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noodle dance,麪條舞,是海底撈海外門店當中“手工扯麪”的譯名。

“我們點了一份noodle dance,小哥上來表演時,兩個外國朋友都驚呆了,愣愣地看了半天,纔想起來拿出手機拍照。”7月18日,江美欣(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描述道,“我小孩從小在澳大利亞長大,哪裏見過這個?也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

江美欣是福建福州人,目前定居澳大利亞堪培拉。2個月前,她和家人與外國朋友們到悉尼的海底撈喫火鍋,帶着外國朋友“見世面”。

被海底撈“征服”的還有楊樂(化名)的外國朋友。6月底,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她,帶着一羣外國朋友到墨爾本的海底撈喫火鍋。“他們甚至還不知道怎麼喫火鍋,其中一位朋友聽說了海底撈的特色服務,也嚷嚷着要到海底撈過生日,讓店員給他唱生日歌,送禮物。”楊樂笑道。

結合消費者反饋與海外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視頻,海底撈的特色服務,在海外同樣是流量密碼。在Tik Tok上,以HAIDILAO爲關鍵詞搜索,結果中,以noodle dance、free toy(免費玩具)、nail salon(美甲沙龍)爲關鍵詞的內容比比皆是,其中,許多視頻播放量都超過10萬。

如今,海底撈計劃將海外餐飲業務單獨拆分上市。

近日,海底撈發佈公告,稱將通過介紹上市方式,將集團全資子公司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特海股份)分拆並於香港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

特海股份及其附屬公司主要經營海底撈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以外地區的餐飲業務。海底撈認爲,建議分拆符合海底撈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因爲建議分拆可使特海股份的業務及集團的其餘業務在各自的地域範圍內獲得更好的發展,並在一個獨立的上市平臺上產生未來的增值收益。

不過,從海底撈海外門店的經營策略來看,除了門店數較少、客單價較高之外,海底撈海外業務基本與國內業務區別不大。用國內的經營策略推進海外業務,海底撈還需要解決不少問題。

瞄準海外華人

2012年,海底撈開設了新加坡首家分店,此後,便開始逐步擴大海外餐廳網絡。10年過去,如今海底撈的門店網絡已覆蓋亞洲、北美洲、歐洲、以及大洋洲。

特海國際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撈已在海外四大洲11個國家開設97家餐廳;從2022年3月31日直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又在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泰國及馬來西亞開設了6家餐廳。目前,海外門店總數已達到103家。

從門店分佈上看,與中國距離較近、消費口味較爲相似的東南亞地區,是海底撈海外拓張的重要根據地,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撈東南亞地區門店數量達到57家,澳大利亞與英國地區目前則佈局最少,門店總數爲7家。

梳理海外門店的具體位置不難看出,海底撈出海,主要佈局是將火鍋這一“國粹”,搬運到文化同根同源的海外華人聚集地。

咪醬(化名)出生在中國,小學時移居日本,如今已在日本生活十多年。7月18日,她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日本, 她已經喫過起碼10次海底撈。

“在中國,其實我沒喫過海底撈,到了日本以後一直找不到好喫的中式火鍋,而海底撈在華人圈裏還挺出名,一來二去才成了回頭客。”咪醬說道。

在高度成熟的連鎖經營體系下,海底撈的海外門店,除去基於當地文化背景下的假期籌辦主題活動,以及提供每種火鍋食材的理想烹調時間和小料組合建議等本地化服務以外,無論是裝潢陳列、菜品種類,還是特色表演與極致服務,都與國內保持高度一致。

“真沒想到澳大利亞的海底撈也能有免費美甲服務。想家的時候去喫海底撈,真的跟回國了一樣。”楊樂說道。

主要由海外華人支撐起來的海底撈海外業務,近年來也持續發展。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特海國際收入分別爲約2.33億美元、2.21億美元與3.12億美元。其中,2020年收入受疫情影響明顯。但2022年起,特海國際業務迎來疫情爆發以來的有力復甦,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特海國際收入爲1.09億美元,與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6827萬美元收入相比,收入大增。

但受到疫情影響,2019—2021年,特海國際門店整體翻檯率分別爲4.1次/天、2.4次/天與2.1次/天,下滑明顯。

2022年第一季度,通過實施提供折扣,激活現有顧客及提供非高峯時段用餐等一系列措施,特海國際門店翻檯率逐漸恢復到2.7次/天;到2022年第二季度,翻檯率回升到3.3次/天。

客流量方面。2019年,特海國際門店共錄得約810萬人次的客流量。受疫情影響,2020年海外門店高峯時期顧客人次僅710萬,這一數字在2021年回升至980萬。整體而言,特海國際門店顧客人次呈上漲趨勢。

2022年第一季度,隨着部分國家的疫情逐漸緩解,特海國際總共錄得約380萬的顧客人次,較2021年同期的約240萬人次增長60.3%。

業務仍在虧損

儘管收入規模整體提升,但目前爲止,特海國際仍處於虧損狀態。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特海國際淨虧損分別爲3300萬美元、5380萬美元、1.51億美元以及2850萬美元。

由於從海底撈國際集團獲得貸款以擴張業務,這一時期,特海國際的負債淨額分別爲1070萬美元、6700萬美元、1.87億美元以及2.25億美元。

在海外,特海國際面臨着更爲突出的原材料與人工成本壓力。

2019—2021年期間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特海國際食材成本分別佔收入的26.9%、26.4%、29.6%及31.2%。與此同時,特海國際員工成本則分別佔公司收入的48.1%、45.4%、45.9%及40.0%。

值得注意的是,同時期內,特海國際顧客人均消費價格分別爲28.7美元美元、29.4美元、30.3美元與27.5美元,顧客人均消費價格整體下滑。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作爲國際市場上最受歡迎中式餐飲類別之一的火鍋品類,按餐廳收入計,佔2021年國際中式餐飲市場的11.1%。同時,報告預測,國際市場的火鍋店數量預計將從2021年的13.4萬家增加到2026年的16.9萬家。

上述數據均說明,儘管背靠火鍋龍頭海底撈,但在未來,特海國際仍需面對激烈市場競爭。

極致服務雖然是海底撈的強大優勢,但在海外消費者眼中,海底撈卻絕非不可替代。

價格貴,是消費者們對海底撈海外門店的統一感受。梳理咪醬、楊樂以及分別在新加坡與美國留學的羅萱(化名)與Gavin的就餐價格,可以得知,在海外各發達國家的海底撈門店,與國內同樣的就餐分量,人均消費價格要達到約250人民幣。

“即便這個價格受匯率、當地物價水平以及就餐小費等因素影響,我還是覺得有點貴,其實在這裏還有更多選擇。”Gavin對時代週報記者感嘆道。

Gavin與羅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海底撈在國外選址的知名華人聚集區,有許多由當地華人世代經營的中餐館、火鍋店,以及與海底撈一樣出海的火鍋店品牌。

“論口味,當地一些單體火鍋店更有特色。論價格,一些中餐館也會比海底撈實惠。海底撈也沒那麼大優勢。”Gavin說道。“在新加坡,好多米其林餐廳價格也和海底撈差不多,選擇海底撈,就是方便我們聚餐而已。”羅萱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是吸收了海底撈國內激進拓店的教訓,特海國際於2021年調整了擴張計劃,優先優化現有餐廳的表現,並減慢新餐廳開業的數量及廣度。

2021年,特海國際新開的餐廳數量由2020年的36家減少至22家,在2022年第一季度僅開設3 家新餐廳。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特海國際超過95%的餐廳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