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內區域乳企的數量會大大減少,在目前中國乳業市場處於階段性飽和狀況下,龍頭企業在產品、品牌、渠道等綜合優勢明顯,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而一些產能落後、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創新的中小區域乳企將被逐步淘汰出局。

中國乳業“強者恆強”的市場格局正在變得愈發清晰,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在液奶還是在奶粉行業,頭部企業的領先優勢正在不斷擴大,但對於中小乳企而言,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更好的存活和發展,則成爲下一階段的主要命題。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表示,中國乳業正處於市場階段性飽和階段,集中化是大趨勢,但有活力的中小乳企依然會有機會,創新能力決定了在本輪市場淘汰賽中,誰會最終留在牌桌上,誰會出局。

液奶競爭:市場淘汰加速

從2005年突破千億,到2016年突破3500億大關,中國乳製品行業近年來經歷了一輪高速增長。但2016年以後,隨着市場逐步飽和,行業增速開始放緩,市場也進入到存量競爭階段。

2020年和2021年疫情下,隨着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乳製品行業再次迎來了一輪“小陽春”,特別是2021年,國內規模以上乳製品企業銷售總額達到4687.4億元,同比增長10.3%,不過國內市場存量競爭的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存量競爭下,乳企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消費升級帶動的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市場集中度的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規模以上乳企收入中,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合計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排名其後的光明乳業和君樂寶乳業則佔據10%的市場份額,頭部乳企的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國內全國規模以上乳製品企業減少到589家,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是815家。

以2020年數據分析,乳品市場中,細分品類的液奶、酸奶、奶粉合計佔據98%的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爲42%、23.5%和32.1%。而前兩者也是全國化乳企和區域乳企的核心業務。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全國化乳企和區域乳企在常溫和低溫產品上形成差異化競爭,彼此相安無事。

但近年來,隨着全國化乳企伊利、蒙牛快去切入低溫鮮奶業務,打破了全國化乳企和區域乳企差異化競爭的原有市場格局,也攪動了市場的新一輪淘汰賽。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國內區域乳企的數量會大大減少,在目前中國乳業市場處於階段性飽和狀況下,龍頭企業在產品、品牌、渠道等綜合優勢明顯,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而一些產能落後、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創新的中小區域乳企將被逐步淘汰出局。

在宋亮看來,中國乳企強者恆強的格局已經形成,但區域乳企淘汰提速但並不意味着市場會進入龍頭企業絕對壟斷的狀態,中國市場很大,因此也具有多樣化的區域市場,因此區域乳企依然有生存的空間,而下一步競爭的關鍵則是創新能力。

宋亮表示,一方面區域乳企要在管理機制上創新,不能再抱着固守一隅的老心態,要將自身打造成高效、小而美、有活力的創新型企業,建立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區域乳企要在產品、渠道、模式上加快創新的步伐,不要盲目同質化競爭,而是打造自身的區域性特色和特點,集中資源深耕根據地市場,重建差異化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市場集中度的提升,乳製品市場競爭也快速加劇,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也變得嚴重,一家乳企推出新產品,馬上就會引來大批乳企跟風,產品同質化也帶來了無序的渠道和價格競爭。

對此,宋亮建議,乳業企業在傳統的產品、品牌、渠道、價格等競爭之外,還應提升競爭的維度,比如龍頭乳企應該帶頭加大在基礎營養領域的研究,加快專業營養產品的打造,在這一領域仍屬於藍海市場,也有更高的毛利,也符合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需求。

另一方面,他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出臺更嚴格的法律法規,保護企業創新,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並對區域乳企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區域乳企本身機制更加靈活,在創新上未必跑的比龍頭企業慢,如此一來在保護市場充分競爭的同時,也可以加快中國乳企整體創新的速度。

奶粉競爭:加速轉型突圍

液奶市場集中度提升的同時,國內奶粉市場也呈現同樣的趨勢。

隨着2018年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實施後,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數量迅速從3000多個減少至目前的幾百個,市場環境得到了淨化,頭部乳企的市場份額開始提升,但整體進展不快。

但從2017年以來,國內新出生人口數連續4年下滑,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爲1062萬人,相比於2016年的1883萬人少了約4成,中國奶粉市場整體萎縮,這也導致國內奶粉市場競爭年年加劇。

這也讓國內奶粉市場也呈現出新變化,一方面是大品牌爲了業績增長,不斷蠶食中小品牌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市場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奶粉市場進入新的混亂期,渠道產品價盤混亂,市場竄貨增加,大小奶粉企業的發展都面臨新的挑戰。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新政後國內奶粉市場集中度的提升看似緩慢,這與當初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的寬鬆審批有關。不過隨着奶粉新政效果的逐步顯現,加上近兩年國內奶粉行業的優勝劣汰,截至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奶粉品牌數可能只有2017年時的六分之一左右。

但宋亮表示,目前中國的三到五線奶粉市場空間很大,中小品牌還能從中找到生存空間,到未來國內市場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數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到200個左右,並維持穩定。而且如果沒有食品安全等意外事件發生的情況下,預計中外奶粉頭部品牌的江湖地位也將保持穩定。

但對於從本輪競爭中留存下來的乳企而言,同樣也要面臨市場的挑戰。近期澳優(01717.HK)剛剛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上半年收入約33.5億元至35億元人民幣,按年減少18%至21.6%。

宋亮表示,疫情疊加經濟的不確定性,讓今年奶粉企業的業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短期內國內新出生人口總量下滑帶來的影響,市場也需要時間消化,因此目前來看,奶粉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補缺。

記者瞭解到,此前國內奶粉企業大多嘗試從成人奶粉、孕婦奶粉、中年老年奶粉和兒童奶粉等延伸品類嘗試突圍,但實際市場效果大多一般,特別是成人奶粉和中老年奶粉,後者有着龐大的市場基數,但在奶粉企業的業績報表上鮮有優異表現。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所以上述奶粉品類難以做大,一方面與行業門檻較低有關,這導致了此前市場上出現了一批針對中老年和兒童奶粉的低技術含量奶粉產品,其同質化嚴重,所帶來的惡性價格競爭又擾亂了整個品類的價格體系。另一方面,在上述奶粉品類中,還存在一些涉嫌違規違法銷售或違規聲稱功能等情況,進而導致了消費羣體對這一類奶粉產品的不信任。

在宋亮看來,目前國內奶粉企業的未來,依然是從嬰幼兒營養逐步向全家營養市場擴張,目前可以看到一些乳企已經在做嘗試。他也建議,從企業角度,需要加大科技研發和產品創新的投入,研發更多具備營養性、科學性和功能性的大健康產品。比如國外乳企已經在研發預防阿爾茲海默症等有針對性功能的營養品等,在上海進博會上已有亮相。

與此同時,宋亮也建議,目前國內營養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存在滯後性,這也導致企業在這一領域發展面臨困難,也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儘早出臺相關規定,在抬高行業門檻的同時,鼓勵更多有能力的乳企加快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