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

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爲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5月以來,重慶巴南區長安汽車新能源鈴耀工廠馬力全開。新車訂單大幅增長,工廠已切換爲“人換設備不歇”的趕工模式,日產量突破600臺。今年1至6月,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超過5.28萬輛,同比增長80.3%。

單日訂單金額近億元!6月20日,徐工挖掘機智能製造基地,200臺定製化挖掘機批量交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徐工全力進軍高端裝備市場,全新一代38噸、60噸大噸位挖掘機憑藉高可靠性、高效率和低油耗,市場佔有率快速提升。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全力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統計顯示,儘管受到疫情衝擊,高技術製造業仍表現出較強韌性,增速快於全部工業。今年1至6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綠色智能產品產量同比均有明顯增幅。

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要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在關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

江蘇南通海邊風場,一座座潔白高聳的海上風電機迎風轉動。支撐龐然大物安然屹立的,是一根根直徑6米、長達77米的鋼樁,而將鋼樁打入43.5米深海底的,是去年底由中信重工自主研製的超大型液壓打樁錘。

“液壓打樁錘是海上風電基礎施工的關鍵設備,以前長期依賴進口。新產品的成功研發助力我國海工裝備領域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中信重工有關負責人說。

這邊,“遼闊海面架鐵柱”;那頭,“方寸之間精雕琢”。走進浙江寧波市寰採星科技公司無塵車間,一條條被蝕刻超千萬個微米級孔洞的精密金屬掩膜板從全自動生產線下線。

“眼前這條厚度只有頭髮絲直徑1/4左右的高精度金屬掩膜板,決定着屏幕的分辨率和成像品質。”寰採星科技公司總經理許宗義說,新產品已通過國內多家面板廠測試,有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半導體顯示行業關鍵技術難題。

國內首臺超長行程高鐵專用高速五軸加工中心成功下線、世界首臺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數控機牀研發成功、先進儲能材料等百餘種材料產量居世界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產業鏈攻關不斷取得新進展,更多企業在產業領域鍛造長板,練就“獨門絕技”。

“2019年全球首創的無模組動力電池包技術,如今已經進化爲3.0版本麒麟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超過250瓦時每千克,電量比國外同行追捧的4680大圓柱電池系統高13%。”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介紹,公司正在佈局下一代結構創新技術,將電芯與車身、底盤、電驅動、熱管理及各類高低壓控制模塊等集成一體,進一步提升體積利用率,百公里電耗更可降至12千瓦時以下。

刀片電池、彈夾電池、半固態電池……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持續創新突破,先進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單體平均能量密度分別達到280瓦時每千克、170瓦時每千克,骨幹企業電池系統循環壽命超過5000次,動力電池技術繼續全球領先,產量連續8年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達206.4吉瓦時,同比增長176.4%。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製造業投資比重和結構不斷優化。

翻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發展曲線圖,一條穩步向上攀升的曲線格外引人注目: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製造業投資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8%。

——傳統產業去產能比例提高。

“殭屍企業”應出盡出,落後產能應退盡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實施世界鋼鐵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產能更新計劃,“十三五”累計壓減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取締“地條鋼”1.4億噸以上,產能利用率恢復到合理水平,促進鋼鐵業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營收達6.93萬億元,同比增長32.7%,累計利潤總額達3524億元,同比增長59.7%。

——新興產業增勢喜人。

走進位於重慶璧山區的弗迪電池工廠,遍佈生產車間、工序、條線的高精度傳感器,數以百計的工業機器人,與精益化、自動化、信息化製造管理系統一起,打造出一座刀片電池世界級工廠。

“去年以來,比亞迪憑藉刀片電池、超級混動等技術,迎來了技術、產品和市場的爆發,全年銷售新能源汽車突破60萬臺,同比增長220%。”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介紹,今年5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11.49萬輛,同比增長348.1%,這已是比亞迪3月以來第三次單月銷量突破10萬輛。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延續高增長態勢,累計產銷同比均增長1.2倍,6月份市場滲透率達到23.8%。同樣快速增長的還有機器人、光伏電池等新興產業。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4.9%和48.9%;今年二季度,單晶硅、多晶硅、光伏電池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1.3%、50.6%、30.4%,鋰離子電池、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小類行業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

產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新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伴隨着隆隆巨響,通紅的鋼板快速傳送,經過軋製、噴淋冷卻,變成黑色鋼帶,再捲成鋼卷……在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熱軋帶鋼廠1780熱連軋生產線上,長達百米的傳輸軌道由400臺輥道電機驅動,如果某一電機出現故障使得輥道停滯,已軋製好的鋼帶表面就會出現大面積劃痕。鞍鋼“5G+工業互聯網”三大業務場景之一的熱軋生產線5G電機生命週期管理,讓難題迎刃而解。

“數百個傳感器實時採集輥道電機電流、振動、溫度等運行時的狀態參數,並通過5G網絡傳送到‘精鋼雲’平臺,實現即時監測、診斷,進而對電機科學預測維護。”數字鞍鋼建設有關負責人介紹,如今生產線緊急停機、故障維修次數下降20%,作業效率提升5%,每年節約維修費用約10萬元,每年產值增加收入約8750萬元。

作爲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和75.1%,比2012年分別提高31.1個和26.3個百分點。

產業數字化轉型背後,是數字產業化持續推進。

走進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新材料車間,聯合百度智能雲打造的人工智能質檢設備,讓單個絲錠的檢驗時間縮短到2.5秒,檢驗效率相比人工質檢提高70%。2021年,百度智能雲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品牌“百度智能雲開物”,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爲特色,已經爲電子、汽車、裝備製造、鋼鐵、化工、水務等超過22個行業的300多家標杆企業提供雲智一體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並已在全國16個區域深度落地。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15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可監測的工業設備連接數量達到3072萬臺(套)、工業APP數量突破22.5萬個。今年上半年,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3100個。

產業數字化轉型背後,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步跨越。

在四川成都市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上,一輛純電動城市客車正在開展自動駕駛測試。爲支撐未來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高速發展,總投資規模約109億元的成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於5月10日正式上線,當天,12家企業簽約入駐,算力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華爲正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聯接和計算技術、數字能源的持續創新,爲參與‘東數西算’的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華爲監事會主席郭平說。據瞭解,目前已有20多個城市規劃和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賦能科研創新和產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