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衆‘上海清算所董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2年第15期

堅決貫徹黨中央部署和人民銀行黨委要求,高效應對突發事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職責。2022年3月,上海遭遇空前嚴峻的新一波疫情。作爲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上海清算所在支持“打贏大上海保衛戰”過程中,強化底線思維,及時制定並持續優化完善應急預案、風險管理體系和業務連續性計劃,主動覆盤和吸納金融市場成功應對疫情影響的舉措,形成並完善多維度風險識別、預警、應對和化解等的組合對策,全力保障金融市場安全穩定運行。

下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先手棋

臨危不亂制定有效應急方案。面對突發疫情衝擊,上海清算所黨委第一時間啓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結合實際、合理靈活部署應急措施。黨委班子以身作則,按照A、B兩組輪班駐場,成立值守人員臨時黨支部衝鋒在前,4月和5月,公司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帶領運營、技術等關鍵崗位約50餘人,60多天24小時現場值守,在抗疫一線有力保障了生產不間斷、業務不停擺、服務不中斷。同時,通過開闢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綠色通道,提前摸排100餘家承銷商應急需求,不僅每週例行的發行工作未受影響,4月、5月的招標發行規模同比增加約14%;通過組織“現場值守+遠程辦公”,實現與市場運行的無縫對接,平穩支持近4000只債券登記、付息兌付等,爲151家受疫情影響的市場機構辦理業務應急響應217項,切實解決市場的“燃眉之急”;根據受疫情影響機構的需求,快速形成“一目瞭然”的市場服務工作手冊,及時把應急綠色通道、風險試算平臺等服務舉措帶到機構身邊,切實發揮了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作用。

逆週期風險管理體系守住風險底線。根據我國金融實際並結合《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等國際標準,上海清算所從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等22條原則入手,建立健全中央對手清算風控體系,形成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有序的風險準備資源、精確的風險計量方法。在風險場景的設計中,及時融入突發疫情的影響,預先做好風險資源準備,提升對極端市場波動風險的應對能力。比如,提前2個星期預警外匯業務波動,提早強化利率、債券等風控模型對極端市場波動的風險覆蓋能力,結合實際情況對大宗商品業務及時預警並調整保證金。2020年第一季度,國際上有的中央對手方日均收取變動保證金規模環比增長達100%甚至300%,上海清算所的環比增幅僅爲42%,風險管理效率較高;2021年債券風險預警準確率達100%,提前預警天數約500天,居於國際先進水平。面對疫情,上海清算所成功進行逆週期管理和主動精準風險防控,切實守住不發生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科技賦能保障系統穩定運行。通過不斷完善優化系統底層架構、災難備份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上海清算所應用科技手段制定了體系完備的業務連續性計劃,強化了業務和技術系統的健壯性和系統彈性,能夠防止或減少極端風險情況對業務運營的影響。通過多層次冗餘網絡、負載均衡、數據庫集羣(RAC)、存儲本地雙活及主機集羣等各類高可用(HA)設計,上海清算所能夠有效防止信息系統單點故障的發生。通過“兩地三中心”災難備份體系,同城雙中心繫統始終保持同步服務、互爲備份和相互支撐,能在30分鐘內完成核心業務系統熱切換,確保業務連續運行。通過打造湖倉一體的大數據平臺,企業級“數據湖”爲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提供準確及時、橫向統一、縱深豐富的數據支撐,爲風險監測奠定了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的信息基礎。同時,通過信息系統應急預案,以及每年50餘次應急演練,持續提升各項業務應對突發事件的響應及快速處置能力。面對疫情考驗,上海清算所的核心業務系統可用性達到了99.9%以上,切實保障了金融市場的穩健有序運轉。

助企紓困踐行金融基礎設施的責任擔當

引導金融資源向抗疫前線傾斜。根據抗疫重點和社會的實際需求,上海清算所4月助力發行“支持上海抗疫保供”主題金融債券,爲重點抗疫領域輸送50億元資金“血液”,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上海企業防疫保障和疫情期間維持供應鏈生產等工作。同時,積極響應上海市號召,快速向疫情防控一線提供支持,捐贈1590萬元抗疫物資,切實履行金融基礎設施的社會責任。

減費讓利惠及市場主體。2020年以來,上海清算所常態化降低所有債券的發行、兌付服務費,同步對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綠色債券等提供專項讓利優惠。2022年,上海清算所持續在一、二級市場同步支持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全額減免符合國家政策的民營企業債券等的發行、創設、兌付等服務費,全額減免投資人在一、二級市場認購和交易民營企業債券的相關結算費用。同時,繼續對標準債券遠期實物交割服務費、大宗商品現貨業務清算費進行全額減免,持續精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2020~2021年,上海清算所共爲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減免費用約15億元,爲實體經濟紓困穩增長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推動法治化、市場化紓困機制。配合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自律規則框架,上海清算所發佈現金要約收購和置換業務操作規範,修訂債券違約及風險處置操作指引,從制度規則層面滿足企業管理負債、降低融資成本、提振市場信心等需求。業務規則體系的持續完善,不僅服務緩解發行人流動性壓力、優化債務結構,還強化了對投資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此外,上海清算所與上海金融法院、金融機構等緊密合作,持續探索中央對手清算業務違約處置工作,助力形成風險處置穩定的市場預期。

穩中有進推動金融供給側服務提質增效

金融創新服務國家戰略。上海清算所勇於創新,充分發揮兼具清算和託管雙重基礎設施功能的聯動優勢,全力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綠色金融、共同富裕、普惠金融等國家戰略和目標。積極服務境內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聯合發佈《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業務暫行辦法》,提升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促進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相繼推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單“共同富裕”主題金融債券、普惠金融主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以及含履約保障品的綠色債券信用衍生品等,持續引導金融資源服務國家戰略落地見效。同時,不斷拓展業務範圍,推出首單保險資金協議存款擔保品管理服務,創新以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爲基準的浮息金融債券增發機制,順利完成標準債券遠期首次實物交割。2022年上半年,通過全流程線上化服務,上海清算所進一步發揮大宗商品清算通業務優勢,推出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響應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需求;新增服務592家企業,累計服務2700餘家實體企業,其中90%以上爲中小微企業,有效支持產業升級和實體經濟活躍發展。

探索金融基礎設施跨境互聯互通模式。完成全球首單歐元“玉蘭債”的發行登記,實現了“玉蘭債”產品在歐元計價領域的突破。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持續深化合作,共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成功發行銀行間市場首單由國際開發機構發行的可持續發展債券,也是首次以“框架發行”方式發行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充分體現我國金融市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也爲其他全球發行人提供了創新型熊貓債產品的發行參考。同時,上海清算所落實人民銀行部署,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全力推進“互換通”業務,通過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連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兩地利率互換市場,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發展,服務人民幣國際化,支持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

完善跨境監管國際合作渠道。上海清算所積極發揮金融基礎設施在服務構建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橋樑連接作用,成功推動歐盟委員會實現對我國銀行間市場中央對手方監管框架的等效認證,進一步夯實外資機構更廣泛深入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的制度基礎。目前,上海清算所已獲得美國監管機構的認可,在英國市場機構資本計提中被視爲合格中央對手方。跨境監管認證的持續推進,提升了我國中央對手方制度、業務等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及金融基礎設施支持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作用,更好地服務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穩市場、保安全、促發展”的協同推進,上海清算所不僅及時應對、有效緩解疫情對金融市場的衝擊,而且實現5月、6月清算規模同比大幅增長約40%的喜人勢頭,充分體現了金融基礎設施對市場的基礎性支持和帶動作用。2022年上半年,上海清算所集中清算總規模253.57萬億元、同比增長26.8%;債券發行規模16.08萬億元、佔全市場一半以上;託管餘額3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