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真人秀綜藝的不斷湧現,音樂綜藝也開啓了他的春天,最早的《快樂男聲》、《超級女聲》,以競賽的模式成爲了一代人的回憶,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歌手。

隨後《中國好聲音》更是開啓了導師選人模式,有多少人想擁有自己也有一把挑選人的轉椅。

緊接着《歌手》、《聲生不息》專業人士之間的交流,開啓了神仙打架的模式,不僅爲我們帶來了情懷,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是天籟。

但是音綜只能有這兩種模式嗎?除了競賽、就是專業人士嗎?

當然不!

最近浙江衛視熱播的《爲歌而贊》開啓全新模式,也正是因爲這種模式,增加了很多看點,其實這是《爲歌而贊》的第2季,第一季很多人只記住了《鳳凰傳奇》的《海底》。

第2季繼續開啓全新模式,突破音綜的各種限制,爲我們帶來了三大看點。

01專業歌手和業務愛好者共同交流

在這裏,不僅有實力唱將鳳凰傳奇、蘇見信、張含韻、龔麗娜、尚雯婕等。

也有網絡達人王靖雯、賀仙人等人。

專業人士和業務愛好者共同交流,實力唱將甚至會翻唱網絡達人的紅曲,大家用彼此的音樂來感受不同歌手帶來的魅力。

如果換在其他的音綜節目,網絡達人一定會受到各種的質疑,認爲他們除了粉絲多,長得好看,更多的是不專業。

可是在這裏,沒有人記住自己的光環,網絡達人也不會小看自己。

就說樑龍點評所說:歌手從來不區分,你是在酒吧唱歌還是在國際大劇院唱歌,好的音樂都是不分背景,不分高低的。

回想華語樂團的巔峯時刻,有很多專業歌手都是酒吧主唱出身,後來他們可能成了著名的歌手,也有的去組了樂隊成了影帝,比如黃渤。

英雄不問出處,在這個節目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02評委80%都不是專業人士

這個節目的第二大看點是,他的評委80%都不是專業人士,在節目介紹的時候你會很喫驚,這些實力唱將,怎麼會允許這些年輕小夥來評判他們的音樂呢?

有些是愛玩音樂的,可以算是業餘愛好者,但是也有很多不是專業對口的,比如脫口秀肖璐,說段子還可以,唱rap就有一點爲難了。

還有玩美妝的,搞時尚的,什麼行業都有,只要是網紅達人就能來這裏做百贊團,他們每人手裏都有一票,甚至決定了實力唱將的排名。

這已經讓人大喫一驚了,沒想到更意想不到的在後面。

以前的音綜,那些專業評委評價選手的音樂,通常都是比較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遇到那種極差的纔會犀利的點評。

但是在這裏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客套話,這些年輕評委根本不在乎自己對於音樂的見解說得對不對,不在乎自己是否夠專業,他們只說出自己作爲業餘專家的直觀感受。

而且說話的風格極其“鋒利”。

王靖雯好歹是參加中國好聲音的歌手,並且小有名氣,但是卻被他們說“鼻腔發音”、“唱法太油膩”、“技巧太多,沒感情”。

甚至有人要給王靖雯介紹一個對象,讓她好好體驗一下感情,真是夠虎的。

王靖雯畢竟有點年輕,但是鳳凰傳奇作爲華語樂團的前輩,居然有人評價他唱的《以愛爲囚》有點“普通”,沒辦法入戲,感受不到愛情的困苦。

說唱歌手GAI也不例外,唱了一首情歌,就被人質疑“像是爸爸在KTV裏唱歌,錯過了青春的感覺”,

還有人犀利問他是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看起來不像GAI了。

連溫柔的陳楚生也被質疑,因爲唱了一首溫柔的歌就感覺像是一個爸爸帶着一個孩子,整首歌看起來清湯寡水沒有味道。

不得不說,這些評委的形容詞用的是一個比一個絕,沒有直接說你歌唱的不好聽,但是句句都在說你歌唱的不咋樣。

就算換做沒有名氣的普通選手,遇到這樣的批評聲,估計心裏也是不爽的,但這也是這個節目的奇特之處,比音樂更精彩的地方。

在這裏大家一視同仁,不管你在娛樂圈有沒有名氣,大家對你的音樂可以持着百花齊放的態度,你能接受讚揚,也必須能夠承受批評。

至於你想回應怎樣的態度,那是你的權利!

03歌手的“態度”也是看點頗多

凡是來這裏唱歌的音樂者,當然都貢獻了各種神仙打架的場景,並且也有衆多合作形式的出現,比如實力唱將和網紅達人配對,他們也會擦出新的火花。

只是這火花未必如你所願。

但是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還是點評環節,以往選手都是恭恭敬敬地接受評委的意見,虛心的態度讓人非常符合中國人的交流習慣。

評委禮貌的點評,選手禮貌地回應。

但是在這裏評委犀利的點評,選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畢竟他們在音樂界混了這麼多年,對音樂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這些這些質疑聲,他們都如數奉還,概不接受。

GAI的回應最搞笑了,難道說唱歌手每天就要持續不斷的保持着說唱的感覺嗎?回家跟家人說話要rap,出門買東西也要rap嗎?

唱了一首情歌就不再是rap歌手了嗎?

看着GAI在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模仿,臺下的年輕人笑成了一片。

陳楚生的回應最溫柔,對於音樂,陳楚生更是希望把創作當做自己的日記,用來記錄他的人生,這是音樂帶給他最大的快樂,所以自己開心就好。

他沒有反駁對方的點評,但是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真的是一個很溫柔的人啊!

尚雯婕的回答更現實,被評委質疑不再唱電子音樂是爲了迎合大衆需求,她卻心酸地說了一段故事,曾經發了一張電子音樂的唱片,銷量寥寥無幾,聽的人還一臉迷茫。

作爲一個音樂人,當然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夠有她的知音,所以比銷量還要痛苦煎熬的是沒有人能夠聽懂她的歌。

如果說,別的音綜中更多表現了是音樂的高潮,那麼《爲歌而戰》更多地表現了音樂和觀衆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堅守自己想法的權利,每個人也都擁有不喜歡這首歌的權利,這是這檔綜藝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