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3日電 題:WPS遠程鎖死用戶文檔,算侵權嗎?

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

當你辛辛苦苦寫了百萬字的文檔,突然被鎖死無法訪問,會是什麼心情?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現在成了壓在WPS用戶心裏的一塊石頭。

博主反映WPS鎖死文件

7月11日,在某論壇上,有博主發佈的一則投訴內容顯示:WPS似乎帶了某種敏感詞檢測功能,被探測出來後,不單單是儲存在雲盤上的,就連本地文件也能鎖死。

該博主稱,“我打不開的是雲端文件和本地文件,因爲被鎖了,誰給它的權利窺探用戶隱私文件,並且自行處理。”

WPS回應

WPS回應稱,近期一位用戶分享的在線文檔鏈接,涉嫌違規,我們依法禁止了他人訪問該鏈接。此事被訛傳爲WPS刪除用戶本地文件,該說法純屬誤導。

不過,在WPS回應的微博下面,大量網友曬出截圖反映,不僅僅是禁止他人訪問該鏈接,用戶(創建者)本人也無法再訪問該文檔。

上述博主稱,自己的文件沒有對外分享甚至販賣,投訴後,WPS還曾承認過是漏洞,“WPS在我文件被鎖第二天說我是分享文件導致觸發封鎖,然而所有的證據證明我並沒有對外分享過文件。一百多萬字的文件分享給你們WPS內部過,還有誰?你們就可以甩鍋到我身上了。”

對此,中新財經記者聯繫了WPS相關工作人員,詢問禁止外部訪問後,用戶本人是否可以訪問,是否有權繼續編輯文檔,是否可以將文檔保存在本地電腦上?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相關回應。

一些網友還質疑:WPS是如何知道用戶文檔內容的,是否在偷窺用戶內容信息?對此,WPS回應稱,始終把用戶體驗和保護用戶隱私放在第一位。

不過,WPS在隱私協議中規定,“您所上傳的相關文檔材料在脫敏後會作爲AI訓練的基礎材料讀取、使用,但請您放心,我們會採取安全措施和技術手段保護您的個人信息,並將通過技術手段對該等資料進行去標識化處理,以降低其他組織或個人通過去標識化處理後的個人信息識別到您的風險。”

有觀點稱,WPS並不一定是偷窺用戶內容,這可能是關鍵詞大數據分析的結果,至於是否存在“誤殺”的可能有待進一步驗證。不過,截至發稿時,WPS也未對是否可能存在“誤殺”的問題進行回應。

這種行爲算侵權嗎?

對於遠程鎖死用戶文檔這種行爲,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接受中新財經記者採訪時稱,如果用戶的網絡分享並非向不特定對象公開,而是僅限於其朋友或工作夥伴等,則用戶的分享行爲本身可能屬於私密行爲,屬於隱私的範圍,未經用戶本人同意,企業不能非法獲取該隱私信息。

“因爲WPS作爲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違法信息有依法進行管理的義務,只是因用戶的分享行爲屬於隱私範疇,不能進行人工監控和審覈,但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於包含違禁詞的內容進行自動過濾,這種行爲一般並不違規。一些社交軟件也有此類技術手段。”

趙佔領還表示,“如果用戶存在電腦內的本地文件,即便有違規或涉敏感詞的內容,但用戶並未在網絡上傳播,任何企業無權鎖死或刪除用戶本地電腦的資料,如遠程鎖定或進行刪除,則涉嫌侵權。”(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