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高溫紅警持續:上海江蘇湖北等10省份最高溫40℃以上  

高溫紅色預警將持續多久?會否成爲常態?專家分析近期高溫天氣四大焦點

來源:合肥日報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表示,未來兩週,南方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預計今年高溫天氣綜合強度將爲1961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強。目前區域性高溫過程還沒有超過2013年。

13日10時38分

合肥市氣象臺

發佈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中央氣象臺8月13日18時繼續發佈高溫紅色預警

預計8月14日白天,新疆吐魯番盆地和南疆盆地、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南部、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中東部、重慶、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等地最高氣溫將有35~39℃,其中,陝西南部、河南西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湖北東南部和西北部、浙江大部、四川東部、重慶中西部以及新疆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昨天白天

我市大部分街道(鄉鎮)

最高氣溫超過40℃

未來七天

我市以晴熱高溫天氣爲主

16-17日有分散性雷陣雨

最高氣溫爲36~40℃

請大家注意防暑降溫

避免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

天氣持續炎熱,

一些疾病變得多發

記者從合肥120急救中心瞭解到,截至8月10日中午12時,48小時內合肥急救中心出車次數明顯上升,出車次數高達 944 次,較去年同期增長 24.7 %,其中接到中暑急救報警 39 起。

7月16日入伏以來截至到8月10日,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合肥急救中心的出車次數明顯上升,日均出車次數高達452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6.2%。

近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一家飯店工作人員撥打120報警,稱店內一名工作人員疑似中暑。120救護車迅速趕到現場,經初步診斷系輕度中暑。

120醫護人員將患者抬到救護車上,採用使用冰敷、口服仁丹等急救措施,患者逐漸恢復了清醒。“患者是一名洗碗工,長在廚房相對密閉的環境中工作 ,沒有休息好,也沒及時補充水分。”

據安醫二附院急診重症科統計,今夏到目前爲止該科室收治重症中暑9例,輕症中暑數例。

中暑是在高溫、高溼環境條件下,人體表現以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爲特徵的疾病。在臨牀上根據嚴重程度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那麼,普通人怎麼能夠區別各種中暑症狀呢?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左和平介紹:

先兆中暑:人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工作一段時間後,出現多汗、口渴、頭暈、頭痛、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伴或不伴體溫升高。及時脫離高溫高溼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補充水、鹽,短時間內就可恢復。

輕度中暑:除上述症狀加重外,體溫升高至38攝氏度以上,並且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虛脫表現。如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常於數小時內恢復(儘快脫離高溫高溼環境,並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液)。

重度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體內熱量過度積蓄,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患者出現四肢陣發性強直性痙攣、循環血容量不足,甚至意識障礙。熱射病爲致命性急症,典型表現爲高熱(>41℃)和意識障礙,可伴有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MODS。

當你發現你的同伴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意識狀態的改變,要及時想到中暑的可能。需要儘快降低中暑患者的體溫:

1.立即撤離高溫高溼環境,在通風陰涼的環境中安靜休息,有條件的話可以置於空調房內及時降溫。並補充清涼含鹽飲料(意識障礙患者不可);

2.物理降溫,可以在患者頸動脈、股動脈、腋下位置放一些冰塊加快體溫的降低;

3.對輕重症中暑患者應及時撥打120儘快送醫,以免輕症中暑或者重症中暑輕型進展成熱射病,造成不可逆性的損害。

高溫天氣下極易發生中暑

這份防中暑指南請收好

文字 | 全媒體記者 韓婷 綜合 合肥氣象、央視新聞、中國天氣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