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的“力箭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於7月27日12時0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它採用“一箭六星”的方式順利將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軌道大氣密度探測試驗衛星、低軌道量子密鑰分發試驗衛星、電磁組裝試驗雙星和南粵科學星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作爲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 “力箭一號”爲我國中小型衛星發射提供了更多選擇。

《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處獲悉,“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製的首型固體運載火箭,也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入軌精度、設計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該款火箭是四級固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總長30米,芯級直徑2.65米,首飛狀態整流罩直徑2.65米,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00公斤。

據瞭解,當前各國使用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通常採用液體燃料,但它存在發射準備時間長、需要的配屬設備多等固有缺點,難以承擔快速響應發射任務。而固體運載火箭具有射前無須加註推進劑且可長期整箭存儲,操作簡捷、響應快速、發射高效等優勢,一直是各航天強國運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着固體運載火箭技術在民用商業航天領域的應用,其與近些年蓬勃發展的小衛星發射需求匹配度較好,並具有合適的運載能力與整箭費用,固體運載火箭在小衛星發射市場逐漸獲得穩定的市場。

目前國內主要應用於商業航天發射領域的運載火箭,包括“長征-11號”“快舟一號甲”“捷龍一號”等均爲固體運載火箭。其中“長征-11號”運載火箭分別於2019年、2020年和2022年三次成功進行海上發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也在2019年12月7日間隔6小時連續發射了兩發火箭,創造了同一型運載火箭在同一發射場發射間隔最短紀錄,這都充分展示了固體運載火箭機動靈活、快速響應發射能力。

在“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的研製過程中,中國科學院相關院所、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等單位聯合展開科研攻堅任務,突破了大噸位固體運載器總體優化設計與試驗技術、先進動力系統與推力矢量控制技術、集中-分佈式現代航天電子技術、低成本箭體結構與分離技術、智慧飛行控制技術、大噸位固體火箭地面使用及熱發射技術等多項重大關鍵技術。通過研究方式的創新實現了高效低成本敏捷開發,爲我國運載火箭領域的技術變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因此具有運載能力大、入軌精度高、固有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發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發射成本低、使用靈活便捷、環境適應性好等一系列突出優點,適用於中/小衛星載荷的中/低軌低成本快速組網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射任務也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的,這座中國航天的國字號發射場再度迎來商業航天新型號火箭的首飛。據《環球時報》記者梳理,作爲國內第一個向民營商業航天開放的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於2018年9月5日和7日成功發射了“雙曲線一號”“重慶兩江之星”驗證火箭,正式拉開國內民商航天蓬勃發展的序幕。2019年7月25日“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再度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中國民營商業火箭的首次入軌;2020年11月7日“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將天啓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着我國民商航天發射達到新的高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商業航天“母港”的作用愈發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