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興證宏觀

投資要點

6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17.9%,高於前值的16.9%;同時進口增速(以美元計價)爲1.0%(以美元計價),低於前值的4.1%;出口增速上行保持韌性,同時進口增速(以美元計價)下行,與出口增速繼續恢復發生背離。對此,我們認爲:

價格仍然是解釋本月進出口數據的重要因素。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價格成爲解釋進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而價格也仍然是本月進出口的主要貢獻因素。從“量”而言,主要商品的出口和進口的數量同比增速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尤其在進口中體現更爲明顯,這反映內需的恢復仍然需要時間。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一:出口疫後“填坑”仍在進行,上海進出口增速由負回正。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長三角地區,6月進出口增速明顯回升,對全國外貿增長貢獻率接近4成。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最爲嚴重的上海,6月進出口增速由5月的負數轉爲正增長。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二:對韓國出口的替代效應。6月中國出口拉動主要爲高新技術、機電產品以及輕工紡服。汽車、電子等機電產品在6月的高增一部分來自於國內復工復產的拉動,另一部分或來自於對韓國出口的替代。6月初開始,韓國工會發起無限期罷工,這導致6月韓國出口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製造業相關的電子、交通工具等出口增速下滑更加明顯。在這一背景下,部分出口訂單或轉移至中國。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三:東盟生產需求仍然較爲強勁的支持。分國家來看,6月中國對東盟的同比出口增速繼續回升。相較於歐美國家經濟逐步下行,東盟整體經濟仍然較爲穩健,生產需求仍然較爲旺盛,這也對中國輕工紡服和電子等產品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出口增速短期“挖坑反彈”,下半年仍有回落壓力。雖然中國出口在疫後反彈、事件性因素以及新興市場生產需求的支撐下仍然保持強勁。但是,中期來看,在全球需求走弱和中國出口份額向疫情前中樞迴歸的背景下,下半年出口增速仍有下行壓力。

風險提示:疫情不確定性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經濟下行風險。

正文

6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17.9%,高於前值的16.9%;同時進口增速(以美元計價)爲1.0%(以美元計價),低於前值的4.1%;出口增速上行保持韌性,同時進口增速(以美元計價)下行,與出口增速繼續恢復發生背離。對此,我們認爲:

價格仍然是解讀本月進出口增速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我們在此前多篇出口報告中所述,2021年下半年之後價格因素對出口增速的貢獻開始成爲主導。拆分本月主要商品的出口和進口金額來看,價格也仍然是主要的貢獻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由於6月人民幣兌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出現比較明顯的貶值,因此以美元計價的量價拆分來看,價格的同比增速貢獻出現一定的下滑。這也是我們看到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速明顯高於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增速的原因。從“量”而言,主要商品的出口和進口的“量”的同比增速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尤其在進口中體現更爲明顯,這反映內需的恢復仍然需要時間。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一:出口疫後“填坑”仍在進行,上海進出口增速由負回正。根據海關總署發言,以人民幣計價的6月長三角地區進出口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9%,高於同期全國整體增速0.6個百分點,對全國外貿增長貢獻率接近4成。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最爲嚴重的上海,6月進出口(人民幣計價)已恢復正增長,當月同比增長9.6%,相較5月的-13.7%上行23.3個百分點,上海港的進出船隻數量自6月開始也快速增加。從集裝箱吞吐量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6月中上旬長江三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遠高於八大樞紐港口的水平。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二:對韓國出口的替代效應。拆分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來看,6月中國出口拉動主要爲高新技術及機電產品,以及輕工紡服爲主。機電產品中,汽車、集成電路以及船舶等較爲強勢。汽車、電子等機電產品在6月的高增一部分來自於國內復工復產的拉動,另一部分或可能來自於對韓國出口的替代。6月初開始,韓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下屬貨物運輸工會“貨物連帶”發起無限期罷工,拒絕進行貨物運輸,這導致6月韓國出口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製造業相關的電子、交通工具等出口增速下滑更加明顯。在這一背景下,部分出口訂單或轉移至中國。

出口保持韌性原因三:東盟生產需求仍然較爲強勁的支持。分國家來看,6月中國出口的結構和5月類似,值得注意是對東盟的同比出口增速仍然在上升。相較於歐美國家由於高通脹和快速加息等問題已逐步進入衰退區間,東盟整體經濟仍然較爲穩健,生產需求仍然較爲旺盛,這也對中國輕工紡服和電子等產品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出口增速短期“挖坑反彈”,下半年仍有回落壓力。雖然中國出口在疫後反彈、事件性因素以及新興市場生產需求的支撐下仍然保持強勁。但是,中期來看,在全球需求走弱和中國出口份額向疫情前中樞迴歸的背景下,下半年出口增速仍有下行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