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實習生 蔣雨露

近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簡稱“港大醫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源自本地 mRNA 疫苗接種者、針對SARS-CoV-2 Omicron(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廣譜中和抗體ZCB11,對所有受關注變異株包括當前主要流行的Omicron BA.1、BA.1.1 和 BA.2,均顯示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相關研究論文已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這是繼研究證實香港Delta變種疫情爲倉鼠傳人之後,香港高校發佈的又一重磅研究。今年三月份,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聯同香港特區政府漁護署合作研究發現,一些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進口寵物敘利亞倉鼠爲本地爆發Delta疫情的源頭。受感染的敘利亞倉鼠可以將病毒傳播給人類,從而導致病毒在人類之間持續傳播。這項研究亦反映倉鼠可以成爲新冠病毒的另一宿主。

而最新的研究發現,使用ZCB11預防或治療Omicron病毒,可保護敘利亞倉鼠的肺部免受攻擊。談及這次研究的背景,研究人員表示,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驚人的高傳播力和抗體逃避特性,給當前疫苗和抗體免疫療法的功效帶來了巨大挑戰。爲了應對不斷出現、具有不可預測致病特性的 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不得不維持全民戴口罩政策、隔離和無休止的病毒檢測,並導致社會普遍焦慮和重大經濟損失。因此,研究宿主免疫反應是否可以產生廣譜中和抗體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不僅對應於抗體的免疫療法,而且對改良疫苗以激發同樣廣泛的免疫保護也至關重要。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港大和港科大瞭解到,在這項研究中,港大醫學院團隊建立了一個高效的抗體克隆技術平臺。該平臺可以從單一的記憶B細胞中克隆出天然配對的人體抗體基因。利用這項技術,該研究團隊篩選了香港地區34位BNT162b2疫苗接種者的樣本,從中成功發現了抗體ZCB11,並通過假病毒和活病毒測試,證明ZCB11能夠中和所有變異株,包括Alpha變異株(B.1.1.7)、Beta變異株(B.1.351)、Gamma變異株(P1)、Delta變異株(B.1.617.2)和Omicron變異株 (B.1.1.529)。重要的是,在預防或治療情況下用藥,ZCB11可分別保護敘利亞倉鼠的肺部免受Omicron和Delta病毒變異株的攻擊。

此外,科大合作團隊利用單顆粒冷動電鏡技術,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解析了ZCB11和病毒刺突蛋白的複合結構,揭示了ZCB11獨特的分子作用模式,爲接下來結構導向的抗體及改良疫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港大、港科大聯合發現廣譜中和抗體可使倉鼠免受變異株感染。本文圖片均由香港大學提供

領導這項研究的香港大學艾滋病研究所所長、臨牀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表示,研究結果表示ZCB11 是一種很有醫用潛力的抗體藥物,可通過生物醫學干預,以應對大流行的SARS-CoV-2 關注變異株。

陳志偉認爲,儘管研究結果表明港大醫學團隊在針對 COVID-19 的人類抗體藥物和疫苗的研發方面處於世界前沿,但仍迫切需要在香港建立大規模生產基地和臨牀轉化中心,以達成晉身國際創新中心的目標。

港科大理學院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黨尚宇表示,“高分辨率的結構信息能夠使我們瞭解在衆多SARS-CoV-2 關注變異株中,ZCB11具有廣譜中和作用的分子機制。”他進一步補充解釋,這項研究依賴港科大最先進的冷凍電鏡設備,這證明了它不僅有能力支持結構生物學研究,還支持許多其他研究領域,例如本研究中的抗體開發。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右起):香港大學愛滋病研究所所長兼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陳志偉教授、科大理學院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黨尚宇。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