化、業務綜合化、夥伴全球化方面取得長足進展,成爲支持全球經貿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力量。在構建全球服務體系方面,中資銀行不斷加強與多元化平臺的聯動,持續推出創新服務和多樣化產品,跨境人民幣、全球現金管理平臺、投資銀行、私人銀行、銀團貸款等重點業務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渠道多樣、產品豐富、運營高效的跨境服務網絡。在境外機構管理模式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積極探索跨境業務區域化、集約化管理,通過設立區域業務中心、強化區域總部建設、整合區域機構等方式,加強資源統籌和管理效能,提高產品線的研發和服務能力。在全球化客羣拓展方面,持續加大對“走出去”“引進來”雙輪客戶的服務力度,同時加快本地化發展轉型,服務對象不斷向當地非跨國大型企業、全球配置資產的金融機構以及本地個人客戶延伸,提升駐在國本地客戶覆蓋率和業務滲透率,客羣構成更加國際化。以中國銀行爲例,截至2021年末,共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項目近4000個,服務對象覆蓋境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多家公司客戶以及600萬個人客戶,與全球116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餘家機構建立了代理行關係,中國銀行境外機構的本土客戶佔比超過60%。

實力躍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近十年來,中國銀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快速提升,全球影響力顯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得益於國內疫情有效控制和經濟快速恢復,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實現了業務逆勢增長,規模實力和盈利能力繼續領跑全球銀行業。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2021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中,中國銀行業共有144家銀行上榜,資產總額與一級資本總額佔全球1000家銀行份額分別達到25.3%和29.8%,其中四家大型商業銀行連續四年位列榜單前四名。順應全球高度重視環境、社會、治理(ESG)和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中國銀行業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主動擔當、積極作爲,聚焦全人類生活福祉提升,通過創新實踐不斷挖掘業務機遇,促進成果共享、合作共贏,在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體系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2021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仍全部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成爲穩定全球金融的重要力量。通過簽署《聯合國負責銀行原則(PRB)》《“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UNEP FI)、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者聯盟(GISD)等國際平臺,中國銀行業全力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並滿足應對氣候變化金融需求,促進綠色和可持續投資,樹立起負責任的綠色大行形象。

積極服務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經貿合作大局

近十年來,中國銀行業全球化經營取得了長足進展,在支持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銀行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實踐,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服務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大局中發揮了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銀行業積極落實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把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作爲業務全球化重點,持續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的資源投入、項目支持和全面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重點面向“一帶一路”沿線當地企業,充分運用銀團貸款、併購融資、項目融資等優勢產品,支持沿線基礎設施、能源資源開發、國際產能合作、境外合作園區等重大項目,成爲“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主動脈。截至2021年末,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累積支持項目超過1300個,合計提供授信支持超過3500億美元。此外,中國銀行業緊貼“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需求,注重拓展新型業務領域,以“融資+融智”促成一批標誌性業務和成果落地。例如,2015年,中國銀行成功發行全球首隻“一帶一路”主題債券;2016年,建設銀行創新研發“三建客”系列產品(建信通、建單通、建票通),以貿易融資模式填補對外工程承包及成套設備出口項目中短期融資的空白;2019年,四家大型商業銀行成爲首批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的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金融投資綠色化。

支持企業“走出去”,助推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中國銀行業緊跟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提升跨境跨業跨市場服務能力,通過打造“投、貸、債、股、保、租”綜合服務平臺,爲企業“走出去”提供全鏈條、全週期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在國內和世界範圍內構建更加完整、穩定、安全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網絡。利用全球網絡優勢和海內外一體化服務體系,高效滿足國內企業多層次跨境金融需求,積極助推中資企業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加強技術、品牌、市場等方面的國際拓展,大力支持國內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例如,2014年,中國銀行首創針對中小企業的“中銀跨境撮合服務”,目前累計吸引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家中外企業參與。2019年,建設銀行率先推出B2B“全球撮合家”跨境撮合平臺,目前註冊企業用戶超13萬,爲33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數字會展和線上撮合活動累計120多場。

全力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啓動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和進展。中國銀行業充分利用全球網絡和經營管理人民幣業務的優勢,不斷提升跨境人民幣服務水平,發揮了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流通主渠道作用。以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爲出發點,不斷創新跨境人民幣業務,形成了覆蓋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投融資、交易、儲蓄、避險、衍生產品等多元化產品服務體系,有力促進了貿易投資便利化。在跨境貿易領域,中資銀行靈活運用境內外兩個市場的不同特徵,爲客戶提供全交易鏈條的綜合服務方案,2021年,中國銀行業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已達13.74萬億元;在跨境投融資領域,抓住人民幣資本輸出機遇,推動人民幣在項目融資中的運用,支持企業開展跨境人民幣及國內外借款,推動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及投資業務;在金融市場領域,創新人民幣債券等相關投資產品,不斷豐富離岸人民幣交易服務和產品體系;在清算服務領域,以銀行海外機構爲主體的人民幣全球清算網絡不斷完善,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球人民幣清算行達到27家。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全球化經營是銀行通過全球配置資源提升綜合實力的重要方式,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深化開放是必然選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中國銀行業注重發揮先行示範作用,重點聚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客戶羣體,通過優化全球機構和業務佈局,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有效調動境內境外兩種資源,打通市場、資金和投資機會,成爲促進外循環的重要動力。同時,通過提供優質高效、個性化、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增強國內對外資外貿的吸引力和產業鏈鎖定能力,將“金融活水”更多地配置到國內市場主體,爲暢通內循環持續注入新的動能。

闊步向前開啓全球化發展新徵程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俄烏衝突加劇動盪,全球貿易摩擦頻發,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依舊曲折,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銀行業要準確把握新歷史新使命,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全球化經營向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深領域闊步邁進,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立足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中國銀行業全球化經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時期中國銀行業全球化仍處於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國內“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RCEP、“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爲中國銀行業參與國際經貿金融合作與競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要以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發展爲根本、以經濟對外開放的需求和推進節奏爲依據,堅持服務金融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區域戰略協作的主基調,完善國際化發展梯隊建設,全面參與全球金融競爭與合作,持續豐富境內境外、商行投行、線上線下立體化全球服務體系,合理高效配置資源,暢通內外循環渠道,助力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爲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文章 |《中國金融》2022年第13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