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杜宇

中央氣象臺8月9日06時繼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

預計8月9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魯番、陝西中南部、河南南部、安徽、江蘇、上海、四川東部、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等地有35~39℃高溫天氣,其中,陝西東南部、湖北西北部、重慶西部和北部、江蘇南部及新疆吐魯番等地局地可達40℃或以上。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2、儘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

3、對老、弱、病、幼人羣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高溫天氣下,警惕熱射病!

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症中最嚴重的情況,即重症中暑,是由於暴露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於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例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嚴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嚴重的類型,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400291591

專家解讀中暑“二大誤區”

新華網,“熱射病其實是中暑的一種。”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熊華威告訴記者,按疾病輕重程度,中暑可分爲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三種。熱痙攣症狀包括大量出汗、四肢痙攣等,熱衰竭病人會出現頭暈乏力、低熱、精神萎靡等情況,熱射病患者則表現爲高熱39℃以上、乾燥無汗、深度昏迷,持續高熱極易引發多器官衰竭。

熊華威介紹,隨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公衆防範意識增強,其實近年來醫院接診熱射病人數不斷減少,但仍需警惕極端高溫條件下熱射病患者增多,以及普通中暑患者因處理不當而發展成熱射病病人的情況。專家認爲,高溫下戶外勞動者、密閉空間高溫工作者以及部分產熱強、散熱弱的特殊人羣往往是中暑尤其是熱射病高危人羣。

在專家看來,當前公衆對中暑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

誤區一:中暑很常見,不至於有生命危險。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覺得中暑出汗很常見,往往不以爲意而繼續在高溫下作業。專家認爲,普通中暑發展爲熱射病需要一個過程,如中暑後還繼續暴露在高溫環境中,症狀將會加重,一旦發展爲熱射病,進入昏迷狀態,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誤區二:中暑是小病,自行在家處置就能好。有些人中暑後習慣用一些土辦法降溫,比如刮痧等。專家表示,對於一些症狀較重,尤其是已進入昏迷狀態的中暑病人,如不及時送醫救治,往往會耽誤最佳救治時間。

專家表示,中暑的處理最關鍵是迅速降溫,對於熱射病患者更是如此。如果發展爲熱射病,需及時送醫救治,醫院將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患者實現體表降溫和內臟降溫,並開展對症治療。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央氣象臺網站、新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